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汪永晨
汪永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647
  • 关注人气: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徜徉在蒙古大草原上之三——蒙古的大自然是野生的

(2012-08-16 06:55:07)
标签:

杂谈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2-08-15汪永晨文图

       2012年8月6日,绿家园生态游向蒙古第二大湖乌给湖开去时,我们深深地陶醉于窗外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给我们开车的蒙古司机突然让翻译问我们,他是不是可以说点什么?

      我们当然是求之不得了。蒙古司机结果要说的是:我们蒙古的大自然是野生的,是纯自然的,是真正属于大自然的。我们蒙古人也属于大自然。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02.jpg

路边的人家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04.jpg 

蒙古也有这样的雕塑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06.jpg 

走进墓碑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08.jpg 

草原上的点缀

      蒙古人对他们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在蒙古留学的中国年轻人巴特告诉我们,乌兰巴托现在是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公务员每年夏天有三个月的休假。在蒙古,平均 一个月的工资折合成人民币是1500。有些人用休息的时间再找一份工作。但找第二份工作的人并不多,因为享受生活在他们看来更重要。而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已经成了普遍的想法。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10.jpg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12.jpg 

蒙古的敖包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14.jpg 

乌给湖边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16.jpg 

阴雨中湖面

      在蒙古,现在要是生了四个以上孩子的就可成为英雄母亲。人少对蒙古人来说,也不都是优势。所以他们很鼓励多生孩子。我问给我们开车的司机知道全球气候变化吗?他说知道。但蒙古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前些年我听一位来自蒙古的气候变化见证人说蒙古的湖退缩得也很厉害。可今天给我们开车的司机说:在我的家乡,小时候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我们的车停在一户牧民家前,下车后,先从大人和孩子的脸上我试图找着他们的安宁与享受。再走进湖边,没有游人,没有旅游设施,有的只是茫茫的湖水和水中以湖为家的鸟儿们。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18.jpg 

湖边的孩子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20.jpg 

湖边的母女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22.jpg 

湖中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24.jpg 

无人干扰的水上生活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26.jpg 

自由

      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曾经在我们绿家园记者沙龙上对记者们说:60年代我学生态学的时候,要想查查什么是生态学,非得到大图书馆才能查到。现在呢:生态总统,生态国家,生态省,生态县,生态村,甚至化妆品也是生态美。生态被炒得如此之热。

      刘教授说这不能感谢沙尘暴,感谢污染!

      而从另一个意义上看,他老人家又说了,这似乎又不得不让人觉得,生态学本身是不是也受到了污染?

      是呀,刘教授的感谢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不是污染,让天空不像天空,河流不像河流,生态能炒得这么热吗?不是沙尘暴,刮起来昏天暗地,谁整天把它挂在嘴边上。

      可就是这一挂,生态学本身无形中也掺进沙子。一夜之间丑小鸭变成了大明星。用刘书润的话:太快了,它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28.jpg 

湖边生活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30.jpg 

草原湖边的家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32.jpg 

草原雄鹰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34.jpg 

湖边的红花绿叶

      当然,刘先生的感谢不仅是带引号的,而且很有几分讽刺、挖苦的意味。学者就是学者,在不论什么都冠以“生态”的年代,刘书润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没有加入这一高声齐唱的行列。

      刘书润认为生态学的概念是: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门关系学。生态在环境中不是独个存在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态学原来本是比较深奥的实验科学,可它又有接近大众的一面,这使得它又成了有人情味儿,充满爱心的东西。

      那天,在我们的环境记者沙龙上,我注意到,当听到教授把生态学比喻成有人情味儿,充满爱心的东西时,记者们有点犯傻。

      在刘书润的学问里,生态学被分成两大部分,一个是哲学生态。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种群间的关系,这中间充满了变化。所以他认为,生态治理跟一般的治理不一样,要考虑到这中间复杂的关系,就跟中医似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需要辩证治疗;

      另一部分是文化生态,这是生态学里的情感部分。这一部分被刘先生形容成:讲究和谐、宽容、爱心。

      刘先生说到生态学提倡和谐时,记者们没有提出疑义。可他接下来说的,却有不少人不敢苟同。他说:一般的生态学家不太讲可持续发展,因为这里没有可持续的事 儿。可持续这本身就违反哲学,人这个物种也会毁灭。什么事物都有产生,发展,高潮,最后灭亡,这是规律,持续不是规律,太过分的强调持续发展必然会带来环 境问题。现在都讲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人们往往忽视了文化效益。

      看到记者们还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刘书润举了个例子。比如北京四合院,人们把它拆了盖大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有了,但文化效益出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楼房就不如四合院。所以搞生态学的,要考虑得全面,要强调人情味的东西。

      生态学,还要讲人情味,要不是和草原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刘先生说自己也是总结不出这一条的。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36.jpg 

草原杀羊后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38.jpg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40.jpg 

好奇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42.jpg 

      因为语言的关系我们和当地人沟通起来有点困难。可从他们居住的环境,从他们脸上的轻松,不难看出他们生活中的懒散与悠闲。

      刘书润说,自己对草原真缔的认识,始于中国还处于靠票证供应,要早请示,晚汇报的年代。那时没钱还不如没粮票让人着急。而他,什么也没有,并且是在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情况下,就自己在牧区转开了。

在刘书润看来,生态学的人情味,在草原上的体现,除了草原人为了适应游牧,制定了很多村规民约以外,就是编了很多歌儿。

      要想了解一个民族,从民歌开始,刘书润对此坚信不移。在草原生活的日日夜夜,让他对草原上的歌儿,有了和草原人一样的感受。他说自己如今是:一听到蒙古歌,特别是长调歌曲,“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草原就展现在了眼前。

      刘书润说,草原上的歌是游动的白云,是无边的绿草,是奔腾的马群,是滔滔的江河。

      草原上的四季歌唱的是:春天到了,草儿青青发了芽,本想留在春营地,故乡荒芜,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夏天到了,百花齐放,本想留在夏营地,故乡荒芜,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秋天到了……

      刘先生说,这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劝牧民不要眷恋,不要偷懒,该走的时候就要走时说的话。

草原上人与雁的对歌是:

人:吉祥欢乐的夏天,你们大雁自由飞翔,为何来到塞外草原?

雁:冬去春来四季循环,南方的炎热催我们归还。

人:正值金秋美好时节,为何却要奋飞向南?

雁:为了躲避北方的严寒。

      刘书润说,这些歌都唱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唱得不是以人为中心,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唱的是,人类是在自然的怀抱中繁衍生息。

      可是让刘先生遗憾的是,蒙古族的祖先就懂得,我们草原地区生态比较脆弱,只能轻度放牧。而我们所谓的现代文明,现在却非把游牧当成愚昧,当成落后,以农耕文化给予了取缔。

      刘书润对游放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认知,我试图在蒙古大草原上找到感受。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44.jpg 

蒙古草原上的今天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46.jpg 

蒙古草原上的今天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48.jpg 

蒙古草原上的今天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50.jpg 

蒙古草原上的今天

      蒙古国的自然还能保持着今天这样的情形,我翻阅了一下蒙古国自然环境保护法,在里面查到这样两条:

第四条  公民保护自然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1. 公民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拥有以下权利:

(1)向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责任方追究健康和财产损失的赔偿金的权利;

(2)与违反自然环境法律法规的犯法分子进行斗争或要求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责任方负责任的权利;

(3)创建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机构和基金会的权利;

(4)从相关单位得到自然环境方面的真实、可靠的信息的权利;

(5)向有关单位提出遏止或限止危害自然环境的行动的要求,并新建立有可能造成自然环境的企业和机构时要求不能发放准许的要求的权利

2. 公民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承担以下义务:

(1)遵守自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掌握运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民族传统和习俗,并让子女接受保护生态的教育的义务;

(3)防止危害自然环境,并承担由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的恢复和赔偿损失的义务;

第五条  政府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

政府应为保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安全生活与生存环境,防止自然环境危害与自然环境失去平衡,制定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

政府制定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向人们提供劳动休息的舒适自然环境;

(2)提供符合生态标准的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平衡环境;

(3)提供用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资源的条件;

(4)公开自然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开发行动的信息;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52.jpg 

待着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54.jpg 

我生气了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56.jpg 

阴天中的傍晚

      今天的湖边一直是雨绵绵,像这个小姑娘的脸,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我很想和牧民们多聊聊,可是我们的翻译是中国来的,他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理念替牧民们回答 我的问题,这让我很是扫兴。如果语言通的话,坐在这样的湖边和他们聊生活,聊传统,聊爱情,那该是多么享受的事。没有这种可能时,静静地感受湖水和天空, 感受它们的变化,倒也是生态游的内容,也是我这些年一直拉着一拨一拨朋友,中国,外国大自然中追寻的生活。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58.jpg 

画家能画出这样的层次吗?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60.jpg 

蒙古的敖包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62.jpg 

大自然的轰轰烈烈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64.jpg 

跟着我们跑了很久很久的它

      离开这户牧民家时,他们家的狗不知为什么一直跟着我们的车跑,跑得我们都心疼它会太累了。可它就是执着地跟着我们跑呀跑。

      好玩的一幕发生在车开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已经快到住地了,一个蒙古包里另外两只狗被跟着我们跑的狗看到了,它立刻跑进了它们中,再也不理我们了。

      在草原湖边看落日的我们,端相机端得手都酸了,生怕落下太阳在离开地平线时发出的每一缕阳光。久居城市的人,在这样的大自然中,美呀!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66.jpg 

蒙古草原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68.jpg 

我们住的蒙古包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70.jpg 

抻手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72.jpg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74.jpg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76.jpg 

“画框”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8/3/image078.jpg 

小舟

      明天我们最大的期待就是能看到蒙古野马。那里叫哈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