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是北京球迷无比激动的日子,北京首钢男篮首次获得CBA总冠军。

8周年不是个整数,而这个时刻本该是2019-2020赛季总冠军刚刚诞生的日子,也是中超进入几轮的酣战时刻,还有之后的欧冠、欧洲杯、奥运会,而这一切都随着新冠病毒席卷全球而停止了。没有赛事让我和北京球迷一起回味那个过程给困在家里的球迷解解闷儿也好。
此文本该3月30日发出更好,由于我收朋友之托正在连载振兴湖北旅游连载,所以晚了两天,但终归是这个意思吧。
1.首钢追逐冠军路漫漫
北京篮球队从1956年市体委组建到1988年交北京首钢,三十二年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的历史。三十多年里北京男女篮球队一直是国内劲旅,在全国甲级联赛、锦标赛、全运会中共获得冠军19个,亚军13个,第三名6个,而且男篮在1956年第一次全国联赛中就获得全国冠军。

1983年北京男篮在第五届全运会夺得冠军,女篮第三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而也由此拉开了北京篮球全面衰落的序幕。个中原因很多,比如失去了50年代对北京篮球的优惠政策,不再用行政手段把其他地域的优秀选手集中到北京。还有北京从温格(谐音)开始,很多学生把进入运动队作为躲避上山下乡的最好途径,而改革开放后上大学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北京这座城市在商品经济大潮涌来时有点不知所措,不像沿海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已有举措。
北京篮球被首钢接手后确实成绩下降,对此也有圈内人认为北京篮球的衰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八九十年代担任北京市体委办公室主任的田常波说:“其实篮球不划归首钢,北京的篮球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这是个大系统问题,即北京篮球的生态问题,不只是首钢一家的事。北京有多少孩子打篮球?有多少校篮球队?业余体校有多少篮球班?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什么?北京的篮球赛制体系是什么?这些问题谁来解决?”


不过北京体委系统多年培养后备人才的底气犹在,合并时还是两个小孩的单涛、巴特尔成长起来了,还有玉面少侠焦健,乃至晚一些的张云松,他们都曾是国家队队员,如果坚持下去再引进好外援绝对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北京鸭首钢队”队参加的95-96赛季CBA联赛获得第三名,同年的全国男篮锦标赛上男篮又获季军,这也是共建史上男篮成绩最好的一年。可惜单涛在职业联赛没怎么打就离开了,原因是结婚没房。首钢作为大型国企还在按原来规矩办,篮球队员排工龄当然排不过老工人,北京一手培养的国手就这样跑了。尽管这样后来有巴特尔、焦健、张云松成绩也不差,但之后巴特尔因为待遇低宁可坐一年球监也投奔新疆,自此首钢男篮惨淡生存。


2008-2009赛季是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举行的,焦健的离开,意味着北京队彻底失去了能里能外的悍将,而球队核心的担子留给了张云松,小云也更加艰难了。过去小云打控位有巴特尔、焦健依托,如今三驾马车剩下他也孤掌难鸣。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状态开始下滑,往日灵猫一般的突破、恰到好处的传球、精准的三分已经有些褪色。首钢依仗小云的余威加陈磊、解立彬、李翔、门维的正常发挥加大卫.哈里森以及丹特·琼斯打了几年只能算差强人意。不久张云松也退役,首钢篮球到了送票买人气的地步。


不过首钢的努力也在逐渐浮出水面,陈磊日渐成熟,从辽宁队租借而来的小将吉喆获得了更多的出场时间,他的快速成长显而易见,常规赛结束后,最佳新人的奖项给他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常林也很有潜质,而2010-2011引进的外援莫里斯以及宝岛后卫李学林很好使,尤其首钢自己培养的小将朱彦西、翟晓川更有一鸣惊人的实力。首钢也有了冲击总冠军的想法。而此时就缺一个领军人物。
北京首钢经过论证,决心引进原NBA名将马布里。(待续)
(此文为“钩沉中国体育那些事儿”之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