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写了“留学一二”,能感受博友们在点评中的欲言又止,心情复杂。 我就接着写一点和留学有关的内容,因为自身认知有限,肤浅之处还请一笑而过。
昨天我无意中看到一段视频,是上海电视台就“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话题展开的交流讨论,请的两位嘉宾分别是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和上海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的会长。
主持人讲,为什么要在“长三角”这个平台上来谈论国际教育?因为从最新的统计数字上来,上海和江浙两地的留学生总量占了大陆地区的31.6%。可以说,江浙沪是三分天下了。
看完这段视频,有几点讯息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1、出国的留学生数量上,“江浙沪”加“北广深”,几乎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
2、2020年疫情对留学影响不大,今年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减少。
3、哈佛耶鲁等国际名校,今年录取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比去年翻倍,北京和上海分居前二。
4、美国今年留学生人数首次下降,但依旧是我国留学的首选国家,占比近40%。
主持人讲,按理说“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事实上呢,为何国际名校录取中国籍的学生数还在明显增长?另外,我国申请出国的人数,也是依旧在不断增长呢?
上纽大的校长说:对此我也是吃惊的。像这次疫情,我们对招生人数有所控制,但每个招生点还是爆满。在长三角地区,家长送孩子出国的积极性和热情依旧高涨,报名非常踊跃。
姜会长说:这几年来每年有63-65万留学生,美国一直是首选,占到40%。今年因为疫情美国受到很大影响,出不去的现象很普遍,但他们线上教育做的不错,学生愿意接受网课。另外还有一些国内的中外国际大学,包括上纽大,主动承接了一批出不去的学生,让他们回到国内上课。
姜会长还提到另外一批特殊人群,就是在初高中就出国的小留学生们,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国内的高考,彻底换了跑道。现在上海正在做调研,看看正在换跑道以及准备换跑道的学生数量到底有多少,以便在政策上做相应的调整,目前预估这将是相当庞大而惊人的数字。
而学生一旦换了跑道,就不是想换回来就能回来的了。就像今年国外疫情严重,很大部分孩子都逃回来了,但已经进不了国内的教育轨道,纷纷转到了国内开设的国际学校,一样是外教上课,一样是和国外类似的课程,等疫情过去后再出国,衔接也比较容易。只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困境是很多外籍教师进不来,上海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讲了这么多,姜会长最后强调了一点:我们有一个观点要厘清,出国留学固然重要,但不代表全部。
确实,近几年海归并没有原来那么吃香,因为留学生数量的庞大,学习也是优劣参半。 出国留学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海龟已经变得稀松平常,回国后的竞争力并不比读国内大学的更强,如果抱着靠留学就能找高薪工作的念头,很可能会失望,因为工作以后能不能把高额的留学成本挣回来都是未知数。
就如视频中主持人所言,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可即便如此,长三角地区出国留学热度依旧在持续上涨,连疫情都阻挡不住。 另一方面,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留学的目的意义到底何在?出国留学究竟为了什么?……
说穿了,人往高处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小城市的年轻人为何渴望去大城市,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城市更加的时尚,人们的思想也更解放,资源更加集中,发展更快,机会更多,实现个人价值的概率更大。那么选择出国留学,到伦敦、多伦多、悉尼、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去深造进修的行为,与小城市的人走出县城去省城,去北上广,去一线大城市读书工作又有啥不同呢?
核心理念是同一个,那就是读书改变命运、教育兴邦、教育报国,唯一不同的是地缘和文化意义上的差异。只不过有些人是从小城市走到大城市,而有些人是从国内走到了国外,走进了一个不同的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新世界。
前年我省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就曾对江苏的教育做过一个调研,就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大大小小领导家的孩子要么在国外读书,要么有留学经历。除此之外,普通百姓家庭出国留学的也是不在少数。
那么留学到底值不值呢?答案也在各人心中。那些考虑出国留学的,追求的自然是更好的教育,孩子能跟最优秀的教授和同学一起学习,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为未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展打好基础,获得个人层面最好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人留学还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未来有更强的竞争力。而一旦出现高昂学费打造的留学背景与他工作后的薪资收入与前景发展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就会让本人和他的家庭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事实上,出国深造的不见得都是高材生,前期投入能否有后期回报,真的很难说。像出国留学的家庭,就是各种情况都有,简单归纳,有如下几种:
1,孩子自身特别优秀的,靠努力参加交换生项目或者公费出国等;2、家境优越,自身也优秀,不满足上国内名校,想去世界名校以接受更好的教育。3、家境优越,学习不行,为逃避中考和高考,出国换个跑道。4、家境一般,但自身还不错,砸锅卖铁出去,为上更高平台。5、家境一般,孩子自身又不行,只是跟风出国。
第一种,我亲戚的女儿,高中成绩优异,以交换生的身份去了法国读大学,学费几乎全免,只要付生活费即可,每年奖学金都拿不少。
第二种,我前同事的女儿,也是成绩优异,家里办企业的,高二的时候就转去了加拿大,考上了滑铁卢大学本部,大四实习的时候就落实了当地的工作,薪资丰厚,前途很好。还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校友留学生老公,如今在加拿大定居,婚姻事业双丰收。
第三种,家境优越,孩子学习却一般的,分三种。一种孩子能安分守己,坚持修完学分,拿到文凭,就算是功德圆满。第二种,孩子怎么努力都跟不上,辗转几所学校,换了几个专业,依旧无法毕业,最终半途而废。第三种,孩子的心思压根儿不在学习上,过着纸醉金迷的挥霍日子,让家长后悔莫及。
这三种情况,我身边朋友中都有。像第二种,是我们教育局某位领导的千金,高中成绩就很不好,为了逃避高考去了国外上大学,却怎么也跟不上。父母也是神通广大,费尽心思帮她换了大学,还换了专业。可几番折腾下来,这孩子依旧是无法适应国外的教学,自己还得了抑郁症。父母无计可施,只能把孩子接回国,白白在外面浪费了三年时间。但是没经过高考如何能上大学?后来托关系去大学城读了个大专。
像第三种,则是让父母要气到要吐血。我先生的高中女同学在电视台工作,嫁的老公好,家境优越,把唯一的宝贝儿子高中就送去了澳洲读书。结果孩子和一群纨绔子弟买豪车,在夜里飙车的时候撞了人,被遣送回国。
另外,家庭条件一般,属于普通工薪阶层,但孩子读书不错,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靠卖房让孩子出国读书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如今国内大学有很多“2+2”“3+1”的设置,两年国内两年国外,或三年国内一年国外,就是为了让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也能让孩子去国外读几年书而准备的。
像我表姐的儿子,读的是上海纽约大学,三年国内加一年国外,开销一百万。比四年都在美国本部要便宜很多,就算是工薪阶层只要努力一把,也能让孩子去上。
还有最后一种情况,家境一般,孩子又不行,纯粹属于盲目跟风的,也不在少数。就比如我同事的儿子,纯粹是爷爷奶奶觉得美国好,就去美国上大学了,读的美术专业,五年花了2百万,回来找工作依旧困难,如今在培训机构上班,拿着很普通的薪资,就属于高投入低回报了。
我另外一个同事,孩子读书还不错,在国内考个211应该没啥问题,但因为拆迁突然手里多了几百万,就把钱全部投资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让孩子中断国内高中的学习,去加拿大重新读高中,后来考上了多伦多大学的分校,如今大三,因为疫情辗转回国了,现在就在家里上上网课。
我同事说,当年这几百万如果投资在了房产上,如今至少翻了一倍。但他就是因为觉得教育更重要,才把钱砸在了孩子的留学上。结果这孩子出国后跟一群富二代混在一起,大手大脚花钱,每年开销很大,衣服裤子只穿名牌,为了减肥去健身房请一对一的私教,上大学开的车必须是宝马,买不起就去买二手的。在国外7年时间,还没有本科毕业,已经花费了三百万。
他儿子出国那年,我同事还信心百倍地对我说:把钱投资在教育上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他儿子要读金融专业,以后他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而事实证明,他想多了。如今他也开始接受现实,把剩下的钱给儿子在本市买了一套婚房,说儿子大学毕业后还是回小城市来成家立业吧,踏踏实实过普通人的生活,看他在国外除了花钱厉害,也是干不出啥名堂的了。
类似的事例,又何止千千万呢?有多少留学生,就有多少投资教育成功或失败的家庭。
固然留学是一个人一生中难得的宝贵经历,可以让年轻人在不同的环境获得独特的经历,这是书本上无法获取的财富,但也正如姜会长所言,出国留学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也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加上目前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家长们还是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跟教育相关的“变”与“不变”的因素,谨慎做出教育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