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汪永晨
汪永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647
  • 关注人气: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聆听耶路撒冷,涉足约旦河谷之一  ——鲜花接机

(2015-02-02 14:29:08)
标签:

旅游

聆听耶路撒冷,涉足约旦河谷之一

——鲜花接机

 

汪永晨

 

    听说我们要去以色列,朋友中问得最多的就是:安全吗?

    凡是近年去过那的人告诉我们的都是:以色列的安全超过我们的想象。

    新闻中听了太多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犹太人的故事,已知的,和现实所见的,将会如何融汇,重新认知;以色列这么小的一块地方,如何能让三大宗教在那 里诞生,彰显,相依相存;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点了20%;死海的不沉,约旦河的洗礼,带着一脑门子的好奇,如饥似渴的期待,我们踏上了前往圣 地的路。

    有点遗憾的是,因不靠谱的导游,阴差阳错,我们中的三个人已经在首都机场接受了以色列航空公司严格的检查,最终我们还是没有乘以航,而是改为先到土尔其的伊斯坦布尔,再转机到了以色列国际机场。

     2015年1月19日上午,一到机场,我就发现了那里和其他机场不同的地方。大厅里像是一个国际会议的大厅,大厅里是一张张桌子,桌旁边坐的人在悠闲地喝着咖啡。

    去过世界上很多机场,多是匆忙中的过客。而以色列机场的闲淡让人新奇。

     接待我们的导游接到我们后,并没有带我们离开机场,而是也拉到了一片咖啡坐旁。问我们要喝点什么?虽然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可我们还是希望尽快离开机场,开始我们的期待之旅。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jpg ——鲜花接机" />

                                                  鲜花接机)

    不过,到异国他乡,特别是在这个对我们来说十分陌生的地方,恭敬不如从命更为重要。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咖啡还没有揣上来的时候,一大簇红玫瑰就捧上来了,一人一支玫瑰花,是以色列人送给远方的客人的礼物。

    手捧玫瑰时,我们几个朋友共同的感受是,他们对和平的渴望。我们问导游是吗?他笑而未答。不过,从那笑容里,我看到的内容很多,很多。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jpg ——鲜花接机" />

           冉佛在车上给你产介绍以色列地形地貌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jpg ——鲜花接机" />

                          导游的介绍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4).jpg ——鲜花接机" />

                                              路过特拉维夫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5).jpg ——鲜花接机" />

                                            特拉维夫的建筑

    导游告诉我们:我叫冉弗。冉冉升起的冉,佛教的佛没有偏旁。我是犹太人,司机也是犹太人。犹太人的语言是希伯来语。在以色列有三种官方语言,希伯来语、英 语、还有阿拉伯语。所以,所有的路标都有三个语言。当然,在以色列最主要是希伯来语,有它的原因。各种牌子,上面是希伯拉语,中间是阿拉伯语,然后英语。

    希伯拉语和阿拉伯语有一点像的。可以说是姐妹语言,我们两个语言有一个妈妈。很多字希伯拉语和阿拉伯语很像的。很多字现代的希伯来语是用阿拉伯语,同时阿拉伯语会使用很多希伯来语的字。

    了解一个民族了解他的语言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去以色列之前我做了功课。百度百科上有这样的介绍:希伯来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为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重新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犹太西班牙语意第绪语(或称为“依地语”,犹太人使用的国际交流语),以色列建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到2004年,使用人口约510万,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犹太人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巴勒斯坦,他的后代分为两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古兰经中也承认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6).jpg ——鲜花接机" />

                                             沙漠上长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7).jpg ——鲜花接机" />

                                     缺水的城市,城中的田野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民族同化,希伯来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但作为书面语继续存在)。但犹太人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依地文”;在中国的犹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吃猪肉,逐渐和回族混淆。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犹太人决心复活希伯来语。他是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本·耶胡达。1879年,耶胡达发表论文《事关大局的问题》,认为在现代世俗世界同化的压力下,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而生存面临大问题,而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家园,是犹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

    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来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 年来第一个把希伯来语当做母语来说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古语能够新生,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希伯来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后来,耶胡达找到了一些愿意实践他语言思想的志同道合之士。他不仅要求他们积极使用希伯来语,还坚持要这批拓荒者的子女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不错,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学校都讲授希伯来语,但是仅作为一种了解宗教和经书的古语来讲授。

    所以,耶胡达的要求对于祖居圣地的犹太人和定居多年的拓荒者来说,影响甚微。不过,年轻的移民们急于开创一种崭新的生活,许多人乐于让孩子去学这种未曾实践过的语言。

    在这个萌芽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希伯来语的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难想像,正如当时的老师所言:“气氛浓重压抑。难以想像和描述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下去的。我们像哑巴,结结巴巴的,要手和眼来帮忙。”

    经过艰苦的摸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来语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

    终于,入学的儿童把自己看成了希伯来语事业的拥护和保卫者。曾有这样一个报道:有人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一个布娃娃。才上学一个月的女孩吃了一惊,抓住那人的衣袖,用希伯来语叫道:“还给我!还给我!”那人装作听不懂,要女孩说意第绪语,但女孩坚持说希伯来语,宁可因此失去布娃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犹太人慈善机构出资在海法市筹建一所技术学院(即后来的海法理工大学)。规划者认为,由于德语是国际公认的语言,新学院中讲课要用德语。消息披露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举行了一系列的示威、罢工、罢课和抗议集会,开学典礼被迫推迟。

    同样,其他学校也开始用希伯来语讲授全部课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技术学院以希伯莱语为唯一授课语言;第一代说希伯来语的家庭也出现了。1925年,希伯来大学的创办成了全民族的大事。

    据1916-1917年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来语当做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3%的成年人说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

    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来语的地位:“阿拉伯语、英语和希伯来语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

    虽然希伯来语在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立前后还经受了多次挑战,移民数往往超过了原有居民数,然而希伯来语作为存活语言的地位从未动摇。

    希伯来语虽然灭亡了两千年,但以色列建国后,希伯来语人为地复活。这在世界语言历史上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

    今天的希伯来语,和两千年前的希伯来语是相通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古以色列大卫王的年代,现代的以色列人可以听懂两千年前人们的对话。现代的言语能够做到与两千年前的语言相通,这在世界上也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8).jpg ——鲜花接机" />

                                                       屋顶上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9).jpg ——鲜花接机" />

                                                这里曾经是沙漠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0).jpg ——鲜花接机" />

                                                       马路边

    以色列犹太人的认真,我们旅行的第一站,认识的第一位犹太人冉弗就让我们深深地领教着。他的解说之细,准备的之周到,是连说,带看图,到放录音的。

   不过冉弗告诉我们,他是半个犹太人,因为他的太太是中国温州人。他的另一半是中国。太有意思了,我们决定叫他小冉。

    我们中国人对以色列的了解除了对安全的担忧,还有就是知道他们那儿缺水。知道人家虽然缺水,可发明了全世界著名的滴灌。不过这点我一直有个疑问。因为 1999年昆明世博会时,我在展厅里看到中国明代时用竹子做的滴灌。聪明的以色列人真的是自己发明了滴灌,还是学来了,不知有没有人考证过。

    小冉说:以色列的气候有几种,在特拉维夫以北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意思是冬天比较短,夏天很长,很干,很热。目前以色列的冬天你们来看不是很冷的,不会下很多雨,但冬天还算是这里的雨季,是下雨的时候。小冉说的不是很冷的冷,是我们穿个毛衣就行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1).jpg ——鲜花接机" />

                                                        古城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2).jpg ——鲜花接机" />

                                                       不怕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3).jpg ——鲜花接机" />

                                                 岸边

    在以色列,春天和秋天不是很明显,过得也很快。在以色列,70%都是沙漠,在南部,在耶路撒冷的东部都是沙漠。这个沙漠属于世界上的沙漠地带,撒哈拉沙漠,北非的沙漠都属于一个沙漠地带。

     但是,耶路撒冷东部的沙漠是不一样的,因为以色列的雨来自地中海,以色列的地形从北到南都是山。来自海的雨沿着山慢慢往东边走上去,经过耶路撒冷山,是挺冷的。但一通过耶路撒冷的山涧,慢慢降下,温度又比较热,也少雨了。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最大的卫星城。在以色列,最大的城市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有80万,特拉维夫有30多万人,但是特拉维夫的卫星城有330万人。这在在中国也就算是一个镇,在以色列是最大的人口中心。

    我们的车开到海边时,小冉告诉我们:左边就是地中海。目前那里的码头已经下沉,淹没了。以色列的海岸线上没有深水码头。地中海的冬天我们不能坐船,因为风很大,有很大的海浪。所以很多的货物需要从南边,从埃及到欧洲。

    小冉说,当年聪明的商人,会在凯萨利亚过冬天,开春了最先到达欧洲,货物能卖得又快,又贵。当年凯萨利亚地位的重要,致使今天人们在那里还能看希律王的宫殿、罗马剧院和赛马城。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4).jpg ——鲜花接机" />

                                                古城的城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5).jpg ——鲜花接机" />

                         古城尚存的雕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6).jpg ——鲜花接机" />

                                                 我们在古城中

    今天的凯撒利亚古城,是赛达国王斯特拉顿一世所建的Stratonospyrgos城的旧址。公元前90年,由犹大国国王亚历山大·詹尼亚斯攻占,成为一座犹太城市。公元前前63年罗马帝国征服此城,并令其自治。

    大希律王在位期间,大力建设此城,并改其名为凯撒利亚,意为“罗马皇帝之城”,以向罗马示好。公元前22年在此营修深水人工港,并配以神庙、市场、大灯塔等市政设施,力图将此城打造为地中海贸易重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7).jpg ——鲜花接机" />

                                                   海边的当年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8).jpg ——鲜花接机" />

                                                        旧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19).jpg ——鲜花接机" />

                                                      十字军城堡  

     公元前37年至公元4年在位的希律王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国王,他对希腊罗马文化推崇备至,为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欲望,他制订了规模宏大的建筑计划,不惜劳命伤财,在王国内大兴土木。

     地中海岸边的凯萨利亚堪称他的得意之作,从公元前22年开始动工,历时12载方才建成,集希腊和罗马风格于一体,气势恢宏,极尽奢华。

     一直到公元后七世纪,凯萨利亚尤大省都是以色列的首都。因为这个码头有很多人来这边做买卖,成了以色列的经济中心,像目前的特拉维夫。

     公元639年,凯萨利亚被阿拉伯人占领,1101年又落入十字军之手。1254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重新在此构筑工事,修建十字军城堡,可惜10年后城堡 被战火吞噬,凯萨利亚从此湮没在寂寂黄土中。有人形容:数百年来,只有地中海的波涛日复一日地为它发出忧伤无奈的叹息。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在凯萨利亚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希律王的古城和十字军堡垒得以重见天日,并被辟为国家公园。

     今天来到凯萨利亚国家公园,看到的希律王建造的竞技场,据估计长230米,宽80米,可容纳2万多名观众。可惜竞技场尚未被全部挖掘出来,上面长满了杂草。   

     希律王建造的古码头曾是以色列王国在地中海的第一大港,当时繁忙兴盛的古码头现在只剩下根根断柱,横七竖八地浸泡在海水中。

     十字军城堡依海而建,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十多米深的壕沟,城高池深,气势雄伟。城堡的墙壁异常坚固,上面修筑着堡垒,这是路易九世在1254年用很短的 时间建成的。城堡入口处是东门,穿过一条13世纪的交叉拱形通道,旁边可见一些房屋的遗迹,屋里还有带着大理石喷嘴的蓄水池,不少地基和地板铺设着一条条 从古旧建筑上拆下的石柱。

     传说1101年十字军占领凯萨利亚时,国王巴尔德温一世曾在这里得到一个著名的战利品--一只用巨大的蓝宝石雕琢而成的圆盘,相传这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 使用的盘子。后来,为酬谢热那亚人为十字军提供船只的帮助,巴尔德温一世不得不将这个宝物送给他们。现在这只盘子据说被收藏在热那亚的圣劳伦斯教堂。

    在罗马时期这里还有个很好笑的作法,如果谁的脚患有疾病,会做个脚的雕塑,然后把这个大脚放在溪流。当时的人认为这样脚疾就会得以治疗。

   拜占庭帝国治下,该城仍以繁荣闻名。其后几经战乱地震,建筑大多崩毁或沉入海底,遂沦没无闻。

    在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站在城堡高处注目凝望,又有人这样描述:可以看出,希律为凯撒利亚城的建设是颇费了一番工夫的。高大的城墙依地中海海岸而建,迤逦的城墙内,圆形剧场、竞技场和热水浴池等大型建筑分布得井然有序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0).jpg ——鲜花接机" />

                                                     大脚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1).jpg ——鲜花接机" />

                                                    罗马剧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2).jpg ——鲜花接机" />

                                                    今天还在演出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3).jpg ——鲜花接机" />

                                                   曾是这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4).jpg ——鲜花接机" />

                                            这里曾经的演出类型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5).jpg ——鲜花接机" />

                                            当年的水井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6).jpg ——鲜花接机" />

                                                 当年的石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7).jpg ——鲜花接机" />

                                                遥想当年

    小冉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在地中海边上,但这里地下还有淡水。西露王的宫殿就是在海里面。宫殿有三个部分:宫殿、门口,擂台。   

当时,为了保证城市的用水和城市的清洁,特意修造了供水和排水系统,使清澄的饮用水源源不断地流到城里,也使城里的废水得以通过地下渠排入海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8).jpg ——鲜花接机" />

                                                  这里曾经是水渠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29).jpg ——鲜花接机" />

                                                  走在历史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0).jpg ——鲜花接机" />

                                              海边曾经喧嚣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1).jpg ——鲜花接机" />

                                                    海边的记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2).jpg ——鲜花接机" />

                                            海边曾经车水马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3).jpg ——鲜花接机" /> 

                                           暴风雨中站立在海边

    如今,在凯萨利亚的北部,还能看到一排长长的高架引水渠的遗迹,水渠虽部分为流沙掩埋,但整体轮廓仍呈夺目之势,当时,就是这条引水渠从城北6公里的泉中将水引至凯撒利亚城内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4).jpg ——鲜花接机" />

                                                     沧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5).jpg ——鲜花接机" />

                                                  历史在昨天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6).jpg ——鲜花接机" />

                                                       记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7).jpg ——鲜花接机" />

                                            能把照片发给我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8).jpg ——鲜花接机" />

                                                当年的城堡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39).jpg ——鲜花接机" />

                                走在历史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40).jpg ——鲜花接机" />

                                                       聆听

    犹太人的机敏与智慧是被世人称道的。为什么,我曾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因为信仰不同,犹太人在基督教国家受到歧视,不得拥有土地,只好经商,逐渐积累商业经验,基督教徒不允许放高利贷,而犹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从事信贷活动,逐渐成为欧洲的著名商人和银行家,结果遭到低层平民所憎恶,不时发生打击犹太人事件。终于导致在希特勒德国发生迫害、消灭整个民族的事件。这一事件我们会在离开以色列前的最后一天,在屠杀犹太人纪念馆去深入了解与感悟。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41).jpg ——鲜花接机" />

                                                   依存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42).jpg ——鲜花接机" />

                                               岁月留下了这里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43).jpg ——鲜花接机" />

                         曾经的建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44).jpg ——鲜花接机" />

                                                     城池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5/2/lt1-%20(45).jpg ——鲜花接机" />

                                           这样的天空久违了

     到以色列的第一天,要看的真不少,特别是基布兹和空中花园,要想细细道来,只有放在下一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