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按照西方某些人士的观点,看中国人乒乓球、跳水好只能干瞪眼儿,但田径和乒乓球好就值得怀疑,如果出了叶诗文这样的天才,简直是绝无可能。他们觉得除非把中国运动员放进炮筒里发射出去,或者是服了兴奋剂。某些不良记者居然像审问嫌疑人:“你就回答一句话服用兴奋剂没有。”16岁的叶诗文一脸稚气满腹委屈:“绝对没有。”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叶诗文完全可以拂袖而去,或者说:“你们去问检测中心”,如果是美国记者,可以回答:“你去问琼斯。”如果是加拿大记者,可以指导他:“你去问约翰逊。”如果是法国记者,可以告诉他“你去问埃万.蒙特埃尔。”下次他们就老实了。
不过关起门来,我们自身的确不能认为这些质问都是无理取闹。叶诗文所以遭到围攻,很大程度是中国以前的药罐子让无辜的叶诗文受到株连。过去中国体育界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政绩,明理暗里鼓励这种行为,制造过一系列惊天成绩,而一些爱国贼用家丑不可外扬的的大棒打压,在国际体坛孤立了自己也自毁了形象。兴奋剂一度在我们这里是几乎是国家机密的敏感话题。那时体育界有个“行规”(当然不是下面制定的),坚决否认中国运动员使用过兴奋剂,外国人这样怀疑就说他造谣,中国人敢曝光就说他没有国格。很多体育记者对此记忆犹新,他们之间说起兴奋剂都谈虎色变、噤若寒蝉:千万别让“兴奋剂”三个字出现,别把饭碗砸了。其实当时某些中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已经在国际体坛影响甚坏,东窗事发的案例实在不少,而我们偏偏又不承认。谁有损国格、谁使中国名誉受到伤害、谁使中国的巨大利益受损,就不言而喻了。
谁都知道,服用兴奋剂是世界性问题,国外运动员一点儿也没有老实,但我们不能就此认定我们服用就合理。兴奋剂不仅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使体育与它自身的崇高精神背道而驰,而且它破坏了公平竞争,愚弄欺骗了全世界的观众。尤其体育的商品化,使一个服用兴奋剂的冠军可以得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的惊人收益,他不仅无异于小偷,他简直是个江洋大盗。他还可以一夜之间成为民族英雄和国人的偶像,那么他又无异于一个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骗子。而中国的不同国情还可以使兴奋剂成为一些体育官员保住乌纱帽和升迁的工具,它长期以来严重地腐蚀着中国体育界。一度全运会成了药物比赛,很多省为了“金牌政绩”,不惜用纳税人的钱弄虚作假。
我不由想起1997年的8运会,当时我为一家报社到上海撰稿,有机会接触到不少省的体育记者,一些记者之间开玩笑:“你们金牌少,药力不够啊。”他们还都透露自己的省为兴奋剂所做的“投资”,那数字都是惊人的。有个项目在一日内破了多项世界记录,有记者问成绩何以如此惊人,一位教练一语双关地回答:“鬼子的火力太猛了!” 而我们国内运动会所创造的一些惊人成绩又与国际比赛大相径庭,那次全运会游泳比赛十几次打破世界记录、创造当年最好成绩;田径比赛成绩若参照一年前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可以夺得7金9银9铜。如果把这些成绩带到悉尼奥运会,可以使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再增加十几块,但无论是悉尼奥运会还是在全运会不久后的游泳与田径世界大赛,这些全运会“暴发户”颗粒无收,大多数干脆就躲起来不敢参加,如此大的反差肯定要引起疑惑。
尽管服用兴奋剂是世界性的问题,但在国际体坛使用的是双重标准,西方把中国出现的兴奋剂问题视为政府行为,因为我们自己就定位为举国体制。当时我国相关机构一致在进行辩驳,但显然是无力的。
这些中国药罐子事件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但那些国外同行和媒体记者岂能忘记?
无辜的叶诗文啊,你在代人受过,多冤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