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难以承受之重

标签:
杂谈 |
一个几年来被亿万人期待的身影,一个被塑造成无往而不胜的英雄的身影,一个几乎与国家荣誉划等号的年轻人的身影,在突然显得凄婉的《海阔天空》的旋律中走出鸟巢赛场,他的背影第一次显得孤独,他的表情变得茫然,那一百米的路程显得那么漫长……但这是一个真实的刘翔,一个也会失败的刘翔,一个并不永远喜气洋洋的刘翔。
不少刘翔迷哭了,因为这并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刘翔,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英雄会如此轻率的失败。
刘翔并不希望这样,他有不能承受过多赞誉的疲倦,他有推不完的邀请,他知道他不是按照既定模式刻画出来的完人,他多次流露愿意过普通人的不受干扰的生活,渴望远离与跨栏无关的应酬,但他已经无法属于他自己,他已经成为一个部门政绩的象征,而过多的诱惑是一个青年人不可能永远抵御的。有人已经透露刘翔如果再获冠军,一亿多元的广告在等待他,刘翔不是一个钻到钱眼里的人,刘翔多次慷慨从事慈善事业也让人敬佩,但一系列未必是出于他本意商业活动也在消耗着他的精力。
刘翔的伤势不是最近才有,他为了国家为了集体也为了自己在硬撑,谁都知道这不到13秒的片刻会牵动着多少人。他的失败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像费德勒、鲍威尔、大威廉等失败的悲情英雄一样,他在履行着一个运动员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在瑞士、在美国,会对这些名声并不亚于刘翔的英雄有过多的指责和诘问吗?不会,因为他们并没有去承担本来不该由一个运动员承担的责任。当我们非要让刘翔与国家荣誉联系的过于紧密,在雅典的经典时刻他是这样的代表,但正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满腔热情地把石头推上山坡,却不知道石头终有一天会滚下山坡。
其实就是刘翔不受伤,他失败的可能依然很大。目前和刘翔匹敌的男子110米栏选手中,罗伯斯、特拉梅尔、奥利弗、阿诺德等个人最好成绩都在12秒95以内,都有足够向刘翔挑战的实力,从雅典奥运会至今,这些选手除2005年法国的杜库雷以12秒97的年度世界最好成绩夺冠外,其他年份的世界大赛冠军和世界最好成绩均好于12秒95,更不用说罗伯斯跑出过12秒87的成绩,而这个小刘翔4岁的年轻人从6月起曾4次跑进13秒以内,最近的7月19日在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巴黎站获冠军,成绩为12秒88。人们还不能忽略一个事实,田径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的人不多,同样,蝉联奥运会冠军的人更少。前者像刘翔的同乡朱建华,洛杉矶奥运会前三破世界纪录,最后仅获铜牌。后者如撑高跳高的天才运动员布勃卡,他的优势要远远大于今天的刘翔,布勃卡曾经35次打破世界纪录(为多得破纪录奖金,他都是一公分一公分地破,如今伊辛巴耶娃也如法炮制),破纪录到了如履平地的境界,但在汉城奥运会夺冠后,连续两届奥运会没能登顶,其中一次竟然没有成绩。以次参照刘翔的失败就太正常了。
这一天对刘翔并非梦魇,他会像在雅典之前一样,重新做一个冲击者,因为他已经从中国竞技运动的神坛走回人间。(本文原载于8月19日《体坛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