《我的姐姐》最近在网上受到热议,引起的争议也非常之大。表面上是讲姐姐和弟弟的故事,其实戳到了社会的痛点,背后的问题极其尖锐,指向的是多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但又隐秘不宣的不公平对待。
故事很简单,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从小被父母嫌弃,被寄养在姑妈家,她一心想要去北京考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父母让她装残疾,获得生二胎的资格,安然也就有了一个小十几岁的弟弟。奈何,父母因车祸离开,安然就面对艰难的选择:一边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独立生活,一边是放弃学业抚养弟弟。她应该留在老家照顾弟弟,还是去北京追求梦想?
这时七大姑八大姨跳了出来,大家都认为长姐如母,由姐姐来抚养弟弟是理所应当的。而姐姐从头到尾头脑都很清醒,她决定把弟弟送走,给合适的家庭收养,她并不准备牺牲自己的前程。但她在最后送走弟弟之后,又跑了回去……
姐姐最后到底怎么抉择,电影并没有交代,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让不同观众脑补。既不讨好男女性别的任何一-方,也不刻意挑起性别对立,更不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评价任何一方,只是讲述了一个姐姐和弟弟的故事。
《我的姐姐》编剧游晓颖谈到创作初衷时,说:因为2015年二胎政策放开,身边有一些女孩在经历着和片中姐姐一样的事情,父母想要生的二胎和她们差十多岁,甚至二十多岁,她们会有委屈和不安。其实家庭戏非常难写,也很难拍,但导演殷若昕拿到剧本后有一种使命感,她想要告诉大家,她们应该被看见!
而这部电影热播之时,正好杭州出了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一个外地来杭州打工的姑娘跳河自杀被人救起,姑娘讲父母让她抚养下面的三个弟妹,她不堪重负对生活感到绝望,想一死了之。
所以不要认为小说和电影是在夸大事实。真实的生活,比电影更残酷。
正常的手足关系应该是,你爱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无论是帮衬还是尊重,都应该是相互的。亲情只是一个纽带,绝不应该成为一种羁绊。
二胎政策放开后,不少父母在大宝已经十几岁甚至二十多岁的时候,又要了第二个孩子,这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喜欢就生,不需要理由,但硬是要说什么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再给TA生一个伴儿,这种理由就非常可笑了,两个孩子相差十多岁,大的上大学了小的才上幼儿园,如何相伴成长?事实上,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独生子女几乎没啥区别。
多子女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否能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
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会面临的问题是,父母是否会提出要求:长兄或长姐要无偿帮助小的,或者牺牲女儿辅佐儿子,再或者强的去帮助弱的?
而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不省心,同样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家庭资产包括房产如何分配的问题。儿子女儿是否可以平分家产?这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里的多子女家庭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
我身边那些生二宝的女友多次讲到:现在的孩子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父母再怎么渗透“孔融让梨”的思想都没用,他们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从小就有非常强烈的公平意识,任何事都要求父母公平对待,否则不依不饶。导致现在父母难做,言行中不敢有任何的偏袒。
上次亲友群里提到这事,我那香岗堂妹说什么年代了,当然是儿女平分家产啊。她儿子才上幼儿园,她就很明确地告诉子女,以后家产平分,一人一半,儿子女儿都一样。但是我表弟很尖锐地提出来:如果家产很难平分,比如一共只有一套房产,或者家里只有一个古董,给谁好呢?
大家瞬间都沉默了……确实是难以面对的问题,给谁都不公平,但大概率还是会给儿子吧。这也就导致了最近出现的一个奇葩现象,很多男生相亲的时候,非常直白地提出要找独生女。女的也一样,要找独生子。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看中独生子女背后父母一辈子打拼下来的资产,没有其他手足来瓜分。

婚恋市场上对找独生子女的意愿,尤其是独生女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原因在哪?我也曾经做过一些粗简的分析:
1、作为家庭唯一的期望,独生子女往往从小生活在全家人的瞩目之下,父母、祖辈都将所有心血倾注在这一个孩子的身上,一方面是尽最大能力给孩子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把几代人的财产留给这唯一的孩子继承。
2、一旦独子加独女组合成婚姻,两个家庭就融为了一个家庭,两家资产也合并为一家资产。为了子女,双方父母就会凝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大家人其乐融融。
3、
独生子女组合的家庭关系比较简单,没有妯娌纠纷,没有兄弟争夺财产,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琐事,婚后不用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觉得子女众多的家庭生活琐事繁杂、拉扯不清的事情太多,太麻烦了。
而独生子女家庭为什么不太愿意找非独生子女呢?
1. 担心家庭有重男轻女的观念
男生担心女方父母会要求姐姐资助弟弟的彩礼和买房,因为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2.
担心对方会为了兄弟姐妹忽略自己
独生子女最担心的是,自己的伴侣会把兄弟姐妹看得比自己的小家庭还重要,婚后在遇到选择时,对方会把手足利益放在首位,反而把伴侣当成外人。
3.
担心非独生子女没有“边界感”
独生子女普遍都有明确的界限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可非独生子女并不是如此,他们从小就要与兄弟姐妹分享自己的东西,就连“护食”也会被长辈教训,所以说独生子女很难理解非独生子女“复杂又无私”的亲情。
4、担心子女众多的家庭琐事繁杂,就连父母们都不想自己的女儿一嫁过去,不仅要处理婆媳关系,还要周旋于妯娌之间,或者应付大姑子小姑子之类,这样的婚姻生活十分的不自由。
那么独生子女在婚恋市场一定很抢手吗?其实并不见得,也会遭受很多家庭的嫌弃。
1、有人认为找独生子女不好,最主要的就是父母的养老问题,尤其是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合的家庭,四个老人的养老就压在了两个年轻人身上,到时候很容易心力交瘁。福气是尽享父母的爱和所有资源,负担是将来照顾老人的压力也大。
2、子女多的家庭会觉得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独享父母全部的爱,性格上可能会比较自私、不懂照顾别人的感受,太娇惯,脾气大、以后指不定多难伺候。
说穿了,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都吃香,是带财的才吃香:父母都有保险,没有养老压力,家境殷实。
人们对独生子女贬褒不一,有的说独生子女个性时尚,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也有人说独生子女备受溺爱,不堪重用。
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择偶、评判标准,但大多时候婚姻过的是否安宁如意,还是要“当事人”。独生子女的家庭不一定没有是非,而子女众多的家庭也不一定就没有别人幸福。任何时候,要想有一个美满、顺遂的婚姻,除了双方互相理解、尊重,更多的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经济独立决定了你可以脱离父母的资助和“掌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而精神独立则决定了你是否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不事事依赖、顺从父母,在遭遇家庭纷争时可以有一个不偏颇、拎得清的态度。
不管是独生子女也好,非独生子女也罢,与其纠结ta的脾气,不如仔细考量、观察ta是否有一个好的家风和人品。好的家风,会让家人和谐、家庭和睦。而好的人品,则保障了婚姻的安宁、顺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