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周报•教师版》与教师同行
文/周雪
“近来,写了一些教学随笔,已经发送到教师版邮箱,请注意查收。”“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昨晚完成。”“最近,我们学校在进行生本教育教研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很愿意与广大教师分享。”……每天,打开教师版的邮箱,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教师的教学稿件。这些稿件来自英语教学一线,来自教育最基层。丰富的稿件,不同的老师,各异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版这个空间中共同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的教育、教学人生。
《英语周报•教师版》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老师们的好朋友。它愿意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助教师一臂之力,它也愿意为展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而搭建平台,它还愿意为教师倾诉教育、教学和生活的感悟而静心聆听。
自英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从过去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位,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研究者、改革者与决策者。这一转化,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一次蜕变。
如何迎接这次挑战,如何完成这次蜕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幸运的是,我们见证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这条路上,从最初对这一理念的懵懂,到逐渐的深入了解,再到目前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亲眼见证了一个典型的“教书匠”到内与外兼修并重的新型职业教师的转变过程。
随着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理念的不断认同和深化认识,我们在越来越多的稿件中,看到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之路上不断觉醒的自觉意识。“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个人的内驱力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校本的研训、组本的研讨”等等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开始在来稿中累积,作为教师们多年的老朋友,教师版的每一员都为教师的这些变化和成长感到欣慰。
新世纪之初的英语课程改革是一次改革性发展。基于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注定此次改革之路充满质疑、困惑、不解和争鸣。教学案例及案例反思是教师版最常见的稿件类型,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教师对课改、课标认知及了解程度的风向标。
在新课改实施之初,我们在教学案例及反思这样的稿件中,不乏能看到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不甚理解的点点滴滴——“任务型”教学怎么搞?“建构主义”具体如何来操作?何为“生本教育”理念?以及部分教师不假思索、不分班情学情对课标精神生搬硬套的做法。
面对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老师呢?我们的选择是通过教师版这个平台,展示这些看似稚嫩、不成熟的教学案例及反思,使全国各地的教师通过阅读我们的报纸,好似打开了一扇窗,了解全国各地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所思所感。
通过这扇窗,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扇窗,让大家明白在新课程改革这条路上,大家都在积极地摸索和探求,有迷茫,有困惑,有质疑,有争鸣,但大家都在勇敢前行,都在经历一条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之路;通过这扇窗,为全国各地教师释放课改的强大生命力,提供科学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案例,让老师们通过借鉴这些案例和资源,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
可喜的是,经过这些年披荆斩棘般的变化,我们在来稿中看到的是教师较之课改之初,所体现出的对课改、课标的理性思考、前沿视野和独到见解。可见,老师们并没有止步,同样教师版这扇窗仍将开启,继续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而助力、同行。
教师的生活是丰富的,教师的幸福有时是独有的,原因在于教师拥有学生。在日常来稿中,除了教学类型的稿件,还有一批是有关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生活,教师与人生的。这些稿件,看似与教学无关,却折射出教育的灵魂和本真。
“老师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化解意外和尴尬,而不伤害到学生,影响教学?”“一个85后教师与95后学生的PK?”“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提升自我,受益学生?”“如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何使自我人生完善?”……很多这样的叙事、随笔、感悟类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感性又随意,但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教师都意在探求并尽自己最大程度触及教育的灵魂和本真。
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总是对我们的老师肃然起敬,有时还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动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之外,那份忠实于职业道德,忠实于内心的教者风范。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文章,使我们的教师版在服务教师教学的同时,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老师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把自己的感动,甚至把自己的过失,通过教师版这扇窗与全国广大教师分享——告诉自己的同行自己在教学、课堂、三尺讲台之外的感受和心灵脉动。这也使得我们的报纸在教辅层面上赋予了又一层人文气息。
敬业、执着、真诚、善良……还有好多品质,在做教师版的编辑以来,无论是从老师身上,还是从老师的来稿中我可以真实而自然的体悟到。这些品质在影响着我,它们让我明白,人生进取之路永无止境,就好像“合作学习”,好像“英语语篇教学”,总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情来调整以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没有现成的套路,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唯有创新与进取才是永恒之道。
《英语周报•教师版》是广大英语教师的一扇窗,希望我们也能同老师们一样,秉持创新与进取精神,在传送给老师们一缕报香的同时,还能使老师收获窗外累累果实和迷人风景,呼吸到最清新的氧气,从而增添前行的动力。
(作者系英语周报社教师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