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帕孟河畔的报道(三)

(2007-10-23 16:26:39)
标签:

人文/历史

环保/人文/历史

分类: 江河情结

2003年9月1日,中国的[环境保护评估法]正式实施。那么,在中国有多少工程开工前,按照环境评估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参与评估了呢?就连怒江这样大的工程,前期准备已经开工了,可连环境评估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作为参加这次世界水坝大会的中国代表,我们深感自己任重道远。

5天的会议即将结束,在通过大会宣言时,与会代表们首先肯定了水坝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人类已经从水坝建设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是也要承认,人类在水坝建设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可接受的、而且通常是不必要的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巨大代价;由于忽视了水坝与其他备选方案公平、公正客观的比较,水坝的经济利益价值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来自帕孟河畔的报道(三)

大会宣言中强调,应该邀请决策者们、开发者及各种开发方案风险的可能承受者共同参加讨论,这是寻求解决利益与意见冲突的必要途径;要将不适宜的水坝项目淘汰在早期,从而提高真正意义上的水坝综合效益。

会议结束的那天傍晚,夕阳中代表们走向了帕孟河,应当地人的邀请,参加了他们对河神的祈祷。静静的帕孟河,河水无言,只有一只小船在夕阳中停泊着,向往着它明天的生活。

来自各国的代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的都站在了河边,拉起了手,发出了同样的声音,愿我们的条条江河世代生命依旧。

 

来自帕孟河畔的报道(三)

在离开泰国时,我也很希望把那位菲律宾帅哥的做法学到,以后在中国开会时,加进这样的内容:大家一起拍手,唱歌,鼓舞士气,让拉拉拉,拉拉拉的歌声,给会议以活力。

 

来自帕孟河畔的报道(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