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春节

(2021-02-04 12:16:50)

(很奇怪,新浪博客的照片发不上去了)

春节最容易怀旧,怀念过去的日子,怀念过去吃的,怀念过去说的。很多上年纪的老北京不无惋惜地说:那时候过年真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味儿,拜年的话都那么亲切。

老北京讲究互相走动,见面边作揖边说:“您过年好啊!”年前做准备都有北京歌谣:“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宵…… 大年初一扭一扭。”老北京卖年画,小老板也会用京腔京韵指着画吆喝:“刘备过江发了愁,抬头看见黄鹤楼,黄鹤楼上摆酒宴,周瑜问他要荆州。”要是卖大美人也有的吆喝:“美人好似一枝花,买回家去当成家,小两口儿睡了觉,爱干什么干什么。”

北京人过年除夕就有一大堆老理儿,除夕人们衣冠楚楚,四处拜访亲友,还有个称谓叫“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到岳父家辞岁,如果不去您就算不敬了。除夕出自家屋子到大门,还要撒上芝麻桔儿,有个不错的谐音“踩碎”。这都有老北京的讲究。

北京人过年连续十几天“大餐”,虽然不算奢侈也绝对算盛宴:

大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初一的饺子接着吃,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里转(赚),

初四烙饼炒(加)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儿),

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二、十三、十四窜汤丸,

十三、正月十五元宵圆。

在经济不发达的民国年代老百姓也能吃这么多花样多开心啊!

可现在,在北京过年没特色,小地方还保留不少习俗,北京这个移民城市把老北京的习俗吞没了,连拜个年也完全被普通话取代了,京味儿几乎就要消失了更少有登门串亲戚的了,细一想也挺好,微信一问候省时也简捷还有北京不让放炮竹了,除夕夜不热闹夜里静悄悄,但往大处想也应该,像央视大裤衩一顿炮竹几十个亿烧没了,所以还得理解这个举措。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一年中所有的节日都没有春节与自己和家人休戚相关。

 

现在过节人们心情五味杂陈,老年人感叹这么快就到了生命的尾声,中青年人一歇下来觉得一年来是那么累,只有小孩儿是高兴的。一个成年人,最怀念的春节也是孩提时代。曾经有个段子——致我们逝去的童年和快乐”让中老年人不禁泪奔:  

 

“小时候的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我做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小鞭儿。

 

小时候的年是内心期盼的。

 

现在的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现在的我们是笑着笑着就哭了。看到这里我都快哭了。

 

想来想去现在真是富足的烦恼,是竞争中缺少亲情的烦恼,是看到财富分配极度不公的烦恼。如果真让大家去过半个世纪以前那样的春节会愿意吗?从那个时代过来的都不会愿意。

 

回忆那时的拮据,年轻人都不大相信了,因为与当今的春节反差之大都难以想象。

 

现在过春节是物质过剩,想吃什么有什么,同时肠胃过剩,吃不多和怕多吃占有相当比例。那时真是苦,虽然三年人祸那样饥肠辘辘只有三年(三年可不是好熬的),但其它的年份能吃饱已经是万幸了。由于几十年不停息的折腾斗争,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以致供应不见好转60年代末东北有个省本来一家一个月食用油定量半斤,由于物质实在匮乏改为一家一个月3两,市民抱怨,由于这位领导姓陈,大家就叫他“陈三两”(其实他也没办法)。也难怪有怨气,一家一个月三两油,每次炒菜也就放两滴。一家子半斤肉,到了春节能增加半斤,那可太解馋了。还有见到花生、白薯吃的那个香啊,因为平时吃不到,只有过年可以凭本购买。说白了,那个年代的春节是亏待肚子一年的补偿,是集体贫穷的人们的短暂盛宴,老百姓能不盼望春节吗?

现在我们的生活的确是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几十年前你能想到全家人开着私家车去饭店过节吗?能想到全家去大饭店花个千儿八百乃至几千都不在话下吗?能想到见着就拼命吃的肥肉成了忌讳的菜了吗?

过年折射着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怀念逝去的春节,绝不怀念它的贫穷。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从贫穷到初步富足的变化,让我们共同珍惜吧!

春节又来了,我们多么希望回到儿童和青年时代,哪怕只有一个晚上。就像一首歌所唱:如今我们变了模样,为了生活天天奔忙。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世上哪有那么美的事?一个晚上都不可能回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