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约北极光之十六——世界上恐龙化石最好的储藏地之一

(2014-03-31 13:06:26)

相约北极光之十六——世界上恐龙化石最好的储藏地之一

 

汪永晨文图

 

   2013年9月19日,是绿家园生态游在加拿大卡尔加里的最后一天。

   此行,我们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近距离看到,拍到了冰源、冰河、冰川,看到了麋鹿、棕熊和海豹。阿拉斯加秋天的冰原真美,秋色红得真可以用上人们爱说的一句话,美得令人心都醉了。

    可是,我们虽然相约了,却又爽约了的,就是北极光。爽约的是我们?还是北极光?

 本来,9份在阿拉斯加的迪纳利是可以看到北极光的,可是天公不做美,下雨,下雨,下雨。有一天,天都放晴了,司机让我们先睡觉,他盯着,有希望就叫我们起来出发,到最有可能看到北极光的空地去。可是,那天这一等,就等到了天亮。

   后来在卡尔加里,当地华人说,看北极光,也不是没有可能,运气好的话。真遗憾,我们没能成为幸运者。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jpg 

                                       走在冰原大道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jpg

                                  卡尔加里的早晨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jpg

                                    云从山谷升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jpg

                                        云绕绿色

    没有看到北极光让我们遗憾。但是此行一直有这样的山、树、湖、云和冰川的陪伴,又让我们一次次惊喜,让我们享受,让我们陶醉,让我们感叹。

    我们曾经说中国是地大物博,我们曾经认为中国的山川秀美。可是后来又说,我们的资源是匮乏的,我们还需要再造秀美山川。

    地大的中国,现在还有多少自然美景可以让我们流连忘返。又有多少自然让我们国人亲手改变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5).jpg 

                                        行在自然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6).jpg

                                        住在自然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7).jpg

                                        起到在自然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8).jpg

                                         云绕自然

  我们国人传统的勤劳致富,加拿大人的留住大自然,是不同的发展模式吗?我们的大巴课堂上,同行的人一直在探讨着,争论着。

    看着,拍着,争着,就到了我们今天要到的恐龙谷。还没有看到真的恐龙化石,被当地雕塑的,长像那么不同的一个恐龙和当年与它们生活在一起的伙伴,就一个个地出现在我们们的眼前。

  今天的恐龙谷,随处可见各种恐龙模型,其中有一个大约有六层楼房高,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模型。模型体内设有台阶,拾级而上可登到恐龙的大嘴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9).jpg 

                                      欢迎你到恐龙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0).jpg

                                     欢迎你到恐龙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1).jpg

                                     欢迎你到恐龙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2).jpg

                                     欢迎你到恐龙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3).jpg

                                           旅游的前奏

    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红鹿河村的 Drumheller 小镇之前是城市,卡尔加里东北68公里,小镇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名叫 Colonel Samuel Drumheller 的商人。 1910年他买下这块土地,1911开始在这里开采煤矿,后来小镇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叫 Drumheller。

    1912年这里因为煤矿运输有了火车站,1913年成立村庄,1916年成为小镇,1930年扩建为城市。这里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三千人,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煤矿产地。

    1998年1月1日,在联邦政府和艾伯塔省政府的支持下,市降为镇,与Badlands市政区合并,从此 Drumheller 成为艾伯塔省最大的镇(111平方公里)。把市降为镇这样的事,在我们中国估计不太可能吧。

    因为Drumheller 镇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这里建了加拿大最大的恐龙博物馆和恐龙雕塑,因此又被人称为恐龙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4).jpg 

                                  向恐龙生活的地方走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5).jpg

                                  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6).jpg

                                 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8).jpg

                                 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7).jpg

                                      生命的故事

 

    我们在走向恐龙谷时,就开始领略着了这里独特的地型,地貌。体味着世界上恐龙化石储藏地的风景。

   为了让前来看恐龙的人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那段地球的演化过程,来这里的人,可先走进恐龙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大厅,不免就会被那个“生命的故事”雕像所吸引。它启示人们,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与远古的恐龙时代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那远古的侏罗纪恐龙时代,人类的生命谈何而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19).jpg 

                                         化石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0).jpg

                                     在此生活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1).jpg

                                           记录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2).jpg

                                        展示

   德兰赫勒(Drumheller)规模宏大的世界级恐龙展览馆—皇家泰瑞尔古生物博物馆的名字,命名来自一位地质学家约瑟夫.特立尔(Tyrell),他 于1884年(120多年前)发现首具恐龙化石而闻名世界,这个博物馆收藏了35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另外还有15万件恐龙化石残片。这些化石对古生物的研 究和恐龙的进化进程所了解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完整的展出。

 此外,展览馆里还有栩栩如生的恐龙模型展品等。该馆还借助电脑媒体带你穿梭于地球45亿年前的历史中,让你感到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代。特别是一些可以亲自动手的体验,让你可以模拟考察。可以把你带到远古时代。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3).jpg 

                                           远古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4).jpg

                                         曾经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5).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6).jpg

                                         如此完整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7).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8).jpg

                                           是真的

  恐龙谷是远古时代恐龙聚居活动的地方,后来经过地理环境的演变及侵蚀作用的影响,将数百万年前沉淀之岩层和丰富的煤层,以及原本埋藏于土石中的恐龙骨骼显露出来。自1910年以来己发现了将近400条恐龙化石。

    而加拿大恐龙谷是世界上恐龙化石最好的储藏地之一。

    当你亲临这里时会发现,这个恐龙曾生活过的Drumheller镇的地貌,非常特别。尤其是德拉姆黑勒石林 drumheller Hoodoos,中文叫石人柱,因为它像一个个石人矗立在山脚下。它是砂岩柱和页岩顶的地质构造,是一个珍贵的地质奇观,是历经了百万年风化后的特殊的岩 石层。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29).jpg

                                             广角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0).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1).jpg

                                            石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2).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3).jpg

                                             石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4).jpg

                                       长在山石中

  这些石柱经过百万年的风化,形成的有的高达5-7米。每一根石柱都像一根带盖的蘑菇。因此,这些石柱又被人们称为蘑菇石。由于它们的根基是沙石,所以这些石柱很易碎,旁边会立着一些牌子,上面写着严禁攀爬和踩踏。

   石林 Hoodoos 名字来源于英文单词 voodoo 伏都教(一种西非原始宗教),是欧洲人根据这些地质构造取的名字,在他们的传统里,石林 hoodoos 据说是石化的石头,夜里会活过来,向入侵者扔石头。所以 Hoodoos 在当地犹如护身符,保一方平安。在百姓眼里,它们是很神圣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5).jpg 

                                           麦垛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6).jpg

                                              排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7).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8).jpg

                                          

    有专家在网上这样描述:站在“大峡谷”面前,呆呆地望着这个古生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场景,让我的思路转到了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代,那是一个恐龙生存和活 跃的年代,它们是世界的主宰和统治者,大量和充足的生物链使他们适应和生存在那个远古的环境之中。在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翼龙类和鸟类出现, 哺乳动物开始发展,陆生的植物也发展到了极盛期等等。

  侏罗纪时代的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

  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食植物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而三叠纪晚期出现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已濒于绝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39).jpg 

                                              恐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0).jpg

                                         恐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1.jpg

                                    恐龙时代的树

   恐龙谷,中国也有。并命名为世界恐龙谷。

   禄丰县位于中国滇中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内陆盆地,在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的禄丰盆地中,沉积着厚达三、四千米碎屑岩层。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主宰这片“红层”的是繁盛的恐龙王朝。

  禄丰也因恐龙而闻名世界。历史上禄丰恐龙曾两次在世界上引起震撼:一是1938年,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骼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并在重庆装架展出,使禄丰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恐龙原乡”,并由此揭开了中国恐龙研究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195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的[禄丰龙纪念邮票],成为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

   二是1995年在禄丰川街阿纳恐龙山,即现在“世界恐龙谷”项目所在地,发现了一处世界级规模的恐龙骨骼化石掩埋点,经过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3年的发掘 和探勘,确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中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大坟场,有上百条恐龙埋藏于此,全部揭出将是世界一大奇观。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2.jpg

                                          遥想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3).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4).jpg

                                        纵横交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5).jpg

                                         

   随着考古的发现,恐龙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人类的视线。

   我们知道了,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雷龙梁龙等,水中的 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恐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恐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却早已灭绝爬行动物

    恐龙是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化石并不多。

   恐龙,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汉语界接受了日文译词,应该知道它不属于汉语含义的龙类。  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 后来,日本、中国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这些年的考古还发现:

鸟类:

   鸟类的出现代表了脊椎动物演化的又一个重要事件。1186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被公认为是最古老的鸟类代表;如今,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化石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研究羽毛的起源、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伴随着鸟类的出现,脊椎动物首次占据了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

昆虫

   侏罗纪的昆虫更加多样化,大约有一千种以上的昆虫产生活在森林中及湖泊沼泽附近。除原已出现的蟑螂、蜻蜒类、甲虫类外,还有蛴螬类、树虱类、蝇类蛀虫类。这些昆虫绝大多数都延续生存到现代。

植物

  侏罗纪的植物群落中,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类,松柏类和银杏类。极其繁盛蕨类植物中的木贼类真蕨类和密集的松、柏与银杏乔木羊齿类共同组成茂盛的森林,草本羊齿类和其它草类则遍布低处,覆掩地面。在比较干燥的地带,生长着苏铁类和羊齿类,形成广阔常绿的原野。

   侏罗纪之前,地球上的植物分布比较明显,由于迁移和演变,侏罗纪植物群的面貌在地球各区趋于近似,说明侏罗纪的气候大体上是相近的。

最早的恐龙

   美国亚里桑那州硅化木公园发现一条距今2亿2千5百万年鸵鸟大小200磅的恐龙化石

最迟出现的恐龙

   角类恐龙在白垩纪距今1亿3千5百万年以后最鼎盛。

最大的恐龙

   据墨西哥地区发现的里奥普鲁顿·菲洛克斯全长80米重达350吨。最高的恐龙里奥普鲁顿·菲洛克斯,高达20米最重的恐龙里奥普鲁顿·菲洛克斯,重达350吨至于恐龙如何灭绝至今还是个谜。

最小的恐龙

    最小的恐龙叫细鄂龙。苏格兰这一片化石足 迹以前曾经报道过,但是最新的勘察却发现了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竟然只有1.78厘米。这批足迹的研究者克拉克博士说,这可能是出生仅1个月刚刚离开巢穴 的小恐龙,因为成体恐龙的足迹能达到25厘米。根据克拉克博士的描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公司颁发了世界最小的恐龙足迹证明书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6).jpg

                                        走在恐龙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7).jpg 

                                       地貌奇观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8).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49).jpg

                                        远古遗址地

    我们有幸今天看到这样的地质奇观,但不知道这里是否还会延续几个世纪?常年的风化作用;靠页岩“帽子”保护着的砂岩柱,如果哪天这个“帽子”不慎丢失(风 化作用或人为行为),这些脆弱的砂柱将会因雨水和风化作用而消失吗?这个景点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古生代海洋的存在,再经过几个世纪和年代的变迁,这个裸露的 地貌会逐渐消失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50).jpg

                                           雕塑恐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51.jpg

                         告别恐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52).jpg

                                        回到今天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24/x16-%20(53).jpg

                             在卡尔加里的最后一个傍晚

   没有想到“相约北极光"最后一篇是以恐龙来结尾。也没想到,越看得多了,问题也越多。这是不是也正是生态游的魅力所在呢。

    在我们的大巴课堂上,我们把一堆问题提给生态学家徐凤翔时,82岁的老太太说,如果有可能,我还会继续以生态游的方式走进大自然,向自然学习,向大自然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而我们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也只有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才有可能和自然交朋友。这么神奇的阿拉斯加,这么丰富多彩的冰原和冰川融化而 成的碧色的湖泊,有一天不用走出国门,在我们自己的家乡也能看到,那该多好呀!

    绿家园生态游戏下一站走向哪儿,谁有建议,告诉我们吧,期待着再一次一起走进大自然。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