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外阅读带给我丰厚的“礼物”

(2022-05-19 07:21:21)
分类: 梨花细雨

课外阅读带给我丰厚的“礼物”

记得我在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课堂上不管怎样认真听讲,也记不清记录了多少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可到头来仍然不会读书,不会写作——读书抓不住要点,写作不知从何入手,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成的文章也是干瘪乏味。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最后带着七十几分的语文成绩进入了师范。到了师范以后,大概没有升学压力的缘故吧。几乎把所有学习语文的时间用于读在图书馆借来的小说上。那时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有时在课堂上读得入情入境的时候,竟然多次把小说上的话用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弄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哭笑不得。可是在不知不觉间,我的语文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尤其是作文,无论是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临时片段文,还是大作文,都能够较快地完成,而且语言丰富,风趣幽默。更令人高兴的是有多次的作文得到老师的大加赞赏,并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读,或者是拿到其他班级里传阅。于是更增强了我对语文尤其是写作的爱好。从那时起,业余时间我便偷偷地搞起了所谓的“创作”,也曾经暗地往一些报刊上投过稿,尽管屡投不中,但却感到是一件乐事。当到了师范三年级时,竟然有一篇仿着《大堰河,我的保姆》写得叙事诗——《忘不了,我的母亲》,一篇仿着《小二黑结婚》写得小小说——《莫让悔恨的种子播入心灵深处》在一份报纸上发表了(记不清什么报纸了)。老师知道后便在全年级组中为我“吹嘘”。那时的“成就”在我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致使走上工作岗位时,也不忘利用闲暇时间舞舞文,弄弄墨。也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报刊上发表。也曾经有过几本书问世。

我之所以要讲上述那段经历,目的是说明:从某种意义上看,课下多读那些被家长、老师视为“闲书”的书,甚至比课上学语文还重要。说白了,课下大量的阅读其实就是在丰富语言,积淀语感。当然,这里并没有否定课上学习的意思,只是说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要重视课堂,也要重视课下的阅读,只不过课堂是学方法的过程,课下是用方法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