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环保/人文/历史 |
分类: 江河情结 |
我们中的一位摄像师把镜头对准了那一排排从江心打出来的岩芯时,一位从挂有京A车牌的越野车上下来的人过来问我们:拍照呀?开始我还一惊,没想到人家到是很客气。我乘机问他:挖一个洞就有这么多滑坡和泥石流,再修大工程会不会造成更大的滑坡。人家却说:修了大坝就可以彻底解决泥石流的问题了。我说水库的淤沙怎么解决?他说:可以挖掉吗?我问您是搞技术的吗?他很得意地说:是啊!
打出来的江里的岩芯
本想接着问他,那你知道三门峡水库1960年开始蓄水,1964年因泥沙严重淤积,水库库容就已损失了43%。还有,由于黄河倒灌,造成淤积向渭河平原上不断扩展,不仅淹没了超过86万亩良田,还重重威胁西安的安全吗?可忍了忍我没有问。和认为大坝可以彻底解决泥石流的人对话,在路边上进行,显然是不适合的。
如果说,第三次到怒江前我是从报上,从朋友写来的雪后江边遭遇的信上,我是想象着江边山体的滑坡和泥石流给怒江及生活在江边的人带去的灾难。2005的3月底当我们一行20人开着车行驶在怒江边的公路上时,山上的大石头一块一块地往下滚,滚到了公路上,摊了一地;滚到了山凹处,汇入了白哗哗的大水中;司机们无奈的在水里推着熄了火卧于水中的大大小小的车;卖鸡蛋的村姑一声比一声高地叫着:一块钱一个时,我才算是真正知道了滑坡对于怒江边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从六库到福贡的100多公理的路上,我们经历了几次乘坐的面包车的车顶,被从山滚下来的碎石砸的山响;聆听了多少回一辆辆车从泥里,水里连推带拉终于出来后众人的欢呼声;拍到了一张张我们此行的男士们把车从泥里拖出来后,全身都被泥水弄得看不出衣裤为何色的壮士图。
闯过泥石流
在一处持续不断的滑坡挡住了我们路后,为了安全不得不停下来等着时,同行人,有的趁机坐了回溜索,在大山之间、江河之上荡悠悠;有的赤身下到了温泉,美美地展开着想象的翅膀;我,则打开了电脑,试着把刚拍到的江边见闻,通过无线网卡发给世界各地关注怒江的朋友们。
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