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成锦小两地情,携手共圆教育梦

(2019-06-14 10:46:09)
分类: 交流平台

志成锦小两地情,携手共圆教育梦(丛丽红撰作)

 

  六月的锦山,天清气朗,惠风和畅。在这万木峥嵘,生机无限的夏日,锦山第二小学又迎来了一批最尊贵的客人——北京西城区志成小学的同仁们。他们是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第二批支教的老师们。

  继谌媛媛校长2018年来锦山第二小学支教,成立学研共同体以来,两校的友好交流不断,二小2次派出教师去志成学习,感受志成的文化和教育氛围,沐浴志成先进的教育思想,受益匪浅,老师们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5月29日,在旗教育局刘海兴局长的亲自带领下,志成小学米利勇老师来到锦山第二小学支教,担任教学副校长,他将在这里和二小的老师共同工作一个月,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时间已是黄昏时分,米校长一行仍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园,领略学校风貌。

6月10日,北京西城区志成小学的王莹、李莹两位老师,风尘仆仆地来到二小,与老师们进行深度的交流学习。

  客人们在刘校长的引领下参观校园,刘校长就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做了深入的解读。

  第二节课,王明华老师执教低段阅读《棉花姑娘》,通过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拓展阅读,拓宽阅读课的广度和深度。

  张艳红老师执教《乡下人家》,力求挖掘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讲堂”为“学堂”,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习真正发生。培养学生语感和良好思维品质,为课外阅读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任丽丽老师执教汉字,探究汉字从甲骨文到现行文字的演变过程,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汉字,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北京的李莹老师和王莹老师、米校长进行课堂诊断。她们详细地剖析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对课的亮点予以肯定。

  傍晚,几位老师不顾旅途劳顿和一天听课指导的辛苦,来到录播教室,做第二天授课的准备工作。

  6月11日七点多,老师和同学们还没有进校,志成小学的老师们就已经来到录播教室了,小小的一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志成崇高的敬业精神。

课还没开始,观察室里坐无虚席,能看出老师们求知若渴。

第一节是王莹老师的绘本课《杯杯英雄》

孩子们在用金色的星星描绘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这可不是简单的观察,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对人物的活动、对画面的色彩……等众多信息进行提取、对比、分析。

  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体会小巴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奉献,他从早到晚地清扫广场,从塔底一直清扫到放着英雄奖杯的塔顶,却没有想到英雄的奖杯是属于他的。

  王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从容自如,听课的老师无不为之赞叹。

  第二节课是李莹老师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经典的古文,大多数老师不敢轻易尝试。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李老师从单元主题入手,告诉学生在这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里要体会艺术之美。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李老师在带领学生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渐渐体会:“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深刻的含义。

  当学生读到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心有戚戚焉。

李老师又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伯牙和子期的艺术形象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长河中反复再现,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至此,老师们深深地为李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了。

  课后,两位老师结合课例给老师们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彩讲座。

  6月13日上午,米校对为全校体育教师和班子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他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结合志成小学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打造优质教育团队,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在这个六月的炎炎夏日里,志成小学用他们博大精深的专业素养,崇高的敬业精神,从京华大地到内蒙古草原,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也为我们送来了阵阵甘霖,让我们看到了远方的教育风景,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