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子冲突

(2016-04-17 11:23:43)
          昨晚深夜时分,我和儿子发生激烈的冲突,气急之下做了一件蠢事,被昊爸责怪后也自知做法不理智,蒙在被子里狠狠哭了一场,几乎一夜未睡。

 

           今晨,儿子对我很冷漠,不理不睬,一句话也没有,拿着篮球就去上课了。昊爸又把我说了一通,说我是女人根本就不懂男人,也不懂男孩子心理,我昨晚的做法只会把儿子朝着外面推,让他以后不再信任我,而不会有任何好处。。。他的话再次把我说得眼泪汪汪。

 

           昊爸说为什么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那么糟糕,很大原因是家长以为自己的做法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在做伤害孩子的事,让孩子非常反感和痛苦;又说现在的成年男子中,为什么长不大的“妈宝”和“娘炮”那么多,就是因为很多家庭中妈妈太强势,父亲反而被迫处于在了边缘的状态。妈妈总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对的,强行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儿子,事实上呢,很多母亲压根不懂男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但自以为是,还很情绪化,强行用女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去引导,把男孩子当女孩子去塑造了。如果个性强的男孩子会和母亲对着干,背道而驰,导致母子关系糟糕,最终成为冤家,母亲伤心孩子也难过;如果是唯娘是听的男孩子,什么都听妈妈的,很有可能成长为不够独立、太过阴柔的男人。所以当男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妈妈就要有意识地退后一些,让父亲多去对儿子接触沟通和引领。

 

          我想到我有个亲戚家就是妈妈太强势的状况。男孩每次相亲都是带着妈妈一起去,妈妈点头通过才能继续下一步,而孩子自己反而没有主见,至今都是相亲一次失败一次。他家就是什么都妈妈说了算,经济也是妈妈一把抓,爸爸啥也不管,想管也管不了。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跟着妈妈,很听妈妈的话,大学毕业后也是进了妈妈所在的私营企业,天天和妈妈同出同进。

 

           按理说这样听话温顺的孩子,他父母应该很欣慰舒心,可事实上,他父母如今却焦虑的一塌糊涂,因为他们也发现孩子的长不大,都工作3年了,在私营企业拿着一两千的工资混日子,没有目标和追求,对什么都无所谓,从来不想明天和未来。反正在单位里,由妈妈罩着,不会太幸苦;在家里,衣食住行都被妈妈料理得无微不至。就算要结婚,家里也给他准备好了房子和车子;以后自己生了孩子也不急,他妈妈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也会帮他出钱出力带好第三代。

 

            而他父母是过来人,自然比孩子想得更长远,如果孩子在年轻时候荒废岁月没有学好谋生本事,再多的家产也是坐吃山空,而且他们总会有老和死的那一天,到那时候,这孩子后半生就要还债和吃苦了。所以他们非常焦虑,也苦口婆心劝导孩子不要混日子,要有钻研精神和努力挣钱之念头,可是根本没用。二十多年的教育已经把孩子潜移默化地塑造成型了。

 

             昊爸继续说:昨晚你做的那件事,别说是儿子,就是换了我,我也是要恨你的。男人把朋友情义看得非常重,他们宁可自己受伤也不肯“出卖”朋友,你的儿子正在成长为一个男人的过程中,自然也认同男人群体中相处的规则。有啥屁大的事,难道天要塌下来了么,男孩子偷偷联网打游戏算啥大事情,不能好好和孩子沟通么,要你兴师动众去告诉其他几个家长,让家长去打压自己孩子?你的做法在你看来是为他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桩,但对他来说(尤其是他开始自认为是男人了)却是天大的事情了,伤害了他,还伤害了他对你的信任。

 

             你说吧,以后他还能相信你么?还能把他的一些内心话告诉你么?不可能了,你把他的朋友都卖了。我们男人读书时候最恨的是哪种人?向老师或家长打报告的人。如果是女人爱打小报告,也就咬咬牙忍了,好男不跟女斗,最多讨厌这样的报告婆罢了;如果是男人做这种龌龊的事,非把他揍扁不可。这样的男人也是交不到男性好朋友的,只能去跟女人混了。你呢?你小时候就是让人讨厌的报告婆,现在又用这种技俩来伤害儿子,连我也不能原谅你。

 

             昊爸责怪我的一番话像剑一样刺痛了我,我坐在沙发上默默掉泪。

 

             看我眼泪汪汪的样子,他说:你也不要难过了,以后注意就是了。记住,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正常的,我当年就是,都懒得跟父母多说一句话,对他们还莫名的讨厌与回避。别问为什么,青春期就是这样的过程,男孩子要走向独立是一个必然要经历孤独与挣扎的曲折过程。只有等他长大,靠自己成家立业之后才会对父母有真正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会亲近并回报父母。这个特殊时期里,你少对孩子指手划脚地乱管,如果方向不对方法不对,结果只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所以不管比你乱管一通更好。。。等他打完篮球,我去接他,带他回乡下奶奶家吃饭,到时会和他好好谈谈。你就别跟去了,我们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你避开比较好。

 

              我点点头。他去接孩子了。

 

 

儿子小时候——

 

母子冲突

母子冲突

母子冲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六 小记
后一篇:衣,为心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