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安老大爷期盼国安的2014

(2013-12-23 11:42:43)
标签:

文化

国安老大爷期盼国安的2014
 

这张照片登载在50年代《新体育》封底,其中有刘东生。当年小孩儿刘东生变成了“国安老大爷”刘东生

 

 国安老大爷期盼国安的2014

“国安老大爷”不仅看国安,连八喜都场场不落,骑着电驴子还带个老球迷……

 

以前我们在博客推出了“国安安大爷”“国安大刀”,今天再介绍一个“国安老大爷”刘东生,他们三个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而最令人感佩的是他们20年看了国安全部主场的比赛,甚至看了北京八喜所有主场的比赛。

提到“国安老大爷”刘东生虽然头发有些花白、身体微微发福,但年近古稀的老大爷依然精神矍铄,每逢比赛日,无论刮风下雨,总能见到这位老者不紧不慢地走上看台,有滋有味欣赏北京各支球队的比赛。在他看来,北京的每支球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无论成绩如何,支持与鼓励必不可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位绝对称职的“家长”!

这几年刘东生对国安的成绩还算满意,投入比恒大少多了,不是亚军就是季军。20年来,国安拿过冠军,那一刻“国安老大爷”老泪纵横;国安曾经倒数第几,他忧心如焚。对于国安今年要大手笔投入与恒大一拼高下,“国安老大爷”说:“所有的俱乐部都说大投入,最终冠军只有一个,还有降级的。而我所以不管国安第几都支持它,是因为我爱这个城市,我爱足球,两个狂热的爱加在一起就是如醉如痴。不管2014年国安第几,我还是要一直看下去,直到我老迈得不能走动,那我儿子也会挑选一些场次推着我去。足球在很多城市都热,为什么有的热闹一阵就过去了,为什么上座率总比不上咱们这里?因为缺少积淀。为什么北京不论成绩如何总是全场沸腾,因为有历史的传承,我就是一个活化石……

 

儿时的足球记忆

刘东生今年68岁,是京城球迷圈内公认的老资格球迷。身体十分健康,牙齿只有一颗脱落,这在老年人中绝对是不多见的。由于从小就喜欢运动,跑步、跳远、投掷都是他的强项,在校期间几项成绩远远超出了及格线。1955年《新体育》杂志刊登了一张照片,内容是还在上小学的他,和其他小伙伴在球场内热火朝天踢球的场景,那时可见他对足球就相当痴迷!

刘东生最初十分热衷于乒乓球,每每有比赛,都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但乒乓球参与起来需要成本,那个时代各个家庭都比较拮据,家庭子女众多,乒乓球和球拍都需要苦苦哀求家长才能得到。足球的成本较低,一个球可以玩上很长一段时间。于是乎刘东生开始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当中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放学后,抱着一个跟今天类似于网球大小的破皮球,和一群小伙伴在土地上奔跑,享受着足球带给他的快乐。

刘东生儿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先农坛体育场现场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比赛的门票,他们只得想尽一切办法,溜进球场内。但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和印尼之战,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混进去的。几次央求父母无果之后,无奈之下只得在先农坛体育场外收听了中国对阵印尼的比赛。一墙之隔使得他无法直观感受紧张激烈的比赛,但丝毫没有降低他对足球的热情!随着中国队的胜利,伴随着场内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也高兴地手舞足蹈,像过年一般高兴!

随着年龄的增长,闲暇之余刘东生开始研究球队阵型。从匈牙利排出的3-2-5MW阵型,到巴西的4-2-4阵型,再到后来荷兰的全攻全守打法,使得他对足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六十年代的一天,刘东生无意间在隆福寺花5分钱买到一本匈牙利著名教练尤瑟夫编写的《足球讲义》。虽然书有些破旧,但他却如获至宝!通过这本书,从场上站位,到各个位置的职责,使他第一次全方位了解到了足球的基本规则。看球从原来的似懂非懂,变得有了侧重点。一些从前不知道的规则和名词,在这本书中有了全面的解释。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儿,他对足球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涨!由于张宏根长相俊朗,球技出色,屡屡在场上得分,帮助中国队取得胜利,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心目中的英雄!

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只关注球队,开始发动胡同里街坊四邻的小伙伴,组织了一支球队,和其他邻近地区的孩子切磋球艺。那时根本没有任何技战术可言,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球在哪儿就一窝蜂的扑上去,其中一个小朋友更是因为和对手对丫儿(对脚),造成了腿部骨折,这个细节可见当时拼抢之激烈!

刘东生18岁那年,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加上姊妹众多,不得不放弃了继续读书考大学的年头,只得提前走向社会。但找工作之路颇为不顺,几个月下来都没有合适的职位。就在他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时候,街道伸出了援助之手,介绍他到先农坛体育场,成为一名场地工人。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由于那几年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粮食已经有了保证。加之他是家中男孩中年龄最大的,母亲自然偏爱有加,总是把自己的食物留下来,多让他吃上一口。精力充沛的他如鱼得水,在先农坛内玩遍了各种运动项目,各类运动器械都亲身参与过但最令他兴奋不已的,还是可以在正规的体育场内踢足球但当时先农坛体育场还是一个土场,没有铺设草皮,这对运动员十分容易造成伤害。1963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先农坛体育场决定铺设草皮。刘东生和其他场地工作人员,坐上大卡车直奔植物园挖掘实验草皮。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搭乘运动员的大巴车,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工作累了,他就躺在先农坛体育场当时还是水泥地的看台上,就如同躺在热炕头一样舒服那种后背被炙热的水泥地面烘烤的暖暖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时家里经济并不宽裕,父母不可能给他太多的钱去现场看球,刘东生只得长期“霸占”家里唯一的半导体,收听在电波中对足球比赛的转播。为此,他总是在父母面前请求老人放弃心爱的京剧,将频段调到足球上来。

计划经济时代,北京队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吸纳全国的足球人才,总能够把最顶尖的球员招致麾下。文革结束之后,由于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北京队和国家队进行了一场热身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刘东生也是在场的几万名观众之一。受到刘东生的影响,只有4岁大的儿子,也走入球场。但由于到场观众众多,几岁大的孩子差点被挤受伤!若不是好心人搭救,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刘东生省吃俭用,靠攒了几年的工资和父母的资助,终于添置了一样家用电器——电视机这一下使得他可以足不出户,在家观看心爱的足球比赛一次老家亲戚来,看他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中一群人围着一个足球你争我抢,不识趣地说“看他们多累啊,一人发他们一个球不就省事了”?由于当时支持的球队比分落手,情急之下他狠狠“教训”了农村来的亲戚“闭嘴,不懂一边呆着去”。事后还挨了父亲一顿臭骂,起因竟然还是因为足球。

1978年世界杯,是刘东生从一名普通球迷走向铁杆球迷跨越的一年那一年他已经是工厂的领导,主管车间生产。工作中,领班急急忙忙跑来报告,说是几名年轻工人不见了,工作停滞不前见到满脸是汗的领班,他二话没说搜遍了厂子的每个角落,终于在库房抓到了几位大喊大叫的小伙子,原来是在看世界杯起初他气儿不打一处来,严厉地批评着几名工人,但不一会儿他也加入了看球的行列,被肯佩斯率领的阿根廷踢出的美丽足球所折服。阿根廷观众在现场制造的良好氛围,使他一时间竟然忘记了工作,事后被厂长扣了奖金,并做出了深刻的书面检讨从此之后,他对足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老球迷有颗年轻的心

刘东生现居住在平房,屋内墙上张贴着与足球相关的各类实用信息、照片、赛程表等,可以说足球元素充斥着整个房间,这俨然与他的实际年龄不相吻合,亲戚朋友们戏称更像是大学内的男生宿舍。

1995年开始,刘东生看球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走进体育场,成为现场观众。从电视机前来到比赛场地,气氛热烈了,阵型更加清晰了,球员的距离更近了!这一细微的改变,使得他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刘东生看球属于沉默型的,但不说则已,一说话总能一语道破天机。因为几十年下来,已经记不清观看了多少场比赛,但对足球的热情随着年岁的增长却是有增无减那时刘东生的脸就是一块晴雨表,只要回到家老妈一看他的脸,便知道国安比赛的结果。赢球自然是欢天喜地,脸上洋溢着笑容;输球就是一脸阴沉,见人都不愿打招呼

刘东生自小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从1996年起日记本里多了一项内容,增添了甲A联赛赛程表。北京国安队全年的比赛他都要自己做成一个表格,将日期、对手、比赛结果、进球队员一一记录。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2011年,因为2012年《国安队刊》的问世,减轻了他的工作量。

2001年,由于国安战绩不佳,球市十分冷清,每场比赛到场的观众只有三百多人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刘东生仍然每场不落,无论严寒酷暑都会准时出现在工体的看台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联赛接近尾声已是初冬,天气十分寒冷。面对刺骨的寒风,19台只有他一名观众在为国安呐喊助威。在他身后,是三十多名警察。由于天气原因,加上观众寥寥无几,半场结束后警察提前收队。偌大的看台上,只留下了他一个人落寞的身影。第二天出版的《足球》,刊登了这张照片。现如今,工体每场上座率超过三万已经是家常便饭。但在当时能够有如此的铁杆球迷,的确令人感到钦佩!危难之际伸援手是这位老人一贯的作风,他说锦上添花可以忽略不计,但雪中送炭才是最为可贵的

2002年开始,刘东生为了确保不再为一张球票整日提心吊胆,不用再担心重要比赛没有球票无法入场,同时保证每场比赛都可以亲临现场,他决定成为国安俱乐部的会员,办理国安队的套票。他突然发现,排队入会办理套票也是一件乐事。一大早五点多就骑上自行车,但到达现场发现,已经汇聚了不少人。俗话说:人一上百,形形色色。在排队等候的过程中,和四九城儿的老少爷们儿侃侃球,说说国安成绩下滑的原因,大家一下子拉近了距离,短短几小时结交了不少球迷朋友!从50元、100元、150元,直到600元,刘东生在年年入会的同时,伴随着国安俱乐部一步步成长,见证了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由于自己的孩子大多结婚生子,看孙子的不少,没有更多时间关注足球。他一个人却始终坚持,国安队的套票年年不落!

在办理套票期间,一位军人心脏不适,刘东生将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拿出来,及时进行救助,挽救了一个生命看到老年人众多,为了减少他们的等候时间,他主动联系国安球迷协会,请求开辟绿色通道,照顾上岁数的老人,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最终球迷协会采纳了他的意见,使得上百位老人从中受益

刘东生把每个国安队主场比赛日,都当作节日看待,格外重视这件神圣的事情为此,他都会在出门前沐浴更衣,以此表示对比赛的重视,对球队的尊重。如果球队取胜,那种快乐溢于言表;反之输掉比赛,干什么事都不顺利。即使炒菜做法,不是盐搁多了,就是油放少了,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足球成为了一种心里暗示,如果赢了球,想做的事情一定能办成;反之则注定不会有好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足球冥冥之中被施了魔法,与他生活紧密相连!

在国安搬到丰体的三年,刘东生在比赛日都要骑一个半小时电动车从家赶往比赛地,晚场比赛结束后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2点。但因为对足球的喜爱,让他坚持了下来,风雨无阻。2007104日的丰体雨夜令这位老者刻骨铭心,国安最终饮恨丰体,输掉了与长春的天王山之战,与首个联赛冠军擦肩而过比赛后他全身湿透,雨水夹杂着泪水使他久久不能平静,站在场内驻足了很长时间。突然有个人拍了他肩膀一下,原来是“国安大刀杨震”,“大刀”眼圈儿也红了,“大爷”说:“咱哥儿俩找个地方喝点儿,今儿个我睡不着了。”两位50年代就看球的老球迷“国安老大爷” 刘东生和“国安大刀”杨镇聚在景山附近的一个小酒馆里,那在“国安老大爷”家门口,两个人就和着一盘花生米和一盘豆腐丝喝下一瓶二锅头,“国安大刀”说:“这裁判万大雪肯定是个黑哨,简直肆无忌惮!”“国安老大爷”说:“我估计他肯定拿过黑钱,这黑哨儿太可恶了,说不定哪天就进了监狱。咱们中年就支持国安,如今变成老头儿了,还没等到冠军这一天。”“国安大刀”流泪了,说:“不知道咱们还能不能等到这一天。”

但他们都没有感到后悔,依然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国安,支持着北京足球在他看来,输球和失败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没有失败后的苦涩,就体会不到获胜后的喜悦

刘东生是一位出了名的文明球迷每逢比赛日,总会自带一块抹布,将座椅擦拭干净。既减少了因携带报纸造成的浪费,同时为现场工作人员回收垃圾减轻了工作量。他说举手之劳的事,就不想麻烦工作人员。此外,在赛场上从未听他口中说出过一句污言秽语,因为他始终认为在场的每一名队员都是国家的财富,他们在绿茵场上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为我们奉献着一场场精彩的比赛,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多一分宽容,作为一名球迷才会多一分快乐

追赶时髦的“国安老大爷”

随着看球次数的增多,刘东生参加录制了很多节目,跟许多球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次在参加《较量》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主持人姚长盛在节目的最后,特别邀请他做总结性发言。由于在文革期间经常作为宣传队骨干,表达能力强的这一特长有了用武之地,一下子声名大噪,成为了京城有名的球迷之一

别看刘东生是位老人,但却十分追求时髦。刘东生很早就学会了使用手机发短信。2006年在电视台、电台的各档体育节目中,针对不同话题发表评论。他的观点鲜明,用词犀利,受到了一致好评但随着2010年国安套票申请需要在网上进行,不会上网的刘东生犯了难。2009年底,他发动身边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请求亲人们的帮助,硬是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学会了上网,没有耽误网上购买套票的重要工作除此之外,国安贴吧,八喜贴吧、经常见到他的帖子和评论。2012年更是开通了微博,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他的微博文字尊重事实,站在客观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表述的内容多以鼓励、赞扬为主,点击率相当之高,成为了京城球迷热议的话题由于没有网名,大家并不熟识这位老资格球迷。在家人的集思广益下,头发花白、年龄较大的刘东生取名“国安老大爷”。从此之后,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每当国安的比赛日。“国安老大爷”骑着电动车来到赛场,安静地关注着自己支持的球队。在他的带领下,身边的亲戚和朋友逐渐关注起足球,定期前往赛场为北京的球队呐喊助威国安队每到客场,老大爷也不会闲着,约上三五好友,坐在一家饭馆,一盘毛豆花生,就着几两小酒,美美地看着比赛。足球不分年龄,国安老大爷十分受80后球迷的欢迎,有他在的日子,饭馆内格外热闹,大家都愿意听他对比赛的点评。这样的聚会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尽享足球的快乐

如果没有足球,刘东生就是一位退休的“宅老头”闲暇之余与街坊四邻聊聊天,看看新闻读读报,过着平淡的生活。正因为足球,他认识了很多陌生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按他的话说,那是一种幸福——从小喜欢足球,长大了爱看球,老了和足球就伴儿……

 

(本文摘自《京城球迷那些事儿》,王文策划、主编。金汕、张嘉晟撰稿,北京燕山出版社明年春节后出版。此文一稿张嘉晟,金汕修改。由于篇幅所限,书采用文中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