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极光之一——每英亩两美分
汪永晨文图
任何一天,甚至整个季节的天气都是难以预料的。有时冬季会下好几英吋的雪、气温十分寒冷,而其他时候则只会降下1或2英吋的雪,并会融化后在路面上形成危险的冰。这是哪儿,美国安克雷奇。
1999年,我第一次踏上美国阿拉斯加那片神奇的土地时,下了飞机后在机场找不到接我的人。那时去美国要从日本换飞机。起飞时,邀请我去北极的香港朋友告
诉我晚上十点钟到阿拉斯加,因为他觉得那么远,一定是晚上十点。可是,从东京到阿拉斯加只用了六个小时,所以我是上午十点到的安卡雷奇。而且犯了这个错误
的不只我的朋友,还有接我的美国人。他也没有想到,那么快我就从亚洲到了北美。
那天,幸好机场问讯处的女士很热情,帮我给接我的人打了电话,虽然是留言,但我也没等多久,接我的美国朋友就带着我进入了四周都是雪山,冰川的安卡雷奇市区。
十四年来,我脑海里的安卡雷奇机场,是一个比小木屋大不了多少的小房子;举目张望,总有冰川在眼前浮现;满大街都是乌鸦,连路灯上都站满了它们。
那次是七月,我第二次走近阿拉斯加是9月。或许真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印象里阿卡拉奇四周的冰川,今天没有了。1999年我在飞机上看下面,是一个个小湖面,在太阳光的反射下,白色的冰雪和闪闪的水面,把靠近北极的这片土地映照的更加神秘。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jpg
阿拉斯加海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2).jpg
飞机上拍到的阿拉斯加
可是,今天的地面,少了水,多为泥。泥地和水面,我眼前的阿拉斯加显然是变了。2013年秋天,我要领略一个新的阿拉斯加。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3).jpg
阿拉斯加机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4).jpg
阿拉斯加机场
今天的阿拉斯加机场和我十四年前来,那也用得上我们中国人爱说的一句话,鸟枪换炮了。仅用宽敞不能概括,因为是在北极边上,因为这里的人为干扰因条件所限不能那么肆无忌惮,所以动物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大量的活动空间,所以在机场,到处都能拍到这样的装扮。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5).jpg
看不见雪山的湖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6).jpg
直升机在这里也是出行工具
虽然,从如今从北京飞到阿拉斯加,加上在西雅图倒机,也是要十几个小时的行程的,可是在从机场到宾馆的大巴上,接我们的朋友晓玲问:你们想不想稍微转转安卡雷奇再回旅馆?
要!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当时我想,这一定是阿拉斯加迎来远方的客人时客人和主人共同的心愿。
阿拉斯加,对地球人来说,充满了好奇。美国人是花平均每英亩土地两美分从俄罗斯人的手里买下的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靠近拍于1999年7月北极有半年全是黑
天,半年全是白天,那里很冷吗;阿拉斯加能走进冰川,用手抚摸冰川;阿拉斯加能看到北极光,能看到北极熊;阿拉斯加有大片大片地石油
可开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1).jpg
拍于1999年7月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2).jpg
1999年北极白昼时的日落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3).jpg
1999年拍到的北极海象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4).jpg
1999年拍到的北极熊
1999年7月到阿拉斯加,是因要上船从北冰洋进北极圈,我是从阿拉斯加的诺姆海边乘直升飞机上的船。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坐直升机。
今天一到阿拉斯加,接我们的晓玲就说,在安卡雷奇家里有直升机的人不在少数。我们问直升机主要是什么交通用途呢?晓玲说在她家,会坐直升机去钓鱼;另外,他先生还是当了25年狗拉雪橇比赛的志愿者。
美国人真会生活,这是大家听说直升机在阿拉斯加百姓人家去钓鱼的交通工具后的,感慨。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5).jpg
1999年拍于北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6).jpg
1999年我拍完这个冰蘑菇就蹋了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资料,安克雷奇自治市的总面积是5,079.平方公里,陆地上面积是4,395.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是683.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
总面积的13.46%,安克雷奇的面积比罗德岛州还大。安克雷奇(英语:Anchorage)是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位于阿拉斯加中南部。安克雷奇是
美国最北方的主要城市。人口为282,813(2006年),占全州40 %
以上的人口;相较之下,只有纽约州的最大城市纽约所占整个州的人口比例超过阿拉斯加州的该比例。安克雷奇得过四次全美城市奖,分别为
1956,1965,1984∕1985和2002年。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7).jpg
网上的安卡雷奇
安克雷奇位于中南阿拉斯加(South Central Alaska)地区,也位在阿拉斯加半岛、科迪亚克岛(Kodiak
Island)与库克湾的东北边,基奈半岛(Kenai Peninsula)的正北边,威廉王子湾(Prince William
Sound)与阿拉斯加山脉(Alaska Panhandle)的西北边,及麦金利山的南方。安克雷奇的纬度(61
N°)比奥斯陆、赫尔辛基与圣彼得堡高,但比摩尔曼斯克和雷克雅维克稍低。
安克雷奇坐落在一个三角形的半岛的边缘,也位于楚加奇山(Chugach
Mountains)的东边,库克湾的西北方,另一个小湾-坦纳根海湾(Turnagain
Arm)的西南边。安克雷奇位于太平洋的北岸。虽然安克雷奇缺乏海滩,但是有广阔、变化莫测的潮泥滩,因此多数游客避免在这块区域行走。有纪录以来,曾经
有2个人被困在泥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8).jpg
安卡雷奇网上照片
安克雷奇属副北极气候 (柯本气候分类法 Dfc),但较重的海洋影响缓和温度。虽然冬季冷,潮湿,降雪中等,而多云:1月平均温为 −9.0
°C,降雪量为 150 cm。另外,冬长,从10月下旬开始,持续到 4月上旬。极端降雪为 337 cm,极端低温为 −38.9
°C。
夏季温和,但经常下雨,温度变化受海洋调节的影响。 7月平均温 14.7 °C。极端高温为 33.3 °C。秋季是最短季节。全年降水为
408 毫米,集中在7-10月;日照为 2065 小时。
因为安克雷奇的纬度,所以冬季很漫长而夏季则很短暂。除此之外,冬季的云量经常是非常多的,降低了当地居民接收太阳光的量。
1964年3月27日安克雷奇遭到矩震级9.2级的地震袭击,造成115人死亡与18亿美元(以2007币值)的损失。地震历时5分钟,对地震来说算很
久。大多数倒下的建筑物在前几分钟还是完好的,但因反复的扭曲而倒下。那次地震是世界历史有纪录以来第二强大的地震。安克雷奇在1960年代才完全重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7).jpg
安卡雷奇海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8).jpg
安卡雷奇的秋天
1999年7月,我第一次在安卡雷奇因为离第二天上船还有些时间,我拿着一张地图,穿过商业街,就到了海边小路。那天可能因为是周末,小路上有不少戴着头
盔,身穿运动服的人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有成双成对的,有一家三、四口的,更有一帮年轻人一块的。这是美国人的一种锻炼方式,在中国,用这种方式锻炼的,或
者说,像这样的锻炼大军不多见。
自行车在中国是交通工具,1999年在美国则用它来锻炼身体。在海边小路上骑车,要是我,可能会慢慢地骑,慢慢地欣赏海边的风景,可这儿的人,似乎对风景并不在意,只是飞快地骑着。
虽然那天的天不太好,海边一侧蜿蜒铺就的雪山却依然像多情的少女,展示着她妩媚的姿色。
安卡雷奇是个大城市,住着不少过着现代化生活的人。白昼还好说,到了冬天,整天都是黑的了,他们可怎么过呀?我第一次到安卡雷奇时问当地人丹。他说夏天大家工作的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到了冬天,每天工作的时间就短了。下午3点钟就下班。
好几个月见不到太阳,那样的日子怎么过?丹说,他在美国很多地方生活过,后来选择了阿拉斯加,他喜欢这儿,有热闹的夏天,也有安静的冬天,人需要不同的环
境。那次我还问了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阿拉斯加人为什么会选择生活在那里,听到的回答是,那里更自然。记得那次因为聊得高兴,我给了他一张我的名牌,说
你要是到中国,我带你逛北京。他说不会去的,我就呆在家里,就在家里。
7月的安卡雷奇,夜里也是亮的。我躺在床上,有生以来第一次在亮亮的夜色中睡觉。一觉醒来,看看表是6钟,又躺了会儿,估计可能是7点了,怕睡过缩,赶快起来,什么都收拾完了,再看表才发现,错了。时间才2点多。
难怪我刚才怎么觉得7点比6点天还黑。原来是阿拉斯加的夏天2点钟比1点钟黑了些罢了。再躺下后,怎么也睡不着了。心想,一定是老天爷让我这个喜欢大自然的人,好好看看什么是白昼。从2点到3点,天空似乎稍微又黑了一点,但3点过后,天开始越来越亮。
多么神奇的一夜。两点钟天才有点黑的意思,但所谓的黑也只是阴天的样子。3点钟,曙光就又铺照大地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9).jpg
2013年9月安卡雷奇的日落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9/x1-%20(10).jpg
日落在阿拉斯加
2013年我们在阿拉斯加的第一个晚上,我住的房间里,再次拍到阿拉斯加的日落,这样的辉煌在天空中持续了很久,很久。
明天,我们会乘旅游火车去迪纳利美国国家公园。1999年从北极回来上船后,我又去了阿拉斯加的沃冰川,也乘了这趟旅游火车,沿途的冰川和野花及不时出现的麋鹿至今还记忆犹新,14年后的那一路上,我还能看到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