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乞力马扎罗山下追寻野生动物的足迹之五

(2012-03-24 05:05:34)
标签:

杂谈

纳瓦沙湖上的伊甸园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2-02-17 汪永晨文图

 

2011年7月25日,我最得意的是拍到了这样两张照片,为此也被封为扫拍第一人。这显然是自我吹捧,但照片还是可以稍加证明吧。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659013.JPG

抓鱼去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668684.JPG

抓到了

这些年采访,常常是在路上看到了极好的情景,但又不可能停车,所以我就练就了一身扫拍的本事。这样的扫拍虽然大多是废品,但也让我还是抓到了不少珍贵的镜头。而那些所谓废片,我则把它们定为“经历的见证”,在记录一些特定的场景时,它们也能起到它们所能起到的映证。

纳瓦沙湖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西北方约90公里处,坐落在大裂谷之内。该湖由断层陷落而成,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3公里,最深处20米,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纳瓦沙湖是肯尼亚最美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全肯尼亚唯一的淡水湖。这里离更北边的纳库鲁湖相隔不过几十公里,同在东非大裂谷里,却一淡一咸,很是神奇。

湖边有大片纸莎草沼泽。湖中产鲈鱼和非洲鲫鱼,有河马和各种水禽。乘坐当地人的小游船可以游览一部分水鸟最多的湖区,还能看到一群河马泡在水里。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678011.jpg

纳瓦沙湖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687103.jpg

河马“狮子”大开口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695837.JPG

河马的嘴脸

为了让游客欣赏到鱼鹰捕渔,我们一坐到小快艇上导游就说,给划船的水手一点小费,可以看到鱼鹰抓鱼。五美元,只给一条鱼。我们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船夫已经向湖里扔了一条小鱼。突然我们就看从很远的树尖上飞下了一种大鸟,我就是在那一刻及时地按下了快门,拍到了那只鱼鹰伸着爪子往前扑的画面。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05664.jpg

时刻准备着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16975.jpg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27520.jpg

瞄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37394.jpg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48065.jpg

抓到啦

这是我拍到的一个连续动作,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艺,就是将佳能500D相机放在运动档,端稳了,湖边大树上的鱼鹰一冲下来,我的手就开始按着快门听声儿:哒,哒,哒。就拍到了。当然这还是很考验拍摄者的反映和动手能力了。

不知这算不算吹。

沈孝辉每次都会在拍到好照片后和我叫板,今天他也拍到几张很不错的。

据说那鱼嘴里撑了一根小木棍,这样鱼就不会沉到水里。旅游的人多了,这种捕食也成了鱼鹰的表演。

鱼鹰飞下来,用两只爪子抓起了那鱼,然后飞回树上吃,鱼鹰出动的整个过程只有几秒。

这一表演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就上到湖中的新月岛。那是个私人动物保护区。得天独厚的位置,使得它美丽而富饶。上面有许多野生动物。斑马、长颈鹿、因鱼虾众多,还是鸟的天堂,几百种鸟类在此汇集:大白鹭、埃及圣鹭、鹈鹕、鸬鹚、非洲雉行鸟、黄嘴白鹭、斑鱼狗、鱼鹰等。

各种动物们已经和人非常友好,随你怎么靠近它们,拍它们,它们那份悠闲自得,那份自娱自乐,貌似都没有被干扰。

同时,纳瓦沙湖还是肯尼亚著名的盛产咖啡、红茶和鲜花的地方。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61376.jpg

岛上的主人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71218.jpg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81842.jpg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792403.jpg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803402.jpg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815088.jpg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826008.jpg

踮儿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836195.jpg

我们这群拍摄发烧友在小岛猛拍一个够的时候,生态学家徐凤翔站在一处静静地看着,像是在休息,其实我们再上船离开小岛时她告诉我们:小鸟上的坡土层是均匀的缓阶地。那些树有金合欢的林、有豆科槐树、黄,粉花灌丛也很独特、中心地带是茂盛的草地,还有疏生刺状灌丛。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880705.jpg

岛上的植物群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898562.jpg

走向火山口的植物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927855.jpg

爬到山上就能看到火山口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940776.jpg

向火山口走去时路上的刺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952993.jpg

向山顶走去

离开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纳瓦沙湖和湖上的新月岛,我们的车就开到了隆戈壁诺特国家公园的火山口。

关于隆戈壁诺特火山,网上有这样的介绍:要看裂谷风光,隆戈诺特火山锯齿状的火山坑边缘是最佳位置。该火山比干裂的谷底高1000米。这座休眠火山非常古老,但从地质学角度讲,它只有40万岁,是个小字辈。

为了看到这个小字辈我们一行24个人,有的冲在了最前头,有的落在了后面,我虽然没有冲在最前面,但是经过两个小时的攀登,还有上到了火山口所在的山顶。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966382.jpg

和我们一起爬山的孩子们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983927.jpg

上到火山口的路上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3995972.jpg

这就是火山口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012329.jpg

一张照片拍不下这个“口”,要分两次

有人说虽然裂谷风景令人目不暇接,但你的目光或许会被直径2公里的火山坑牢牢吸引。

我找到欣赏火山口公园风景最佳的位置,但也无法将全景拍下来,只好一半一半地拍了。

这个火山口要想绕着边缘走一圈有介绍说需要2个半小时。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027390.jpg

上到山顶的我们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045435.jpg

再拍一张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057965.jpg

从火山口往下看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069744.jpg

火山口的山

每次绿家园生态游登到山顶的人总要照张合影,今天也不例外。那一刻我们九个人都在为自己能登上这么雄伟的火山口而自豪。

因为我们今天的行程还要去位于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署,所以只能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火山口,而没能绕场一周。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083383.jpg

从国旗道走进联合国环境署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096741.jpg

绿家园志愿者在联合国环境署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108896.jpg

千秋抱翠图

我们是在雨中走进联合国环境署的。环境署高级官员王之加接待了我们。他找来的联合国记者拍的我们全家幅的照片,后来还登在了联合国通讯上。

让我有点没有想到的是,十年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托我把他的朋友傅希林画的一张“千鹤图”送给联合国。当时我是在我们绿家园的一次活动中送给了即将到联合国环境署上任的王之加。没有想到今天我在环境署非常显眼的地方看到了这张被装饰在墙上的“千鹤图”。

王之加先生带我们参观完了联合国环境署办公地后,请我们到咖啡厅坐坐。我们也开始向他提出了一些我们的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把环境署设在肯尼亚的内罗毕?是因为它是世界最宜于居住的城市?

王之加说:这个问题客观讲它应该是政治协调的产物。因为这些人希望环境署能够远离纽约的权利中心。而各个成员国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争。据肯尼亚政府说,大约是3亿美元的地方收益,这是从经济角度。当然,还有一个政治利益,就是说非洲国家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经过激烈竞争,肯尼亚荣幸地设立了环境总署。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123285.jpg

环境署官员和我们在一起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133096.jpg

千鹤图

那天我也向王之加先生提出了我的建议。我说我在参加国际会议时,我们中国的碳排放常常是被攻击的对象。但是我们中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那么大,我们自己却很少提及。在哥本哈根大会的时候,人家那些小岛国就在那哭啊叫的得到了人们的同情。我们以后在开国际会议时,是不是也要在这方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因为王先生的官员身份,他很官方地接受了我的建议,而把更多的时间转向了为我们介绍他所了解的肯尼亚:

他告诉我们:两天前国内来了20个孩子,他们是环保绘画大赛获奖者。给孩子怎么讲我还真没讲过,就想了想只要别让孩子睡着了就行了。这样就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犀牛角的问题,第二是象牙问题,第三个就是鱼翅的问题,我就想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掌握一些知识。

首先就是犀牛问题。肯尼亚1972年拥有犀牛量在2万头。1982年拥有犀牛量是1800头。1990年的时候拥有犀牛量是500头左右。到了2005年的时候统计是495头。从2005年到现在,每年被猎杀的犀牛是30头,今年的指标到4月份为止,已经被猎杀了17头。

为什么有人在猎杀犀牛?当地的环保组织给我们讲,一个是阿拉伯男人喜欢用犀牛角做刀鞘,认为那是有男子汉气概。男子汉气概是买不来的,但这道理没办法跟他们讲,有这个市场需求。因此犀牛角,原来黑市价格3万先令一公斤,现在涨到20万先令一公斤,很多人铤而走险。

提问:现在还有多少头犀牛?

现在在肯尼亚300头还是有的。

提问:光杀不会生吗?

犀牛生的很慢,怀孕期是18个月。

肯尼亚法律规定:凡屠杀犀牛者当场抓住,罚款5000先令。更多的还是应该呼吁阿拉伯国家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不要再购买犀牛角。

象牙,大家可能注意到,前不久肯尼亚又焚烧了5吨象牙。这是肯尼亚自1989年以来第四次焚烧象牙,表示他们的决心。但是津巴布韦、南非他们不限,他们也没有加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

2003年之后,肯尼亚有大旱,有大饥饿。黑人有时候就是饿死了,旁边的羚羊、斑马还在生存,他们没有想到要抓斑马过来吃吃。他们跟大自然之间还有一种情感在里面。

王之加先生说:明天你们要去马赛马拉,简单讲一下大迁徙。动物为什么要大迁徙,从坦桑到肯尼亚,为什么每年都要迁徙。从动物进化学来说,每年要迁徙一遍的话,老弱病残就淘汰掉了。特别是马拉河有鳄鱼在等着呢,动物要游这个河的时候,老弱病残就淘汰掉,所以种群都是一些很强壮的,保证这个种群的生存,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理论,就是说坦桑那边由于旱季没有草了,这边是雨季,刚过雨季,所以水草丰盛,动物到这来吃草。但有一个问题没有解释,动物在迁徙的时候,为什么就像部队长征一样,一个挨一个,排好队在走,不是散兵游勇那样很乱,它是排队走的。凌晨期间它们就开始集结,形成方队,集结完了之后,头领会观察,看差不多的时候,它就在前面开始走,然后是一个跟着一个走,一定要排好队走,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另外,羚牛的头儿过马拉河的时候,会观察,看鳄鱼在哪儿,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过。但鳄鱼也会慢慢游过来袭击。所以明天你们去的时候,祝你们能看角马迁徙的大场面。

我们能看到动物大迁徙的场面吗?马赛马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生活的地方。这个季节也正是角马迁徙的季节,但是我们能看到它们过马拉河吗?这可就难说了。有期待就有希望。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148282.jpg

这就是角马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464161186.jpg

排着队的角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