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赫国安为什么拍摄这样一部电影

国庆长假期间,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推出一篇新闻稿,就是推荐纪实电影《踢球吧!少年》,内容无关比赛,没有球员动态,但凭借俱乐部的超高人气居然有2400多人阅读,同样的内容哪怕给一家报社的网站,能有几百人阅读就相当不错了。
不少中赫国安球迷埋怨,我们怎么没看到,为什么放映不公布一下?这个电影是10月3日在798艺术区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放映的,活动叫“2017劲球!中国国际足球电影展”,恰好这一天是德国足球电影日,共6部来自德国和中国的足球电影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出品的“高参小”纪实电影《踢球吧!少年》是2014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响应市教委的号召,积极参与到“高参小”项目中,助力平谷小学发展校园足球运动,从而跟踪拍摄的。2017年中赫集团入主俱乐部后,对北京青少年足球项目更加重视。俱乐部组织专门人员历时120天,前后20多次到访平谷,实拍100多名小球员,采访30余人后,完成这部“高参小”项目纪录片《踢球吧!少年》。而放映时片中主角李卡德也来了,他被这个活动的策划者阎忻民称为“足球白求恩”,他来自遥远的苏丹,在北体大得到博士学位一头扎进距离北京市区几十公里的平谷,为小孩子们传授足球技术,看着他的认真劲儿和不停的呼喊,能看出他对这个工作的热爱。这次影展邀请的嘉宾有央视体育元老编导师旭平,他认为这部影片立意不错,但如果能深入细致一些挖掘一些人物和故事会好很多的。
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的理想是搞好“人民足球”,影片也成功地阐释了俱乐部的理念,需要提醒的是,成绩上不去也搞不好“人民足球”,因为北京的城市定位不会允许球队稳居中游。
电影展不仅仅放映这一部而是6部,如果哪个球迷能有幸看完,对足球文化的理解会提高一大块。其中《德国制造》值得足协和所有俱乐部老总看看。作为站在世界足球顶端的德国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论述了青训的重要性。十多年前德国足球有过一段低谷,痛定思痛后他们的青训遍布各地,终于成为足球第一强国。过去总说巴西是足球王国,但看看德国的成绩巴西不得不甘拜下风。德国足协的技术官员说,英格兰是足球强国,但自从1966年拿到世界冠军后再也没有获得冠军,就是青训落后了。尤其英国足球近年来很有钱,转播费很高,今年仅仅引援就花了40亿欧元,有这么多钱就不需要培养球星了,看谁好买过来就是了,所以国家足球的成绩总是不好。观看者很容易联想到,这不就是中国足球的现状吗?而且不能忽略,英国的足球非常普及,在这方面中国足球又要差许多,所以中国足球不是一般的任重而道远。
足球影展是热衷足球电影艺术的阎忻民女士一手操办引进的,继去年举办又在今年再办,她完全是赔本弘扬足球文化,其精神令人感动。北京三大球助威团再次担任足球活动的志愿者,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对社会的付出真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