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环保/人文/历史 |
分类: 江河情结 |
2006年11月,人们能看到的是,在怒江马吉的江边,在被预选的上中下三个坝址,因勘探而被砸碎的峡谷崖壁,无言地立在江边。
“江河十年行”的记者到怒江丙中洛的四季桶小学,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六个学生的学校里还只有四个。老师说,因为孩子们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这种村小,不能住校,学生们每天要爬一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来上学。
绿家园志愿者近年来靠义卖,为怒江和金沙江沿江的37所小学建立了阅览室。这次又为每个学校捐赠了电视机、DVD及光碟,为孩子们开设了电影课。在6个学生的小学校里,当记者们让每个孩子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时,两个孩子选择的是语文和数学课本,其他选择的则是绘画精美的儿童故事选。
这所小学唯一的老师何云飞,每个月的薪水是1200元人民币,他说是可以按月拿到的。目前,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调到中心小学去教书。这里太闭塞了。
离开丙中洛回六库的路上,江边几个电站的坝址旁,今年二月水电公司的彩旗都没有再招展于碧绿的江上。只是当时在江里的些粉红色的勘探船被搁在马路边,在等待着自己的命运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