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棵松体育馆人声鼎沸的欢快气氛中,在金隅男篮时隔29年重新进入国内最高级别篮球决赛赛场的时候,人们似乎已经注意到北京三大球在近年全面反弹:北京国安足球队2009年夺得职业联赛的第一个冠军(当然今年需要加把劲儿);上个月北京金隅女篮夺得久违31年的冠军;北京男排历经27年再进全国四强,而北京女排进入前8也是十多年的首次。
北京三大球全面反弹也折射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落后了许多,这与首都的地位不相称,与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也不相称,与北京成为国际重要的体育赛事中心更不相称。
北京三大球沦落20多年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因素。50年代由于全国一盘棋,向首都倾斜,把全国三大球的很多优秀人才落户北京。足球国家红队的主力张宏根、年维泗、张俊秀等全部穿上北京队的球衣,成为当时国内最好的地方队。中国篮球的标志性人物钱澄海、杨伯镛也代表北京打球。北京男排曾经在一年联赛中有3支球队参赛,而且包揽冠亚军。这种强势一直延续着,直到七八十年代北京自身培养的三大球运动员郎平、杨晓君、宋晓波、孙瑞云、沈祥福、高洪波也是全国一流的(郎平、宋晓波甚至是世界一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汹涌而来,一向依靠政府投入的北京三大球一时找不到北,用市场运作又赶不上熟谙商品经济的广东、上海,使得它一落千丈,从1984年北京男子足球获得冠军后全面与冠军告别(期间北京女足还能获得一些冠军),男篮、女篮成绩不能令人满意,男排、女排都曾降级,甚至北京女排因为资金拮据不得不把主场设在贵州。
看到这种颓势北京球迷焦虑,政府面对职业化也一时插不上手。但北京三大球如此已经拖了这个城市的后腿。自从北京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后,大家感到世界城市的硬性指标是必须有强大的体育社群,如体育设施、本地联赛队伍,以及举办国际体育盛事的能力和经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承办世界顶级赛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北京要成为国际重要的体育赛事中心,三大球如此实在说不过去,迅速提高三大球水平已经成为北京体育界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进入职业联赛的北京三大球各俱乐部一直在努力探索着,但长期踏步不前也说明仅仅依靠俱乐部难有大的改观,俱乐部造血功能不足与水平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北京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不能坐视不管,从几年前起政府强势介入,这是俱乐部自身和球迷所盼望的。北京市体育局从打造体育赛事中心城市的高度出发,把北京体育政府引导资金注入俱乐部,而协议约定只有成绩达标才能继续获得资助。最早尝到甜头的是足球,有了数千万的资金使得国安俱乐部能够引入好的外援,终于尝到冠军的甜头。有了政府引导资金,男篮能够引进马布里,女篮能够引进好的内援与外援,郭金龙市长亲自为北京男女排牵线北汽,使得北京男女排跨越过十多年都迈步过去的坎儿。也由于北京三大球的触底反弹,使得市场也兴旺起来。国安2009年夺得冠军后,几年来每场平均上座率都超过3万,成为竞技体育的大市场。北京男篮的主场首钢体育馆座无虚席,移师大了3倍的五棵松依然一票难求,北京女篮姑娘一下成为城市英雄,从无人关注到球迷纷纷要求北京电视台做女篮的专题节目……
谁都知道职业体育的本质是依靠市场,但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尤其如此。北京三大球的巨大进步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此文为我给体坛周报写的专栏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