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最擅长的学习方式:反刍学习

(2008-08-25 19:49:05)
标签:

中国人

学习基因

学习方式

教育

分类: 杏坛远观

    如果客观地观察和反思中国式的教学,人们一定会同意,传统中国式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相当成熟的“反刍式教学”,中国学生最擅长的就是“反刍式学习方式”。

   不用讳言,反刍式学习方式对于掌握书本固定知识和参与考试,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就是中国人而且是中国教师,中国教育制度最引以为自豪或者是最极力称道的“扎实的基础教育方式”,即使移民到海外的中国人以及中国教师,也忠实不逾地坚守这样的信念,并以此来批评西方过于自由和轻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制度。在中国人中间,有一个最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即小学教育必须“基础扎实”。其实基础扎实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可以获得最好的考试成绩,以达到升学的目的。

   反刍式学习方式或者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儿童时期养成了机械式的学习行为条件反射,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工具式理性思维,即忠实于明确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严格按照教材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反复的训练习惯,直至死记硬背,半夜朦胧醒来也不会忘记,跌倒了爬起来也依然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一看到同类试题就可以立即反应准确的解题方式。

   但是反刍式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学生不能够超越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他不能够自己创造知识,不能够自由联想,不能够自己寻找和发现新的知识范型,不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新的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复杂问题,一句话,即不会自己学习,丧失了创造性和探究能力。用新课改的话来说,这样的学生始终在“学会学习”的大门外徘徊。

    还有一个不容轻视的心理学问题:凡事一定有所得而有所失,基础扎实了,禁锢了儿童和少年的创造性,则儿童和少年时代的心理性格将会影响人的终生,那么中国人在完成了基础教育之后,即使进入到大学学习,也还是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始终没有学会学习,永远也缺乏人生的创造性。今日中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是“高中式的教育方式”,越来越远离高等教育的本质。在社会上担当主角的年轻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性,甚至他们的自由精神价值观,在世界上的表现是相当糟糕的,这是不容讳言的事实。

  传统中国式的反刍学习有它一套很成熟的程式: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反复练习-巩固复习-检查考核,这样周而复始的反刍,在非常严格限定的知识点和学习信息范围进行学习行为的“过度学习”,以学习记忆为中心目标,以复述,类型模仿演绎,强记忆等等为主要的学习方法。此之谓“基础扎实”也。

关于反刍式学习方式的弊病,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立场来看,反刍式学习方式的缺陷在于学习主体没有形成自我的“元认知学习策略”,即学习者没有“对认知的认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自我元认知监控,从目标到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经验和结果都丧失了自我主导的监控,完全被固定的教材知识点和知识信息限定,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后文详说“元认知学习策略”)

   2,从现代学习方式的立场来看,反刍式学习方式的缺陷在于学习者没有使用“精加工策略”,大量研究表明,能否使用精加工策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精加工策略就是“深加工”,不仅仅是机械复述。(后文详说“精加工策略”)

   3,从现代课程标准的立场来看,反刍式学习方式的缺陷在于教材标准化,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学校给出规定的知识信息,且这些知识信息是完全脱离学生经验和人类生活实践的,甚且是抽象载体的逻辑表述,因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的抽象范式,没有任何虚拟情境、探究程序和问题解决过程。也严格制止学生联系广阔的环境信息和文化体验加以知识加工的可能性,例如语文教师严禁学生课外阅读即是最突出的表现。

   4,从现代学习教育评价的立场来看,反刍式学习方式的缺陷在于只有知识标准化的检测,而没有“真实评估”和“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内涵。(后文详说“真实评估”)

    不过从现实主义的立场来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始终局限着人们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人口太多,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孩子必须成功)以及社会文化基础太差,导致社会竞争恶化,优质生存的机会严重匮乏,进入优质教育的门径越加狭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考试地狱”的现实状况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的,因此传统反刍式学习方式还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人还是一个功利实用主义性格很强的民族,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选择技术教育、知识精英教育和知识考试晋身制度,是理所当然的现实境遇。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传统反刍式学习方式在未来依然还会占有主导性的制约地位。

   

  虽然我常常从文化学的角度批判社会学的问题,但是这里我仍然必须从学习论的角度评判现实中的学习方式。可以简单的说,中国人的学习文化基因里,永远有一个“反刍式学习”的“超稳定结构”。如果从学习论的理论来看,对比以下原理,你就可以知道中国人的学习文化缺少的是什么。

    策略是方法的计划执行监控,计划包括确定目标,中心,重点,程序,执行方式和组织形式等等,策略是方法的上位概念。策略是元认知的认知,即对自己的意识,思维,能力,行为和结果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是具体运用的方式。

    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以及个人风格去选择运用最适当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才是学习策略。

  有很多的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最重要的学习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可以称之为“跳出一个系统后去观察这个系统的认知加工”。元认知系统模型:以元认知监控对认知任务-认知过程-认知动机、认知知识、认知体验-认知结果的完整计划,监控和调节。这是一个从外控到内控,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

    要想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元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水平高则学习的自控能力强,自觉性强,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灵活性强,领悟性强,且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途径、策略,从而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精加工策略。精加工就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凡是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意义的加工就是精加工。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不成功的学生常使用机械复述,成功的学生则说:“我常能说出读物的隐义”,“我以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新概念通常使我想到类似的概念”等等(〔美〕温斯坦的研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精加工做得越深入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真实评估。在新课改中,强调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真实评估的要素包括:现实的目的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内容与技能的综合;按部就班的调查与严谨的学术研究;明确的标准与考评准则;充分的交流;思维层次;反思、自我评估与同学评估以及信息反馈;内容、策略、成果和时间的灵活性。(〔美〕G.马丁-妮普:《教师成功秘笈》)

  没有元认知学习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真实评估的反刍式学习,和孔子的传统一样古老。

  在我看来,想要中国人改变反刍式的学习方式,真是比登天还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