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一轮复习课的设计思路:
1、知识建构
(1)呈现压强在力学整体结构中的位置。试图建构从“力的作用效果”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到压强的联系脉络。
(2)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设计详略。
(3)每个小知识从实验入手,尽量用图片的形式,直观、容易勾起学生的回忆。
2、重点知识处理
(1)在建构知识忘得同时,选取典型例题题进行巩固强化,自然融合在一起。
如在压强和液体压强之后做《全程》41页鱼缸那题。增加了“计算鱼缸底受到的压力”为比较液体压力和重力不同提供具体的素材,能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2)理解压强的处理。用吸药液吸管尖的好处,文字呈现两种观点“压强相等”“压力相等”很好的区分压力和压强。
(3)液体压强的处理:用实验回忆结论,用应用——连通器,加深理解。
3、教学手段运用。
在教学整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变式,抓住学生注意力。
如进行公式运用上,学生提交做题图片,通过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复习强化;
在液体压强部分,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回忆液体压强的特点;呈现液体压强的公式推导过程,建立柱状模型,自然引导液体压强公式来自与固体压强公式,所以柱状固体压强可谓特例,自然渗透多方法解题。
在大气压部分,以托里拆利实验为载体,将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紧密结合,用一道选择题习练辅助理解。
在流体压强部分,呈现“安全线”一题的答案,即运用知识、又用于进行简答题“话术”的结构的训练、突出物理语言的规范和精准。
不同的知识点采用多变的形式,达到回忆知识并加深理解,同时提前进行应用技巧的铺垫。
总之,在复习中,抓住每一个环节、语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达到“口口都是肉”的感觉。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当然,在实施设计上,教学行为与教学思想的高度融合,需要设计者本人做更能自如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