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西藏一次远远不够
——北京人入川进藏18天追记(之七)
离开墨脱已是夜晚,我们下榻的宾馆旁是一条河流,波密的路灯五光十色,照出的河水色彩斑斓又极为汹涌,昭示着西藏这个亚洲水塔水资源的丰盈。
天亮奔向下一个迷人的地方巴松措。西藏的景点多而且距离都不近,每天都是沉醉美景,从美景中醒来就是赶路赶路再赶路,好在路上依然让你沉醉,因为美景始终不会离开你的视线。
我们来到通麦路段,通麦的地理地质极富特色,因此国家将这片地方定为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区内包括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许木古冰川遗迹和古乡沟泥石流、102滑坡群、拉月大塌方、培龙沟泥石流等地质地貌景观及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提起通麦路前些年走过的都会不寒而栗地说“真是一条吓死人的路!”“车过帕隆道,险处不许看”。它曾经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因为三天两头发生事故,因此落下“通麦坟场”的别号。这段路在波密县城和八一镇之间,全长14公里,由于路况复杂惊险,这段路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这段路不仅窄和险,还不时会有泥石流,这里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加上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附近雪山河流围绕,遇上风雨或冰雪融化,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司空见惯,所以通麦、排龙一线还有“死亡路段”之称。所幸四年前小老虎嘴隧道、飞石崖隧道、帕隆1号2号隧道、帕隆大桥、通麦大桥新桥这二桥五隧道修好,通脉天险不复存在,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天堑变通途。不过有些探险爱好者依然希望领略那条让人毛骨悚然的路,获得征服险情后的快感。当我们路过壮观的通麦大桥和一个个隧道,真感叹这些筑路英雄的伟大。
我们途径鲁朗,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它的平均海拔3385米,由于处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气带,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素有“西藏江南”美称。鲁朗镇里有冰川地貌、高山峡谷和动植物资源景观,被誉为“叫人不想家”的地方。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在鲁朗镇仅仅逗留半个小时,又是浅尝辄止。
接着是鲁朗林海,它也在川藏公路南路(318国道)上,它的海拔3700米。我们登上观景台,那是地地道道的绿色海洋。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中间的草甸中成千上万种野花争妍斗艳,山林中溪流蜿蜒,河流纵横。我们遇到5次入藏的两位北京老乡,他们说你们最好到里面住上两天,那里有原汁原味的藏族村落,真是一个雪山、林海、田园构成的世外桃源。可惜还是时间不允许,只能走马观花,我们也体验到为什么不少人三次五次第进藏,一次实在远远不够!
在赶往巴松措的路上旖旎风光让我们心醉,但也有惋惜,由于阴天,看不见途径的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没看见南迦巴瓦峰也是我们这次旅游的第N次遗憾了。到这种山高雾多的地方经常会遇到遗憾,所以三次五次进藏的就是在不断把遗憾变为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