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人的未来
(2023-05-05 18:11:08)分类: 教育机智(案例、故事) |
民国时期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中有这样一课——《没字的保荐书》。说有个商人要去招一个伙计,在报纸上登了广告,有很多人拿着保荐书来报名。一共有几十个,商人一个都没有选,最后选了一个没有保荐书的。有人问他说:“这个人没有保荐书,你为什么录取他?”商人说:“怎么能说他没有保荐书呢?他的保荐书多着呢:他进了我的屋子,就轻轻地把门关上,那是他小心谨慎的保荐书;我问他话,他回答的很明白、很正确,那是他诚实有才干的保荐书;他坐在椅子上,看见一个老头进来,赶忙站起来,那是他恭敬有礼貌的保荐书;他的衣服、鞋帽很干净,手上也不肮脏。他有许多保荐书,怎么还说没有呢?不过大家的保荐书有字,他的保荐书没有字而已。”
那个没有保荐书的人之所以成功,决非偶然,它可以追溯到他具有的良好习惯上。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当他良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就会有好的人生结局。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给孩子的人生涂上了功利的色彩,自然也就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功利色彩。尤其在这个财富为中心的时代里,生存竞争空前激烈,天下父母都急于给孩子灌输生存的技能,因此,除了白天把孩子的学习安排的满满当当以外,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各种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特长班,搞得孩子们没有喘息之机。过早地为日后的生存拼搏做准备,也使他们过早地成熟,童真童趣尽失,整个童年和少年都在压抑中度过。试想,本来应该充满五彩缤纷的年代却在黯淡中走过,他们将来的生活又会好到哪去呢?我们的父母和教育者忘了保护孩子爱美、爱自然的天性,忘了培育孩子健全人格与优秀天性是教育的最根本的课题,忘了在本真、本然的心灵天地里应播下的第一批种子是品性的种子,不是技能种子。而对幼小生命的开发,首先也应当是开发心灵,然后才是开发头脑。其实,我们目前这种只知道教育孩子功利地“做事”,忽略孩子如何“做人”。盲目对孩子进行工具性地“操作”培养,却忽视孩子生命的质量。与动物只教“下一代”使用尖牙利爪和生存竞争,不知何谓心性与心灵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切记,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