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后人应阻止陈凯歌糟蹋齐如山

标签:
杂谈 |
梅兰芳与齐如山
胡金兆老先生谈到《梅兰芳》颠倒黑白糟蹋齐如山的确很生气,他说尽管与齐如山非亲非故,但做为一个学者,看到如此作弄历史,真的很惊诧。
胡金兆先生说:“齐如山在梅兰芳前半生的成长、成就是举足轻重的人,有如指导帮助程砚秋成才成功的罗瘿公。‘没有罗瘿公,就不会有程砚秋。’人所公认;也可以说:没有齐如山,也许不会有梅兰芳。齐如山,河北高阳人,1875年生,比梅兰芳大19岁。晚清培养外语人才的同文馆毕业,专工德语,兼及英、法语,德国留学。同文馆毕业生大多居官,是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至北洋政府外交人员的基干力量。唯有齐如山和比他晚、也学德语的黄伯川走的是另一条路:没有居官,而是经商。齐家有很多买卖,还有农场,家道殷实,使他自1900年起,得以研究搞京剧,与很多京剧老伶工交朋友,向他们讨教,积累各种戏曲资料,潜心研究,希望在戏曲恢复优良传统和更新发展上做一番事业,民国之后指点辅佐梅兰芳,助梅成就事业,并通过梅兰芳实现自己发展提高京剧、把它推向世界的理想。黄伯川接替叔父经营古玩,是琉璃厂有名的留下大量研究专著的金石专家。而且两人在日伪时期都表现了相当的民族气节,黄在六十开外的一个他久不参加的场合,甚至借酒遮脸,打了一个主管北京古玩行业的日本人。齐如山从民国元年与梅兰芳通信,看一戏一封信,两年后才见面,这是齐当时还顾虑梅是旦角,怕‘相公堂子’遗风对自己名誉有影响。后来见梅及其家属都是正派有道德,梅又有出色的天赋和观众基础,遂产生合作之意。二人合作了20年,齐在各方面对梅帮助很大,尤其在剧本和出访外国上。据齐亲笔记载,从1914年梅兰芳开始排时装戏起,几乎所有的新剧本都出自齐如山之手,只《西施》是程砚秋的老师罗瘿公写的;《霸王别姬》是齐如山原作,又经吴震修精简加工的。支持程砚秋的罗瘿公和许伯明,都是梅党中的人物。大概齐如山给梅兰芳写了40多个剧本,甚至梅迁沪后的新戏《生死恨》也出自齐之手,由梅带到上海加工排出;《抗金兵》是老戏《战金山》的加工组合,不是创作。从1933年梅、齐分开到上海后,一直到1959年《穆桂英挂帅》问世,中间梅兰芳没有新创作出现。当然这与1937年后的国内种种形势变化有关,但离开了齐如山是个重要的因素。梅是很愿意齐也南来的。这样一个家学渊源、学贯中西、温文尔雅并对京剧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大作家被陈凯歌描绘成一个文化痞子,实在天理难容!”
胡金兆不解地说:“陈凯歌为了票房糟蹋齐如山可以理解,因为现在很多导演首先是个商人,他们要以赚钱为己任。遗憾的是梅家后人作为顾问,对此竟然没有提出异议,听任影片随意诬蔑丑化他们父母所倚重并受其大惠的齐如山先生,这不是梅家一以贯之的从不伤害朋友的家风,实在让人遗憾!”
2月7日(周六)下午两点,胡金兆先生将在北京东三环首都图书馆多功能厅讲座《生活中的梅兰芳——从现代影视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