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蒙古大草原上之二

标签:
杂谈 |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2-08-14 汪永晨文图
哈喇和林里
古建筑与草同在
这也是古城里
河里的野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5/9/5%20.jpg
河边
眺望
树长在石头里
石头缝里长出生命
河边的大山
哈喇和林城门
哈喇和林城墙
历史在这里走过
城内
历史在延续
想当年
古城内
蒙古的艺术品
古城里的墙上
历史的记载
壁画的细部
丝绸上的艺术
当年的美人
画面上离不开它们
那时的生活
这是头骨做的
蒙古讲解员
走在古城里
孩子的祈祷
进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5/9/29%20.jpg
专心
从百度百科哈喇和林词条上我们还可看到:蒙古帝国古城哈喇和林当时有“十二座属于各种不同民族的异教徒的庙宇,两座伊斯兰教寺院(在寺院里公布着摩 诃末的教规),一座基督教的教堂”等宗教建筑。通过考古发掘,窝阔台汗万安宫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佛像雕塑、壁画和成千上万的擦擦等与佛教有关的遗物。显示了 当时哈喇和林佛教活动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蒙古帝国时期,《大藏经》、《古兰经》等宗教经典著作,在哈喇和林寺院教堂内普遍收藏并翻译。同时,各种宗教 文化、哲学等,通过各类宗教人士传播到哈喇和林各色居民当中。
蒙古帝国时期,哈喇和林建筑技术已进入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一些具有高超技艺的建筑大师和各种风格的建筑群体。著名的带有护墙、筑有64根圆 柱的窝阔台汗万安宫及觐见大厅,上面制造天使像的“银树”,各类宗教教徒们的寺院、教堂等都是哈剌和林建筑科学的结晶。金人刘敏、巴黎工匠威廉师傅等人是 这些建筑的建造者。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都可以看到当时哈喇和林建筑的巍然壮观和建筑科学的卓越成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5/9/30%20.jpg
历史的苍穹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5/9/31%20.jpg
历史和自然
自然和历史
感受历史,感受自然
离开哈喇和林古城,我们再次走进蒙古草原和草原上的河边。这时,河边下起了雨,本想在牧民帐篷里与他们坐坐的我们,不得不在雨中折返。
雨中的草原
雨中的草原
雨中的河
雨中的树和雨中的鸟
北京刚刚经历过的大雨,让我们这些北京人遇到雨还有点儿紧张。虽然我们很想在草原人家,烤着炉火、喝着奶茶、烤着羊肉、听着蒙古牧民给我们讲述他们的草原生活。可是雨,让我们不能走进帐蓬,只是冒雨拍了几张照片留下期待。
明天,我们要去的是蒙古第二大湖乌给湖。
雨中的蒙古包
蒙古包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