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6月08日

(2012-06-08 10:31:54)
标签:

杂谈

《非你莫属》,还是非奴隶莫属?

 

vista看天下》第210期社论

 

 

民意已经很清晰了,在李开复发起的“抵制《非你莫属》”投票活动中,截至63日已有超过29万人支持抵制该节目,占投票人数的94%

 

上次刘俐俐事件,主持人和老板团已是丑态百出:刻薄尖酸、仗势欺人、恼羞成怒……这一次郭杰事件,更是曝出老板团成员身份作假等丑闻,主持人张绍刚明明已经抓住快晕倒的应聘者,却任由其倒地,这一幕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抵制该节目,仍然有人有疑问。最常见的一种的说法是:这不过是一档作秀的节目,不必当真。这种说法是要不得的,要知道这不是孤村陋巷的一场吵架,而是在公共平台的精心制作的节目,它占据了公共资源,就必须要有所要求。普通的一场吵架过了就算了,但这档节目,你打开电视,或是上网,都可能看到它。作秀更加不是忽略的理由,因为倘是刻意为之,就更要反对。

 

还有人说,你越是谴责,它就越是火爆,正好中了圈套。这话道出了当下社会的一大怪现象,但求赢得关注,不管好坏美丑。这暴露了很多人是非观念的淡薄,也说明是非观念所呈现的力量是如此羸弱。但是,听之任之是一种好的态度吗?看见这样的节目,可以沿袭过往继续走下去;看见这样的主持人,可以堂而皇之继续登台指手划脚,你不难受吗?所以,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光是谴责是不够的,还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抵制。我们抱怨过很多遍的食品企业,至今生存良好,其中一个原因,不就是因为我们抵制的不够吗?

 

最具说服力的一种说法是:该节目不过客观反映现实而已。这话很容易蒙蔽人,因为确实现在就业压力大,应聘者往往处于弱势,也许读者您就有关于求职的一肚子心酸要诉说。但是需要辨别这种心酸源于何处——是因为能力不足带来的挫折感,还是因为遭受人格践踏带来的屈辱感?倘是后者,那就是不必要的,是必须要反对的——以《非你莫属》激起公愤的两个案例来看,大家反对的,也正是后者。

 

归根到底,《非你莫属》所呈现的最糟糕的一面,是无所不在的等级观念。老板团和主持人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应聘者必须温顺如绵羊,稍有反弹就被群起而攻之——如果说郭杰确实表现出能力不足,那么刘俐俐则是因为拥有独立的自我而遭到践踏。甚至从环境设置都可见一斑:老板团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应聘者需要仰视;甚至连观众都坐在低凹处,抬头看见的是主持人的皮鞋。《非你莫属》栏目组在郭杰事件之后发布声明,以“真实招聘、真实竞争”为自己辩护,实际上并非如此,它是在夸大现实中的不平等,并以此为嘘头。

 

本质上,员工与公司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契约关系:员工付出时间精力,公司付出金钱物质。在工作中,有上下级,强调服从性、执行力,这都无可厚非,但交易之外,人格是平等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餐馆服务员为你服务,并不意味着他是你的仆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便在工作环境之外,领导总是被毕恭毕敬地服侍得很周到,路要先走,饭要先吃,甚至玩乐也要保证领导胜券在握——奥巴马打篮球被肘击缝了十多针,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工作条件下的上下级关系,被无限延伸到了工作环境之外,这就不是契约,而是依附。其缘由,和千年来的等级社会有关——佃农依附于地主,百姓依附于官员,官员依附于皇帝——这种依附关系影响至今,但这种关系毫无疑问是不合理的。

 

我们之所以特别看重这样一起看似只是屏幕上的闹剧,是因为职场关系是当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你可以一个月不跟政府部门直接打交道,但是除了休息日节假日,你必须每天上班。职场文化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风气。如果职场文化充斥等级观念,缺乏人文关怀,我们怎么能够指望这个社会是一个自由平等、尊重个人的社会?我们赞成抵制《非你莫属》,也并不是要彻底消灭它,而是要求它认错道歉,改弦易张,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那为什么还要去看它呢?

 

这个时代已经变了,如果他们想找的是奴隶,那应该穿越回去奴隶社会;这个时代还会变得更加平等,如果还残留着一些侮辱人格的痕迹,也势必在未来被清除一干二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2年05月30日
后一篇:2012年06月0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