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环保/人文/历史 |
分类: 江河情结 |
怒江百名潜在移民访谈录(51-60)51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02.jpg 汪:你和,你是这个村的吗? 欧:是。 汪:你叫什么名字? 欧:欧玉华。 汪:你上过什么学? 欧:初中。 汪:你的孩子上什么学? 欧:初一。 汪:他还会往上读吗? 欧:会。 汪:你上过学吗? 17:没有。 汪:一点都没有? 17:没有。 汪:你们家几口人? 17:五口。 汪:你们家水田多少? 17:八分。 汪:你们家旱地多少? 17:旱地有一亩。 汪:听说过要修水电站吗? 17:听是听说了,但是实行晓不得。 汪:到底修不知道,也来测量过你的地吗? 17:在商量。 汪:你们家会受影响吗? 17:不知道。 汪:你也不担心? 17: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汪:老说建设也不建你是不是也会心里没底。 17:就等着国家安排。 汪:赔你钱怎么办? 17:也做不了生意。 汪:那吃完了怎么办? 17:我不会说,就得靠政府了。 汪:谢谢你。 欧:我们自己都晓不得,心里没底,下面靠近江边的都测量过了。 汪:我们再找一家测量过的。 欧:他们也不知道,勘察的人自己测量。 汪:勘察的人是从哪儿来的? 欧:省电力勘察院。 汪:假如让你们搬家,说这个地方要修,要搬到大理、斯茅你们去吗? 17:不去。 汪:什么地方你想去,指一指。 17:就那个上面。 汪:别的地方不去? 17:不去。 汪:那上面地能长吗? 17:上面是平的。 汪:到那儿就可以,远的地方不去? 17:不去。 欧:我们达到这个水平要40、50年。 52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04.jpg 汪:大爷你好,叫什么名字啊? 茶:茶方汉。 汪:您今年多大了? 茶:75了。 汪:您上过学吗? 茶:彝族。 汪:你在这儿住了多久了 茶:我的父亲一代我一代,家里儿子,有四代了。 汪:你们家从哪儿过来的? 茶:欧姆拉。 汪:你们家几口人? 茶:四口人。 汪:你上过学吗? 茶:没有。 汪:你们家多少水地多少旱地? 茶:记不清楚,我们家四亩八。 汪:水田一年可以打多少粮食? 茶:不一定,一千多斤。 汪:你听说这儿要修水电站了,要淹地吗?你指指水要淹到哪儿? 茶:要全部淹了。 汪:来你们家测过吗? 茶:测过了,在下面。 汪:你希望修水电站吗? 茶:我不愿意搬,老了,没有办法。 汪:这个房子不会淹? 茶:不会。 汪:把你地淹了给你点钱行吗? 茶:我们老了,娃娃管了,我们劳动不起了,脚不行了,要不还可以劳动。 汪:给你一点钱养老不行吗? 茶:讲不清楚了。赔少了不好说,今天不知道明天,要年轻还盼着。年轻不怕,搬到哪儿还有一双手可以劳动,老了就劳动不起了,哪儿都不会去了,老妈妈也在这儿,我要在这儿,我不走他们也不愿意走。 汪:他们有没有来征求你们的意见,赔多少。如果赔了钱儿子去做生意好吗? 茶:都是老农民,会做什么生意?老百姓爱土地。 汪:那你现在能睡好觉吗? 茶:睡不好,想得很多。 汪:就是担心这个事情吗? 茶:想得很多。 汪:还想什么? 茶:我姑娘有病。 汪:什么病? 茶:有的说癌,有的说瘤。 汪:多大? 茶:她43了。 汪:就是你说怕搬了她怎么办? 茶:她病得很厉害。 汪:他姑娘那个地方会淹吗?你搬了不放心她,她不会搬。 茶:她有病住院去了。 汪:在哪儿住院? 茶:六库。 汪:还有什么愁事儿? 茶:对,着急,天天想这些事情,焦心,我又没有劳动力,房子又盖不起。 汪:房子盖不起是因为修水电站还是没钱? 茶:没钱。 汪:修水电站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他们来征求你们的意见了吗? 茶:没有。 汪:那你的担心有地方说吗? 茶:他们从来也没有来过人,我没有地方说,我们没有碰头过。 汪:你也没有找他们去问过? 茶:没有。 汪:你觉得没有用? 茶:他们不来我们也不去。 汪:去了也没有用? 茶:没有用。 汪:现在生活还可以? 茶:一天两顿饭可以。 汪:现在最花钱的是什么? 茶:化肥,农用。 汪:要找钱买这些,找不到这么多钱? 茶:化肥是越来越假。 汪:你现在一年能挣多少钱? 茶:化肥89一包。 汪:你不用化肥不行吗? 茶:地不行,不用不好。 汪:地要淹了你还养吗? 茶:还要等几年呢,现在也不知道。 18:我们必须种,不种地没有饭吃。 汪:小沙坝村那边说该种谷子但是不敢买种子,你们有这个问题吗? 18:这儿没有,只是听说。 汪:你们还是该怎么样怎么样,你们这儿房子让建吗? 18:没有。 汪:你站在那儿指一下那座大山。 032 汪:儿子能干吗? 19:也差不多。 汪:他们家怎么样? 19: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做活儿也做不了。 汪:这样的家就是给他钱他也是花完就完了。 19:对,我们这样的人就是有钱也不会做什么生意。 汪:你觉得还是给你们地好。几点了? 19:4点正。 汪:这些人会受影响吗? 19:晓不得呢。 53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06.jpg 汪:你叫什么名字? 许:。 汪:你有多少岁了? 许:48。 汪:你们家几口人? 许:4口。 汪:你上过学吗? 许:小学。 汪:你什么族? 许:汉族。 汪:听说修水电站了吗? 许:听说了。 汪:正式说还是下通知了? 许:听说的。 汪:你们家的地已经量了? 许:对。 汪:量了几年了? 许:这几年还没有通知下来。 汪:你们家有多少地? 许:水田有差不多三亩。 汪:那都得淹了? 许:全部淹。 汪:旱地呢? 许:旱地不会淹。 汪:那你现在有什么担心的吗? 许:现在担心的一点是将来人口普查不知道。 汪:怕补偿得不够。 许:肯定不会补够,各家各户有一个标准,我们祖祖辈辈是靠土地吃饭,补偿不够下辈子人怎么办? 汪:现在有人说修水电站就是为了让你们老百姓脱贫致富,你觉得这个说法正确吗? 许:现在补偿的多少还不知道,不能说,知道了说不行,太少了,现在我们不晓得政府是多少数字,不知道,所以不知道好不好,国家政策不好也不能说。 汪:但是你也有你的困难。 许:对,老百姓也有困难。 汪:你们家的地可以打多少? 许:四千多斤。 汪:一亩可以打多少? 许:将近两千斤。 汪:那挺不错的,够你们吃吗? 许:够,我们每年卖两千多斤。 汪:那你们种菜吗? 许:种,也是卖钱,我们油菜籽差不多300斤,8块一公斤,我卖五块一市斤。 汪:你去年收了多少? 许:两百多斤。吃的吃,卖的卖,给的给,我的菜籽油钱卖了300多块钱。 汪:你听说过环评法,修水电站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你知道吗? 许:不知道。 汪:你知道小沙坝村是民主法制示范村,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许:搞不清楚。 汪:那你觉得修水电站应该征求你们的意见吗? 许:应该征求,但征求不征求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说不赢人家,现在搞不搞也不晓得。 汪:如果给你们钱你们会拿这个钱搞什么? 许:想办法维持原来的生活。 汪:如果过得比现在好有可能吗? 许:不晓得。象现在这么好过不可能,人民币不值钱,花完了就完了。 汪:你有钱可以做生意啊。 许:我们老了生意也做不起了。 汪:你的孩子都在外面吗? 许:都在家。这几天就在这儿测量呢,有的测量有的打洞。 汪:是水电站的测的吗? 许:对,打了七八个洞了。 汪:你指一下。 许:石崖子那儿。 汪:你们的孩子有本钱做生意他们是不是比你们更喜欢? 许:不可能。 汪:你觉得做生意很难,不会做,你觉得孩子也做不了? 许:对。 汪:外面说75%的人都愿意修水电站? 许:没有这个。 汪:你觉得有多少人愿意修? 许:大多人不愿意修,就懒汉想修,拿点钱吃吃玩玩。 汪:象你们这些在田里的人是不干的。 许:对,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 汪:好,那我走了,谢谢你们。 54 2006年2月27日 星期一 丙中洛重丁村 刘吉安 怒族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10.jpg 汪:您就是刘吉安,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刘:64。 汪:您家有多少口人? 刘:我们在一起吃饭,一共有16个人。 汪:你家有多少地? 刘:有八亩水田,六亩旱地。 汪:你是什么族? 刘:怒族。 汪:你夫人呢? 刘:藏族。 汪:孩子呢? 刘:儿子跟妈妈,是藏族,老大是女儿,其他都是怒族。 汪:那为什么儿子要跟妈妈呢? 刘:他们自己愿意。 汪:一般是孩子自己决定是什么族吗? 刘:对。 汪:别的家呢? 刘:不一定。 汪:你怎么知道要修水电站了? 刘:有些同意有些不同意,原来听说是三座,现在是六座。 刘:您不住在河边,建坝会不会影响你们? 刘:可能不会。 汪:政府告诉你们修不修了吗? 刘:国家计划的事情,镇里面,乡里面商量,但是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过。 汪:你的妻子叫什么名字? 刘:陈兰木。 汪:你和你的爱人是怎么认识的? 刘:我们是邻居,这里几代都有怒族和藏族,历史上只有八户,但现在发展到48户了。 汪:这儿的人都用一样的语言吗? 刘:各用各的。 汪:你们用什么语言? 刘:我们大部分讲怒话和藏话,我们可以讲好几个民族的语言。 汪:你可以讲几种语言? 刘:藏语,怒语,独龙,傈僳,汉语。 汪:纳西你会吗? 刘:不会。 汪:你的女婿是什么族? 刘:还是怒族。 汪:儿媳妇呢? 刘:一个是怒族,一个是傈僳族。 汪:你们家不是有五个民族吗? 刘:原来是五个民族,现在是四个,藏,怒,傈僳,汉族。原来还有一个独龙族现在不写了。 旅游者:你觉得政府对老百姓怎么样? 刘:我觉得不见得好,他们一样也不照顾。 汪:他们有什么事跟你们商量吗? 刘:不商量,跟我们商量还得了。 汪:为什么不得了? 刘:接受不完了,你说一样我说一样,各说各的。 汪:你是人民代表,你能把这里老百姓的意见反映上去吗? 刘:可以,但是现在反映要有文凭。 汪:这跟文凭有什么关系? 刘:我们不会写,说了没有用。 汪:你是县人大代表队? 刘:我当了三届人大代表,12届以后就没当了。 汪:你们村有多少人大代表? 刘:一个村三个人大代表。 汪:你是县人大代表? 刘:对,我当了四届以后,十二届以后就没有当了。 汪:怎么一个村就有三个县人大代表,别的村有吗? 刘:别的村有三个,四个,每个村有一个妇女代表。 旅游者:我还有一个问题,您说了政府对老百姓的态度怎么样,我很想问一下当地老百姓对政府什么态度? 刘:感觉还是好,现在老百姓80%,90%都觉得好,只有极个别不好。 旅游者:老百姓相信政府所说的吗? 刘:我也说不清楚。 汪:你觉得你儿子那一代是不是希望发展得更快,希望这儿有大的变化? 刘:那是他们自己想的事情。 汪:他们跟你们想得一样吗? 刘:难说,他们的想法我们怎么知道? 汪:你说不清楚? 刘:说不清楚。 汪:比如家里怎么发展,你和你儿子有没有争论和不同意见? 刘:发展没有什么意见。 汪:他们都听你的? 刘:都听我的,但是今后的事情怎么想不好说。 汪:他们出去又都回来了,没有在外面的? 刘:对。 汪:他们还是喜欢回来?你有几个孩子? 刘:五个。大女儿是赤脚医生。一个在乡里,还有一个小姑娘在县城的接待科。 汪:还有两个在家? 刘:对。 汪:你们这儿上学的有多少? 刘:现在国家义务教育,准确的说100%。 汪:一个学期一个学生付多少钱? 刘:不用付。 汪:书本钱吃饭的钱呢? 刘:我们娃娃读完了,我不晓得。 汪:你们是贫困县,国家给你们什么呢? 刘:每年都给,衣服,被面,粮食。给特困户,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只有特困户有。 汪:谁来选特困户? 刘:组长选,哪几家给。 汪:去年的大雪据说是百年不遇的,这个地方滑坡,泥石流堵路堵了很长时间。去年我们五十多个人那天下雪堆车堆了六个小时,就你们这点儿路。 刘:有人过来出不去,我们还搭了板子帮他们出去。 旅游者:这儿的年轻人,男劳力是不是很多出去打工呢? 刘:没有,搞建设的多,在我们县里面搞的多。 旅游者:为什么出去做工的人很少呢? 刘:他们不敢去。 汪:不是有一个男孩,也是你们亲戚,到山东的民俗村,想拉着你儿子去,你鼓励他们去吗? 刘:他去不了。 汪:为什么走不了? 刘:他走了老人就孤独了。 汪:你当组长的时候是几个组? 刘:九个组,现在已经并掉了。 汪:你当组长的时候是选的? 刘:对。 汪:哪年? 刘:70年代。 汪:你的孩子学历最高的是什么? 刘:高中。 汪:为什么没有上大学? 刘:没考上。 汪:儿子还是女儿? 刘:工作的那两个是高中毕业。 汪:中专。 刘:对,然后就工作了,现在正在读大专函授。 汪:你喜欢你的孙子干什么? 刘:我的孙子一个读一年级。 汪:那你应该知道他一学期交多少钱? 刘:书本免费,吃饭回家吃。 汪:考试卷子要交多少钱? 刘:三两块。 汪:一学期就这么多钱? 刘:对。现在我们学校是健力宝小学。 汪:你上过什么学? 刘:小学。 汪:几年级? 刘:四年级以后就没读过了。 汪:你们家的狗为什么在厕所边上等着? 刘:我们附近的狗特别多。 汪:我看它昨天晚上就在厕所边上等着,也不知道它是要保护我们还是什么? 刘:晓不得 55 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泸水县亚碧罗电站坝址上边 义明纳扒 傈僳族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12.jpg 汪:我们是北京来的,我们想跟您随便问几个问题。 汪:你多少岁? 义:52岁。 汪:你上了多少年学? 义:三年级。 汪:你听说过让你们搬家吗?这儿要修水电站。 义:听说了。 汪:听谁说的? 义:就是大家说的。 汪:没有正式的说,就是听老百姓传的。 义:对。 汪:要修水电站这个地方淹吗? 义:淹。 汪:这儿离江有多远,有100米吗? 义:差不多。 汪:你家在哪儿? 义:在山上。 汪:有几亩水田? 义:5,6亩。 汪:那上面是水田还是旱地? 义:一共五亩水田。 汪:要是修水坝会淹到你的水田吗? 义:晓不得,没通知。 汪:旱地呢? 义:两亩。 汪:你现在有没有担心? 义:没有。 汪:淹了你的地怎么赔偿你知道吗? 义:还没通知我们。 汪:所以你们也不着急? 义:对。 汪:你们家的地测量了吗? 义:还没有。 汪:以前修电线杆子修路占了你们家的地吗? 义:占过。 汪:有没有赔偿? 义:没有。 汪:影响你们的收成? 义:没有多少。 汪:你们现在的粮食收入大概有多少? 义:三四千斤。 汪:除了种地还有什么别的副业吗? 义妻:以前住在马普拉提,觉得住得不方便就过来了。 汪:你多大年纪? 义妻:48。 汪:你上过学吗? 义:没有。 汪:你们家几个孩子? 义:五个。 汪:都上学吗? 义:都上学。 汪:最大的多大了? 义:最大的26。 汪:已经结婚了? 义:对。他们现在都出去打工了。 汪:你觉得要淹你的地怎么赔偿你们才搬? 义:晓不得啊,怎么通知我们我们怎么搬。 汪:那你们的主意呢? 义:要自己搬,我们现在什么都晓不得。 汪:一亩地给你五万块钱你搬吗? 义:搬,国家需要就搬。 56 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泸水县古登玛普拉地村 余学田 傈僳族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16.jpg 汪:你今年多大岁数? 余:55。 汪:你爱人呢? 余:她也52岁了。 汪:有了孩子就叫绍华妈了。 绍:对。 汪:你上过学吗? 余:没有。 汪:你上过学吗? 绍:没有。 汪,你们是什么族? 余:傈僳族。 汪:你是什么时候住到这儿来的? 绍:去年。 汪:原来呢? 绍:原来住山上。 汪:是政府让你们搬下来的还是你们自己搬的? 绍:政府让搬的。 汪:这房子是自己修的吗? 绍:是。 汪:你们有多少地? 绍:没多少? 汪:水田呢? 绍:四五亩。 汪:旱田呢?你给我指一下。 绍:那个梁子后面。 汪:你们听说过这儿修水电站要把你们的房子淹了,你们听说了吗?如果修水电站你们又要搬家。 绍:听说了,政府说的。 汪:政府正式说的? 绍:多少平方已经量过了。那时候我们不在家,本来要租我们的房子,但是后来没租,他们量好我们的房子了。打洞的人来量了一下,说要租,具体搬不搬我们也不知道。 汪:这块地谁给你们的? 绍:我们自己开的。 汪:你们担不担心搬到哪里去? 绍:不担心,担心也没办法,人家说搬我们只能搬。 汪:受影响的就你们几家? 绍:11家。有几户村长知道,我们不知道。 汪:你们的地要赔多少钱就愿意搬? 绍:国家要占我们只能搬。 汪:你们盖这个房子花了多少钱? 绍:六万块钱。 汪:住了多长时间? 绍:快三年了。 汪:攒这六万块钱花了多长时间? 绍:20几年,还借了钱,我们种的菜又卖不掉。 汪:你们一年的副业能挣多少钱?现在主要的生活靠种地? 绍:对。 汪:现在盖房子的钱还完了吗? 绍:没有,现在还有五万多块钱。 汪:那又要搬怎么办? 绍:没办法,老人又老了,小孩又要读书,我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不想搬,但是没有办法也得搬。 汪:如果让你们搬到大理、思茅你们愿意吗? 绍:不愿意,我也老了,我妈妈也老了,我妈妈都84岁了,负担重。 汪:现在还在等着听他们怎么说? 绍:我妈妈80多岁,姑娘读大学,不想搬。 汪:要让你搬远的地方你不想去,怎么办? 绍:我们只能住到山上。 汪:你们是两三年前刚从山上搬下来? 绍:对。 57 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泸水县大兴地乡 王芙蓉 汪:您就住这儿吗?这是您家吗? 王:是。 汪:你今年多少岁? 王:25。 汪:这是你的孩子? 王:3个月。 汪:你上过学吗? 王:没有。 汪:你听说这儿让你搬家了吗? 王:没有。 汪:这儿会不会修水电站听说了吗? 王:不知道。 58 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六库跃进桥旁 福学华 傈僳族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18.jpg 汪:你今年多大? 福:31。 汪:上过学吗? 福:小学读过一年。 汪:你听说过这儿修水坝吗? 福:对。 汪:是听说还是有人正式通知你们? 福:说有人正式要来。 汪:什么时候听说的? 福:2000年就听说了,都听说6年了。 汪:你家在哪儿? 福:跃进桥再过去一点。 汪:修水电站会不会淹你们家? 福:不会。 汪:那会影响你们家的地吗? 福:会影响一点儿。 汪:你有多少地会被影响? 福:我那块儿地三亩。 汪:你一共有多少水田? 福:十多亩。 汪:有三亩会被淹? 福:被政府占用。 汪:占用补钱吗? 福:会补一点。 汪:补多少知道吗? 福:不知道。 汪:你现在担心什么吗? 福:现在只要政府赔就行。 汪:赔多少你可以接受? 福:在城市里面地是七八万一亩,我们三四万一亩就可以。 汪:你听说过一个法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可以帮助你们保护你们的权利,比如修水坝要征求你们的意见。 福:不知道。 汪:以前占过电线杆或者公路占过你们地吗? 福:占过。 汪:赔过吗? 福:赔过。 汪:满意吗? 福:有的是满意有的是不满意。现在地赔的少一点也有给一两万,有的地多给一两千都有。 汪:为什么? 福:不知道。 汪:你就觉得不划算? 福:对。 汪:你家多少人? 福:五口人,两个娃娃,我妈妈在山东做生意,做了十年了。 汪:做什么生意? 福:批发小礼品,到这儿卖。 汪:做得还不错。她上过学吗? 福:上过学。 汪:你爸爸呢? 福:我爸爸没有上过学,他在放牛。 汪:那你妈自己在外面闯。 福:对。 59 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泸水县鲁掌镇 李树荣 傈僳族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20.jpg 汪:你是做什么的? 李:森林管理员。 汪:你叫什么名字? 李:不能告诉你。 汪:今年多大了? 李:40岁了。 汪:你们家的地修水电站不会受影响吧,那么高。 李:我们家的水田会淹。 汪:护林员都干什么? 李:我育了255棵树苗。 汪:育苗的钱给了没有? 李:给什么给,来回拉的车费都是靠自己。 汪:那现在树长大了吗? 李:已经成材了。 汪:那你可以卖啊。 李:长虫了,要打虫子,我又求他们,一棵两棵我可以自己来,但是太多了全死了,我亏大了。 汪:修水电站有多少地会被淹? 李:四亩地吧。把地占了老百姓亏很大。 汪:为什么? 李:政府想给你多少你就多少,你没有选择,老百姓是没有办法。一亩给三四万更好,因为城里是八九万一亩,我们的还没有决定给多少。村委会政府知道他也不会说给老百姓听,你问他也当成没有听到。 汪:所以你现在不想说了, 李:说了没用。 汪:村委会说的要修水电站? 李:修电站的老总来说的一亩五万?他是个人企业。 汪:你知道修水电站是怎么回事。 李:不知道。 60 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泸水县鲁掌镇浪坝寨 穆加武 汉族 http://www.nujiang.ngo.cn/Themes/Interviews/.images/51-60/image022.jpg 汪:今年多大了? 穆:35。 汪:家有几口人? 穆:四口。 汪:什么族? 穆:汉族。我是汉族,我的妻子和孩子是傈僳族。 汪:你家原来在哪儿? 穆:原来在云南宝山地区长林县。 汪:为什么过来了? 穆:上门。 汪:你的妻子是这边的? 穆:对。 汪:你这个地方叫哪儿? 穆:浪坝寨它属于一个办事处。 汪:你家现在有几口人? 穆:四口。 汪:有多少地? 穆:两亩左右。 汪:你和你妻子一块儿去思茅? 穆:我们一家去了。 汪:去之前在哪里? 穆:也是这个地方。 汪:为什么当时去了思茅? 穆:说给我们好的优惠。 汪:那这边给你了什么? 穆:什么也没给。 汪:地也没有了? 穆:当时我来这边做女婿,种的地是我妻弟的,我们走了,地我妻子的弟弟就收走了,现在一无所有。 汪:那为什么又从思茅回来了? 穆:我们在那儿生活不下去了,我们四口人一个月吃的穿的医药费全靠173块。 汪:一个月给173? 穆:对,种的咖啡, 173块钱我们生活不下去了,咖啡刚种下去要三年,我们呆了两年呆不下去了,每个月我们最少吃100斤大米,就要125元钱去了,穿的没有。 汪:没钱再买穿的了。 穆:对。 汪:小孩在上学吗? 穆:还没有上。 汪:那在那儿的孩子有学上吗? 穆:有,但是费用太费,学前班300元以上,我们上不起,回来还可以。 汪:回来地也没有了,你弟弟的地也不让你们种了? 穆:不让了,我们重新开的荒。 汪:那你觉得在这儿比思茅方便? 穆:方便一点。 汪:吃水都要到下面去背,要走多远? 穆:两里以上,靠马驮水。 汪:你听说这个地方要修水电站又要淹地吗? 穆:淹不到我这儿。 汪:你下面有承包的地吗? 穆:承包过。 汪:是不是比山上好? 穆:好一点点。 汪:怎么个好法? 穆:我们靠劳力做,以后有收成。 汪:你们现在除了开荒这二亩多地还有别的收入吗? 穆:没有。 汪:现在小孩能上学吗? 穆:能,得靠别人帮助。 汪:现在要修水电站了? 穆:万不得已只能靠我的老家了。 汪:现在有可能还要你们搬家? 穆:有可能。 汪:你们住那么高怎么还搬呢? 穆:就是听说的。 汪:你们的房子也测量了? 穆:测量了。 汪:住这么高还测量了? 穆:测量了。 汪:什么时候? 穆:去年夏天。 汪:你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 穆:最担心的是万一住不下去了我们就要搬家。 汪:没有钱怎么办? 穆:靠亲戚朋友。 汪:你觉得可以靠政府吗? 穆:做什么事情都是他们压着我们。 汪:怎么压着你们? 穆:像我们要求政府加水,我们没有水喝,要他们给我们架一个自来水,我们自己还出了钱,但是还是架不下来。 汪:给了钱吗? 穆:给了,都给两个月了。 汪:给了多少? 穆:我们八家总共凑了两千多块钱,但是到现在还没架下来,我们有点失去信心了。 汪:当时为什么让你们搬到思茅?你当时住得困难吗? 穆:当时也困难,当时土地也不算多,才一亩多,当时吃粮也不够,政府就说那边好。 汪:当时去了几家? 穆:七八家。 汪:现在回来了多少? 穆:三家。 汪:留在那儿的人生活怎么样 穆:不知道,我们也没办法看望他们,他们也没办法看望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