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行知|教学合一

(2022-05-08 09:54:17)
分类: 轻叩大师心扉

陶行知 | 教学合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做先生的叫教员,叫他所做的事情为教书,叫他所运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除了教书以外,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呢,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样。这都因为重教太过,那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教与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是实在应当合一的。理由有三:

                  (一)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记它,把活泼泼的小孩子当作一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就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家,学校就像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

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乃是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到身上来了。不像从前一样拿学生来配书本,现在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他不但是要拿书本来配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这种办法,果然比第一种好得多,然而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地位,因为先生不能一处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  既然为能与学生一齐发明,那他所能给学生的,也是有限的,其余还要学生自己去找出来的。况且事事要先生传授,既有先生,何必又要学生呢?  所以专拿现成的材料来教学生,总归还是不妥当的。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才好?

第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先生要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要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要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学生方才能去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的一切真理,就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  所以要想学生学的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

                 (二)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从前的先生,只管自己的意愿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  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二理由。

                       (三)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才不尽。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未必去温习,何况在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这样,他必是—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如同柏林大学包尔孙先生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因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因为教法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快事体。因为教育界无限枯寂的生活,那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葫芦我却觉得十分的枯燥。所以要想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一。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三个理由。

总之: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都能自得自动,都有机会找那无价的新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