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面试试讲稿(2016年07月06日)
(2016-07-06 11:11:51)分类: 交流平台 |
(第二课时面试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第(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我确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俯下”、“欣赏”、“抽出”、“封”、“密密层层”、“飞舞”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3、有感地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录像、投影仪、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小兴安岭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欣赏一番,好吗?(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遍课文。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来回答,也就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当学生找出以后,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片段欣赏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说出你的理由?(让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即“春季”这段)。
学习这一段我引导学生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请一名同学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学生边听边用“△”划出作者所描写景物的词语。(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2)你认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哪些句子写得很美?找出来读一读。假如学生找出以下的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先让学生说说“抽出”的意思,然后换词,再体会用“抽出”一词的好处,最后熟读这句话。)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箭队在前进。
(让学生说出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再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教师引导:你是怎样理解“俯下”、“欣赏”两词的?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让学生出来表演)]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也可以指一名同学),读后闭上你的眼睛想象春天的画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4)请同学们观看小兴安岭春季景色(播放录像)。
(5)小结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运用了什么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总结:①读文段,找出描写的景物;②欣赏好词佳句;③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3.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夏季)
同学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表现手法大体相同,而老师和同学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就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试学第三自然段:
(1)默读文段,找出描写的景物。
(2)欣赏好词佳句:(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如“浸”“葱葱茏茏”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教师问: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重点理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等词。
第三句:结合投影片理解。
(3)播放关于夏季的录像,想象一下浮现在你眼前的关于小兴安岭夏季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1)请同学们按着学习“春”和“夏”的方法自学。可以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会老师指名在全班内交流、分享。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理解: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时,教师引导:
小兴安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树多)
哪些句子概括写小兴安岭树多?(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
(2)让学生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小结。
(四)提升:1.请同学们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当然,都能背诵更好);2.回顾一下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全篇是总——分——总;每个自然段是总——分)
板书设计:
13、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树叶、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注:
在初读课文时教师提出:课文重点从哪几方面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春、夏、秋、冬。(整体感知)
第一步:在引导学生学习“春天”这部分时采取‘教“的方法。即:一是,整体感知,理解意思。看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春天的(从树木、积雪、春水、小鹿等几方面写得);二是,一句一句地指导朗读。感悟每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细加品味。例如,为什么说树条是“抽出”而不用“长出”?然后根据作者这些用语的特点,逐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是,读整个自然段,体会全段的感情;四是,引导学生通过复述的方式或是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教师可以给问题)
第二步:在学习“夏天”部分时,教师可以采用“导读”的方法,即首先提示学“春天”那部分的学习方法(在屏幕上呈现),学生有了学习思路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可以按小组进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启发诱导,或点拨明意,师生同舟共济,力求使学生学得投入、学得有趣,既要达到了共性目标,又要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发展。这样处理,既完成了本段的学习任务,还使学生学会了怎样阅读。(学生自己提问题)
第三步:在学习“秋”和“冬”两部分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读”的处理方式。即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自学“秋”和“冬”两部分。然后各小组交流汇报。
第四步:通读全文,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小兴安岭应该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和宝物。(回归整体)
第五步:体会文章全篇采用“总——分——总”和每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写作手法。(体会怎么写的)
板书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