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析语文课与品德课思想教育之区别

(2010-01-22 00:18: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教育

略析语文课与品德课思想教育之区别

 建国以来,就语文学科性质的问题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及人文性,它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必须明确,在这“两性”中,工具性是本质属性,即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课程标准语);人文性则是基本属性,即主要是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二者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就谈不上人文精神的培养。或者说,抛开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的人文教育就是穿靴戴帽或贴思想标签。反之,没有人文精神培养的语文课就是刻板的操练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又要使他们受到人文的观照。

 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切不可再像以往那样,要么把语文课单纯上成语言文字操练课,使语文课被上得味同嚼蜡;要么就是搞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或在人文教育上进行无休止的清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很难像知识、技能那样传授,它更多地需要内心的觉悟,需要反省和体认,我们绝不能与品德课或政治课等同起来。

 下面以《司马光砸缸》一文为例谈谈语文课与思品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本质区别。

  司马光砸缸》一文不仅赞扬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和聪明,更重要的是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通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形象地宣传了这样一种思想“人的生命是世间最可宝贵的。”此文选在品德课和选在语文课中的教学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思想品德课的重点是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为什么敢砸缸。原来,司马光一定潜意识地认识到,人的生命比缸更重要,所以必须赶快想办法救人,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教育学生要学习司马光那种机智勇敢和临危不乱的精神。总之,思品课的教学重点是凭着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

 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则在课文的形式,即文章的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等。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即通过听说读写等途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运用文字表达内容,哪些词用得准确,哪些词用得生动,文章的表现手法妙在哪里等。至于生命教育、品德教育,则是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完成的,学生能领悟多少就是多少,不应该过多地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也不应该一次性让学生懂得全部的道理。这方面,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做得是比较恰当的。蒙学先生教授童子《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时,只是让他们认识这六个字,背诵这句话,最多要他们会写这几个字,根本无需过多、过深地要求他们去学深、学透,至于领会这六个字背后的“丰富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特别是思想内涵,那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