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点书不容易。比如在我市,中考先淘汰一半孩子,高中再淘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本市有近三分之二的同龄孩子或许连高考资格都没有。所以你家孩子未来就算只上个最普通的二三本,都要跑过一大半同龄人才行!
听闻邻近的苏州、无锡、南京、上海也是差不多这种情况,其它城市则不是很了解。
这个数据让人震惊吧!这个年代,家家户户都重视教育,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高中并参加高考,学历至少也要本科以上吧。本科早已经是大众心目中最基本的起始文凭,甚至给人一种烂大街的错觉,但现实却是:出口就摆在那里,最终能参加高考的都只有三分之一。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假如600个孩子一起入学,经过小学、初中、高中一系列的竞争和淘汰,最后只有200个左右的孩子是通过参加高考有可能考上本科的,这个本科还包括三本民办。
那么,还有400个没能参加高考的孩子在哪里读书呢?
第一类,50%没有考上高中的孩子。中考的严峻在于不能复读,考不上的只有两条出路:一部分去读中职院校(三年制中专或五年制大专);另一部分家境殷实的,选择去国外读书(或是高中就直接出国;或是就读收费昂贵的国际高中或国际班,等上大学再出去。)
第二类,上了高中后,还有30%高中成绩不理想,考取本科希望不大的孩子,放弃高考后也是两条出路:一种是参加每年3月份的春考,去本市或其它城市的高职大专院校上学,一边学技术一边专升本,以后去企业做技术蓝领;另一种依然是家境殷实的,砸钱送孩子到国外读大学。
为何江浙沪长三角地区的出国留学生数量惊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多?除了那种“好了还要追求更好”的群体,不满足孩子读国内名校,要让其上世界名校的;另外还有不少家庭,就纯粹是逃避中考和高考这两道坎,给孩子另谋一条出路。送出去上大学也算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既然家里财力够得上,就给孩子多创造个机会了。
儿子说,学校开了动员大会,对两三万名高三应届生中成绩排在一万名之外的学生,劝其认清形势找准定位,不如放弃高考,改为参加江苏省统一的春考单招,去本市大学城或者苏州无锡等地的高职大专院校,踏踏实实学技术。
学校如此动员也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本科的录取率摆在那里,出口就那么小,排名太靠后的学生就算坚持参加高考,大概率也只能考个大专。如果提前半年参加春考去高职院校,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优先选择热门的专业,因为等热门专业一旦招满了,高考失利后再去的孩子,就只能调剂到别的冷门专业。
而苏南一带经济发达,外企私企国企等企业众多,很多都是对口单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企业工作,好的专业月薪也有七八千,甚至比普通本科毕业生都高。如果读书一般般的学生,放弃高考去学技术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以后当高级蓝领做技术工人,至少工作是不愁的。
另一方面,学校劝退一部分学生后,参加高考的分母缩小,本科录取率就可以大大提升了。就像我儿所在高中的校长就说,历年来该校的本科录取率高达98%。是吹牛么?不是,是确凿数据。但是……外人不知道,600个应届生,只有400个参加高考,排名后200的孩子大都是自愿放弃了高考。
放弃高考的情况分几种:一种是自己成绩确实不行,对高考失去信心;另一种是成绩还行,但觉得学了技术更容易找工作;还有一种是成绩只能考个民办本科,觉得学费负担重,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够不上,干脆就上高职院校了。
我儿这次期末考试,六门总分在班级的排名是19名,年级260名,他读书一向中不溜秋,我们对他的期望值也低,能有个高考资格已经不容易了,他有多少实力就上什么大学,随便吧。他们全班52个学生,目前有十几个排名在后面的学生已经主动放弃了高考,搬出教室去了春考班,明年春考结束就可以不用上学,在家里安心等录取通知书,准备去大专院校上学了。
其实校方说的也对,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选择走技术之路也未尝不是好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国家确实不需要那么多坐办公室的人,而更需要大批有技术的一线工作人员。
说不定若干年之后,这些年轻人已经在工作岗位踏踏实实上班挣钱了,而普通本科毕业的,或是在茫然找工作,或是在家里打游戏啃老,或是纠结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中……最终结果谁说的清呢,无论哪个层次的年轻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踏踏实实走下去就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