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2019-10-27 16:56:53)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

   ——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最近我在优秀刊物《北京纪实》登载了一篇文章《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说来也巧,近日这个合唱团在“2019歌唱北京合唱大赛决赛”中以9.867的高分一举夺魁,这可是有多家有实力的合唱团纷纷参赛的赛事。

老龄化社会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尤其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的后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而这又是特别呵护下一代的群体,子女人到中年很少顾得上老人,自己走入老年的群体,对这个问题感触尤深。当今的老年人都不会怪罪子女,因为他们的压力很大,老年人希望子女感到自己的存在能经常来看望自己就很满意了。老年人最怕的是寂寞,是精神上的空虚。

我为此也进行过调研,发现充实的老年人首先是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的态度,他们有爱好,他们喜欢聚会,也因爱好与聚会使生活不再寂寞,我也概括这一独特的现象与群体,就是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如今发达国家流行老年群体居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娱乐、共同照顾,中国也有这样情况,叫抱团取暖,在养老院已经体现,但更多的是根据兴趣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过去北京老年人传统的方式是提笼架鸟、打拳唱戏,连第一次申奥宣传片都把这作为城市的特征。不过当今的娱乐解闷儿放松的方式比以前多多了,一起旅游、一起歌唱、一起看球、一起锻炼、一起饭局给老年群体有更多的选择。

 

歌声让晚年生活充满韵律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81岁吕智敏退休前曾担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改革开放后她在研究文学理论和北京文学方面,是一个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她退休的时候,同事们以为作了一辈子学问的吕智敏可能会继续她的研究工作,因为她的积累很丰厚,对北京文化的研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没想到她基本上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她说发挥余热固然很好,但劳累一辈子,应该在晚年选择健康和愉快。她小时候就喜欢唱歌,从上小学唱长亭外古道边,,到中学时唱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到大学时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哪怕在百无聊赖的文革,歌声也让她感到快乐。

吕智敏退休后感到不少有相当水准的歌咏爱好者很希望有一展歌喉的机会,在单位毕竟有水平的歌咏者不多,但在社会上可以整合出一支很好的合唱队。新世纪之交一个暖冬的午后,吕智敏和另三位位刚刚退休的、酷爱唱歌的朋友来到北京音乐厅,欣赏了杨鸿年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一场精彩演出。当那天籁般的余音尚在耳旁回响,他们来到咖啡厅,喝着浓香的咖啡,开始商议一件大事——他们要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梦,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合唱团。经过多方准备,发展了第一批十位元老团员,通过了团纲团章,为自己取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秋之韵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很多和吕智敏认识的同学和朋友都感到,她退休后更忙也更有活力了。因为有了她一手操持的秋之韵合唱团,就如同有了一个新的女儿。她如此热衷于音乐,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吕智敏等几位创办人开始了第二次艰难的创业。殊不知组织一个合唱队所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首先练习的场所很难找,哪里都要收费,而让团员唱歌总缴费也不是办法。还有钢琴需要购置,合唱队有水平就不能凑合。吕智敏从来不爱求人,这次也硬着头皮给北京市委分管文教的副书记李志坚同志写信,述说有一批退休的知识分子很喜欢唱歌,但是苦于找不到地方,也没有钢琴,他们很希望活跃晚年的业余生活,用歌声度过夕阳岁月。写完信她有些犹豫,为了一个业余合唱队打搅市委领导是否合适。可吕智敏实在把这个合唱队当作最大的寄托,还是把信发了出去。没想到很快得到李志坚的批复,称这是件好事,一定要给予支持。市委宣传部亲自安排,北京社科院为合唱队买了钢琴,并同意提供场地练歌,而合唱队也以北京社科院秋之韵合唱团给予回报,这种合作也是合唱队与提供帮助单位互惠的有益的尝试。副院长陆奇也亲自参加合唱团,在院内提供尽可能的条件。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秋之韵合唱队是一群对歌唱有狂热爱好的知识分子和干部组成,说知识分子教授级别的比比皆是,说干部还有官至部级的。这位部长级的合唱团员说累了一辈子,到合唱团特别开心,实现了退休前的愿望:不能闲着、不能累着、不能闷着。他的出勤率很高,年近80岁依然兴趣盎然地参加每一次排练。

吕智敏在原单位是个随和宽容的领导,但在秋之韵合唱团是个对艺术苛刻严厉的管理者。为了提高水平,她忍痛甚至含泪淘汰了一批成员,又通过严格的考核录取了不少嗓音好又有乐感的中老年人。吕智敏常常一遍遍地抠歌曲中的细节,见她大声地命令:不行,再来一遍!她后来感到自己毕竟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他聘请高手指导,一个业余合唱团请过北京市文联专家王瑞璞讲课,请过中国指挥家协会秘书长、中央歌剧院合唱团指挥兼团长郭浩担任指挥,他们给团员共同的感受是“具有相当水准,经他们调教水平明显大增”。专业独唱演员王辉君担任女声部艺术指导,都感到跟着她唱感觉就来了。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后来吕志敏深感年龄已大,决定把已经名声在外的“秋之韵”合唱团交给年轻一些的老年人干,祖克温曾经受过音乐专业训练,对合唱团又很有感情,年龄60多岁,吕智敏把团交给她自己退居二线,四个声部也交给年富力强的各负其责。鉴于整个团的年龄偏大,他们又吸收了一批成员,都要经过四个声部负责人的评分择优录取。对于老团员绝不淘汰,因为不能让任何一个老年人因此不快,至于上场则根据考核的状态。虽然每次都会有部分团员不能上台,但为了演出水平都能顾全大局。他们在合唱团是合作者,在歌唱之外又是互相关心的朋友。遇到谁住院都会派代表探望,都感到如大家庭般温暖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秋之韵”即将走过20年的路程,多少年来,他们的训练、演出从未停止,每到周六,练习都风雨无阻。大多数团员距离练习地点都超过10公里,有的家在房山云岗、燕郊、顺义,往返至少四个小时,但对歌咏的爱好,使他们乐此不疲。他们为晚年有这样好的集体活动而高兴,他们沉溺在自己唱出的歌声里。女中音部的负责人白世平感慨地说:“唱好歌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我们也得到快乐和健康。有个统计说老年人延年益寿的多种方式其中唱歌竟然名列第一。我们一个业余合唱团有着更高的追求,我们早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专场音乐会,我们在金帆音乐厅演出《春与秋的交响》,在民族宫的《血与火的交响》,在北京电视台连唱多首歌曲,我们的‘野心’更大了,想在国家级乐团才经常光顾的北京音乐厅演出。当我们提出这一要求时,音乐厅问出能拿多少场租费,我们咬牙说可以拿三五千,对方为难地说,这里的场租都是几万。但是后来音乐厅相关人士看了我们的演出,感到我们具备了进音乐厅的水准,后来从象征性地收费到演出不收费。再说排练场地,场租真的付不起,有个街道领导很体贴我们,让我们无偿使用,在街道需要演出的时候让我们出节目,有比赛的时候让我们辅导和派一些成员参加,也使我们的排练延续下来。”

近年来他们每年都在北京音乐厅演出自己的专场,甚至到俄罗斯、南非等国家演出,今年5月份部分团员又去美国演出,至于国内已经跑了十几个省市,不少地方对这个老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合唱水平感到惊异,认为简直就是专业水平。“秋之韵”荣获过“北京优秀合唱团”; 北京市社工委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朝阳区品牌团队等荣誉。他们获得过北京合唱节比赛金奖;在“京华之声”合唱节比赛中获得老年组评分第一名。在《永远的辉煌》全国老年合唱比赛中获得了金奖第一;2015年北京合唱节获得金奖,北京市民合唱周获得金奖;2016年在50+合唱比赛获得金奖;20177月小合唱比赛获得了银奖,并在20171月在国家大剧院春晚演唱了《我们终将得胜利》,《蓝色多瑙河》。其中《我的中国梦》《黑龙江的波涛》参加了201827日国家大剧院春节晚会。

“秋之韵”合唱团的元老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吕智敏心脏按了3次支架,虽然早已主动辞去领导,但依然在歌唱。她的同事甘海岚教授十年前得了乳腺癌,做完手术又回到这个团体。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只要到了这个团体,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秋之韵”的成员都深爱这个团体,每年每人200元会费无一拖欠。有个老先生一次交了1000元,老团长吕智敏交了2000元,她深情地说:“我心脏按了好几个支架,行走越来越困难,也许我哪天就来不动了,我也把10年的会费交了吧。”一些团员听到这里流下了眼泪。

 秋之韵合唱团为什么获北京合唱大赛冠军——用爱好一起度过晚年


一起唱歌是那么愉悦,一样的爱好都是知音,他们兴奋,他们感慨,正如他们自己的团歌《秋的礼赞》歌声中所表达的:“秋风染就了遍地金黄,野菊和稻谷竞吐芳香,丰硕的果实压弯了枝条,黄栌燃烧起天边的霞光……岁月染就了两鬓白霜,春耕夏种追逐着韶光,双脚踏遍青山人不老,双肩擎起祖国腾飞的翅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