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学生“看得懂”、“说得出”
(2011-09-17 14:11:41)
标签:
少儿进行语言知识操练阅读能力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文 |
让我们的学生“看得懂”、“说得出”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两个的问题:
1、学生在阅读方面经常会出现:阅读文章速度慢,认识单词却不懂语言材料,会读看不懂,甚至连单句都不能理解。(例如:做选择题只记结构,will
you please do/had better do 等)却会读不懂。
2、在语言的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积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根据实际要求来完成对某一话题的表述。
与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差,语言匮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大量的练习。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往往被禁锢在教师预定的学习进程中,而这一进程往往是为迎接考试所安排的,使学习过程充斥着机械的重复,枯燥无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初学英语的学生,面对陌生新奇的未知语言世界,有强烈的渴望“说”的想法,每一个生词,每一个句子都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他们,每一次操练每一次回答,他们都是那么认真投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初三连“Good
morning“都不想说了。)学生不仅失去了更多感受思考语言内容的机会,而且失去了学习的源动力,即学习兴趣,学生多为被动地吸收学习内容,缺乏学习语言所需的必要的操练及纠错过程。这些成为制约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
真正的语言学习过程应为:学生通过观察(听、说、阅读)获得具体的语言经验进行反思产生新一层的理解从而达到在新的情景中去运用语言的目的,这一过程强调对语言的感知和体验,而感知和体验是实现“读得懂、说得出”的关键。
针对上述情况,提高阅读能力可对以下尝试:
1课文教学:针对课本的阅读文章,鼓励学生提前做好预习,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摒弃“简单翻译”的枯燥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上能更有针对性地把握自己的难点。把平铺直叙的英语课文设计成值得讨论和推测的启发式对话问答,通过讨论和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不但密切了师生的关系,而且教和学变成了师生共同探讨和分享的过程。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步如下:师生共读(听录音跟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创设问题情境(使语言同主观认识形成联系)----分享阅读成果(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复述)---扩充针对教材内容得到出的感想(升华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如在《The girl against jungle》一课中:
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Junliana?
生答:I think Junliana was a brave and clever girl。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出:
I think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hope when we are in trouble.
又如在 《The Pyramid》一课中:
师问: Do you think that the kings of Egyptians are really
great?
生答: No, I think that the Egyptians are really great because they
built the pyramid, but not the kings。
学生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语言的最直接最原始的体验,他们能说出来的,他们就一定不会忘记。
2分享阅读: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定期提供一篇阅读材料,互相间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传阅,这样会大大扩充的现有的材料范围,真正形成了资源共享。
3合作阅读:(课外)在阅读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发现问题讨论解决,如单词、词组、疑难句型。鼓励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并学会字典。
在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可进行以下尝试:
1、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进行强化训练:这里的强化训练不仅是指机械性的重复,而是学生的操练的过程中能逐渐归纳出语言规律,并能注意及时纠正(或在外界的帮助下纠正)操练过程出现的语法错误即能够达到自我完善,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新接触的词汇和句型在同一情景中的反复操练,这一环节必须突出“强化”这一特点,即加大新授语言知识的操练次数、密度,达到扩展基本语言结构的目的。使学生所接触的语言知识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这一过程应始终关注学生的体验:包括对语言知识的正确表达形式的体验,及表达语言成功时的喜悦心情的体验,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较高的学习兴趣。
2、情景对话(situation
dialogue):即使学生直接参与从所学的对话内容横向延伸转化出的类似语言实践活动。它是对学生在特定情景中组织语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进行口语表述的良好习惯。选择有一定针对性的话题让学生组织语言,操练,并在表演中加深印象,如Dialogue
about shopping/telephone call/asking the way/making an
appointment/seeing a doctor/
3、自由谈论(free talk):给学生谈论话题,让他们发挥, 不对学生说多少做也硬性规定,只是强调让他们说。
话题如:
How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 us to tell the truth?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yramid.
Do you think it’s important to keep our air clean?
5、专项作文:
写作是学生对语言运用的书面表达形式,学生书面表达可以看作是“说”的另一种延伸,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感知、推敲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容。专题写作课就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尝试。其过程主要为:布置题目(明确表达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较关注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The
spring、My weekends、The war on
Iraq。)—讨论表达(学生课上针对话题表达,教师总结)—学生习作(完成作文)—师生范文展示(教师写出范文,并选出优秀学生文章进行赏析)—佳句摘记(选出优秀的句子认记,分享写作成果。)
总之,感知、体验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重要方法,只要我们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相信英语教学不会再是一件让学生听起来烦,教师干起来累的事情,我们要作的就是帮助学生,让他们都能“听得清,读得懂,说得出,写得准”。
后一篇:浅谈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