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来挽留想辞职的法官?

(2015-04-21 14:11:14)
标签:

法官

服务期

普通公务员

员额

司法改革

看天下310期社评

 

前几天,网上传一份《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关于辞去公职的有关要求》的文件,大家看了被吓一跳。后来有媒体去求证,不是恶搞,是真的。

 

这份文件对法官辞职进行了严格限制:没满五年服务期的不准辞职;享受了公租房、配偶进京落户、子女入托入学,乃至公费出国、公费求学等福利的,单项延长五年服务期;服务期满,每年只有两个时间段可以提出辞职申请;而且提出辞职申请人员“在服务期内应勤勉敬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党组才会研究辞职事宜……等等。

 

该怎样看待这件事?首先,此前既然没有规定,现在未经协商就变更承诺本来就有问题,何况还溯及以往。再说了,“强扭的瓜不甜”,这个职位需要高度依赖主观智力和责任心,以这种方式即便能留住人,但大家还敢信这种法官吗?

 

做法虽然不对,但也说明现在法官流失的情况很严峻,否则法院也不会出此下策了。那么,该怎么办?想辞职,当然是因为待遇差,普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应该给法官加工资——这几年也经常有人提议。

 

中国法官的工资确实很低,比如北京市2013年社会月平均工资为5793元,而一个初任法官的工资只有三四千元——去年北京某法官晒工资单,干了多年才五千多。这当然是不恰当的,法官不是普通公务员,责任重大,职业门槛很高。在发达国家,法官工资一般都是普通公务员的几倍,美国是5到6倍,英国是6到12倍,很多国家的宪法还规定法官永不减薪。

 

这么说当务之急是给法官加薪了?先别急,涉及到钱,尤其是纳税人的钱,得多想一想。至少得搞清楚两件事再说:一、流到哪里去了?二、哪些人在流失?

 

2014年北京市高院院长表示:近5年北京法院系统500多人“辞职调动”离开法院——请注意是“辞职调动”。据《人民法院报》引述的一份调查,流失法官选择最多的是去其他党政机关,占31.6%,调到上级法院的有17.5%,调到其他企事业单位或者从事律师职业的分别为1.5%和1.9%。也就是说,法院之外的体制内空间仍然很有吸引力,“前途”比“钱途”更重要。

 

而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安凤德的说法,法官流失现状体现为三个不稳:基层不稳、一线不稳、青年不稳。此次西城区法院出台规定的一个背景是,2008年到2010年北京市法院进行了三年扩招,进来的多数是北大、清华、人大、政法的应届法学硕士,现在首个“五年服务期”已经满了。他们工作压力大,仕途前景黯淡,又因为一线办案,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源,有冲出去的勇气和资本。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法官都想走,想走的只是一线年轻骨干。

 

结论便是:首先要让他们感到有前途和职业尊严,而具体到加薪,可以加但不能都加。中国法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人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是难以胜任法官这个职位的,甚至有的法院收发室、医务室人员都有审判员身份;且行政化积弊严重,审案的不判、判案的不审。倘若一起加薪,民众不答应,其他公务员也不服气。

 

正如法学家季卫东所说,“为此必须优中选优,以便给特殊待遇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还必须尽量限制规模,以免超出财政承担能力和其他部门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年开始的司法改革,提出实行法官员额制,便是想从将近20万法官中遴选出精英:这些法官将享有独立的审判权,高于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并接受一套独立的选拔和惩戒机制的约束。这被称为“自1949年以来首次对法官群体的整理、甄别”,“未来的中国法官,将有可能变得奇货可居、高高在上”。照此设计,应该说优秀法官的春天就要到了。

 

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就在眼前,为什么他们反而要走了?实行员额制意味着很多人将不再是法官,那么谁能留下来?目前一线办案的年轻法官大多只是助理审判员,而拥有行政资源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则很少实际办案。按照现有员额制方案,法官一般不超过编制的40%,而有人统计,法院中层领导以上就有30%。你说最后到底谁能做法官,谁将从法官岗位退下来?纵观以往减员增效的改革,被损害的往往是年轻人——最难不过人事改革。现实未必符合期许。

 

所以,要想留住有能力的年轻法官,靠不合理的规定是不行的,得靠强有力的改革措施,用事实证明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唯有事实最有说服力。

 

去年开始的司法改革,我们一直没有谈,因为提到“司法改革”四个字,普通人就感到离自己很遥远。但想想看,优秀的医生从公立医院走了,我们还能去私立医院看病,优秀的法官辞职了,我们还是只能去原来的法院啊。这是我们必须要关心的话题,哪怕要费点儿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