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高新科技园共驾齐驱,促成都经济发展

标签:
成都地铁高新科技园西部西部之心dna文化 |
数十年前,当我们沿着进川的铁路驶向成都的时候,惊讶于这里地形舒坦、富饶而广阔的平原,沿路都是肥沃平坦的绿野。可是经济的不发达也让人明显感觉到遗憾,农舍破旧、道路不通畅、交通工具落后让很多的农副产品在生产出来后,因为运输的问题难于被运送到外地。而在十年后的今天,看到在新浪网站举办“西部之心的DNA片段”的照片征集活动,里面的照片很漂亮,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到整个成都平原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这些进步与发展源于老百姓嘴巴里面说的:“要致富,先修路”,确实在西部大开发的十年间,成都的交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数10年前,成都三环路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如今第二绕城高速的规划已经出台。这10年中,成都在随着一环一环的道路而“长大”。与此同时,依靠快速交通道路的连接和推动,东、南、西、北,四大新城正在崛起,成都的周边区(县)受益无穷,率先成为成都的“半小时生活圈”板块,融入了大成都领域。随着半小时生活圈的形成,品牌开发企业借机入驻,推动着成都新区域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这种发展,全域成都的轮廓也日渐清晰。
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成都地铁的开通。在整个中国,地铁开通的城市也是不多的,一个城市能否开通能开通地铁就是对一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肯定和支持。地铁不仅仅是便利城市交通,便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整个城市的商业一体化,带动了成都市的社会环境。2010年9月,成都地铁开通,地铁交通将会把整个城市的商业网点,整个城市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成都地铁的出现和地铁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方便了居民整个城市的交通,便利了居民在城市生活,关键是它能够把整个城市的商业网点联在一起,促成了整个城市的繁荣。
其次,成都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农业经济,成都1998年筹建高新区,二十年来从无到有,已形成了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两大园区,以及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等三大产业集群。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成都高新区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成功进入中国国家高新区的“第一方阵”,并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发展的崭新模式。英特尔、IBM、莫仕、阿尔卡特、诺基亚、SAP、NEC、金山、中芯国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即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也没有改变其发展的上扬曲线。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地铁与高新科技园区的成都在未来的十年,会用更多优秀的照片让我们见证他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