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的思考
(2019-10-03 21:30:29)关于“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标”的思考
济南舜文中学
之前并不认为这些东西是必要的,尤其见多了“求实、奋进、团结、创新”之类以后,更觉得学校在缺乏足够的使命感和充分的积淀的情况下,提出空洞的抑或貌似典雅的理念,都无法与实际的行为建立联系。几年来,我们似乎有意无意的在多元、个性、和谐上做文章,逐渐清晰了“阳光”的意象,阳光是七色的,每一色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鲜明的个体,才有和谐明媚的整体。对于学校来说,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包容各种思想和方法十分重要。对个人来说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生命。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完成了校标的设计,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思想的一个承载。
学校办学理念是关乎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校风、校训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体共识。我认为在文字的表达上应该有这样的追求:文而不拗——高年级学生能够望文生义,低年级孩子上口易记,经过解释就能懂得。下面是我拟的征求意见稿,希望能引发师生和家长的的讨论:
校训:知之好之乐之,一以贯之。
校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办学理念:培养“好学、自信,会生活,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关于校训:
“知之好之乐之”语出《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兴趣者,爱好,好也。更高的境界,则是乐。
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乐。
“一以贯之”语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问:“子贡啊,你把我当成不断学习从而了解现实当下的人吗?”子贡回答:“对,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啊,我只是直下承担当下现实而贯通它。”
对于学习的个体而言,一以贯之,是抓住要领,坚持不懈方有收获;对于学校而言,必须有为学生、为社会、为国家负责的态度,坚持信念,一以贯之;对我们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来说,更是中小一体,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理念,一以贯之,统领九年。
关于校风:
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他自己说作学问的志趣永远不厌倦,这在文章上读起来很容易了解,乍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深深体会一下,孔子的学问就在这里。虽然非常平凡,但要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平凡,能安于平凡是很难的,这也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引伸。以自己的经验来证明,假如发狠学一样东西,肯下工夫去学习,最多努力一段时期,就不能继续不倦的去搞了。所以一生能够学而不厌,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另一点便是“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但是如果“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必须要有宗教家的精神,爱人爱世,须要有舍身饲虎、入海救人的牺牲精神才行,又像是亲自施用换心术硬要把自己的东西,装到他的脑子里去的这种心情。但有许多学者有了学问,却当成千古不传之秘,不肯教给别人。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我们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是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和融合。这就是 费先生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所谓校风无非是学风和校风,以及师生、生生、师师之间所形成的人与人相处之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们追求的学风和教风;各美其美,符合我们学校所提倡的阳光教育,个性发展,培养有自信心的人,美美与共,则是提倡对他人的接纳和欣赏,学校所有的人之间的一种融洽关系,共同营造校园和谐之风。
关于“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一切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要解决我们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我们一直提倡,阳光办学,什么是阳光,朝气蓬勃、快乐自信。自信来自积累,来自收获,我们看重的不是给了学生多少知识,教会了多少技能,而是看学生是不是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吗,永葆对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是一个会生活的人,只有会生活的人,才是享受生活的幸福,品尝人生的乐趣。所以我们坚持素质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个人,除了属于自己,还是家庭的人,社会的人,个人与集体与他人,不仅要有所得,更要有所为,和谐就是一种取与予的平衡,只有具备明确个人对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才能实现这个平衡,帮他学生建立起牢固的责任感的建立是学校圣神的义务。所谓新,就是要与时俱进,把握是到脉搏,是我们的培养对象能够适应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