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女儿然然马上要满五个月了,一直没有剃胎发。
亲戚朋友都建议我们剃,我说剃胎发并不会让头发更浓密,这是医生们的共识。我还把崔玉涛的文章《宝宝胎发剃不剃?看完这篇再决定》发到了群里。
几天后,母后大人给我发了长文字微信,语重心长劝我还是给然然剃了吧。
“这是惯例”,“还是服从于传统”,“大堂里遇到的女人说她的宝宝都剃了三次”,不外乎还是这些论据。
得,一篇著名儿科专家有理有据的文章,架不住一个来路不明遛娃妇女的三言两语。
看到说“这是一块心病”,我也就不再坚持了,剃吧。
但我心里也涌现了一个念头,我觉得我有必要借机来科普一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直希望能给我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讲一讲什么是“双盲试验”,以帮助他们建立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无数能提高人们心智能力的科学概念中,普通人最应该掌握的是什么?答案是:双盲测试。关键它还非常简单,小学生都能听得懂。于是我就尝试用浅显的语言写篇文章,给长辈们普及一下吧。
首先要知道,先后发生的事物,不等于有因果关系。公鸡打鸣,太阳升起,我们都知道,太阳升起不是因为公鸡打鸣打出来的。
单拿这个例子出来说,大家都好理解,那就引申一下吧:
孩子高烧不退,老人觉得捂出汗了就可以退烧,于是就给小孩盖厚厚的被子,然后小孩昏睡了两天“果然”退烧了。那么,真的是捂汗导致的退烧吗?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不对吗?有两点该知道的是:1.孩子不是因为出汗才退烧,而是退烧过程中才会出汗。2.捂汗退烧不被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要知道,人体是有自愈能力的,这也是人体对抗疾病最重要的防线。很多疾病具有自限性,你就算啥药不吃,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慢慢痊愈。俗话说“不吃药一周好,吃了药七天好”,指的的就是常规感冒,堪称自限性疾病的代表。有一种病叫流行性腮腺炎,曾是常见的幼童传染病,会让小童脸肿得像猪头一样。中国民间偏方是在脸上写个虎字,因为“虎能吃猪”,一周后还真消肿了。奇妙不?实际上这是一种大概率可以自愈的病,你写别的字也无不可。
另外,别看新冠肺炎导致那么多人死亡,其实也属于自限性疾病,无数人啥药不吃也一周转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要知道安慰剂效应。
人类是一个神奇的物种,心理暗示有时可以作用到身体层面。二战中,有一次美军的麻醉药用完了,在伤员们痛苦的惨叫声中,军医Beecher无奈之下让护士给伤员注射生理盐水并骗他们说打的是麻醉剂。结果没想到注射了盐水后的伤员居然真的不叫唤了,让军医惊得目瞪口呆。
这可是个大发现!随后这名医生发表了历史性的论文《强效的安慰剂The Powerful Placebo》
,他认为35%的病人或多或少都被安慰剂效应给影响了。精神会对肉体产生巨大影响,只要相信某种治疗能产生效果,就可能使病人的症状有所改善,这就是“安慰剂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验证一个医疗手段是否有效,国际公认的是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了。
l大样本在统计学上有个大数原则,取样数量越大,偶然性就越被稀释,也就越接近真实。所以你让病人试吃你开发的新药,参与的病人越多越好,样本越大越好。
所以,那种身边统计学,那种“我家隔壁老吴的二舅得了糖尿病多年后来服了某大师的偏方就好了”,现代医学是根本不采信的。
l随机
你专挑年轻人和病情轻的给药,大概率也会比给病重的老人和小孩用药效果好,所以挑选病人和分组时必须要做到随机。
l双盲
一种新的药物研制出来后,研究人员会招募一群病人来测试效果。被测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真正的新药,而另外一组对照组服用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没有任何药力的安慰剂。病人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甚至根本不知道安慰剂的存在,此为“一盲”;
工作人员把标记着号码的药盒发给相应编号的测试者,自己并不知道手中的药片哪些是新药,哪些是安慰剂,只有第三方知道,此为“二盲”。
如果对照组也好了,说明这个病可以自愈,跟吃你那种新药没多大关系。
只有用药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才能证明该药物确实有点东西,不是吗?
这个测试听起来很好理解,意义却很重大。它当然设计上有漏洞,但已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医学验证有效性的金标准。
它也是大量民间疗法和替代医学的照妖镜,老西医的放血疗法就是被这类测试给扫进垃圾堆的。
要知道,放血疗法可是脱胎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的疗法,是传承了上千年被无数病人亲测有效的疗法,是华盛顿总统至死都在接受的疗法。
说淘汰就淘汰。
这套鉴别真伪对错的理念,不仅用在医学上,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理性的思考问题:
我们这个保健品,吃了就能降血糖……
朱大师一对我发功,我就觉得头顶上在冒气……
马家媳妇就是因为坐月子时没吃鸡,从此落下了病根……
贴了两年的三伏贴后,我家小孩就再也不尿床了……
你个小姑娘大冬天不穿秋裤,等着老了得老寒腿吧……
我喝红糖水就是能缓解痛经呀……
旧的小提琴就是比新的小提琴音色好……
麦当当旗舰店的汉堡包,果然比其他店的好吃……
口服胶原蛋白可以美容……
我家宝宝就是因为出生后剃了好几次头,头发才越长越好的……
普通人最应掌握的科学概念是什么?
前言:女儿然然马上要满五个月了,一直没有剃胎发。
亲戚朋友都建议我们剃,我说剃胎发并不会让头发更浓密,这是医生们的共识。我还把崔玉涛的文章《宝宝胎发剃不剃?看完这篇再决定》发到了群里。
几天后,母后大人给我发了长文字微信,语重心长劝我还是给然然剃了吧。
“这是惯例”,“还是服从于传统”,“大堂里遇到的女人说她的宝宝都剃了三次”,不外乎还是这些论据。
得,一篇著名儿科专家有理有据的文章,架不住一个来路不明遛娃妇女的三言两语。
看到说“这是一块心病”,我也就不再坚持了,剃吧。
但我心里也涌现了一个念头,我觉得我有必要借机来科普一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直希望能给我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讲一讲什么是“双盲试验”,以帮助他们建立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无数能提高人们心智能力的科学概念中,普通人最应该掌握的是什么?答案是:双盲测试。关键它还非常简单,小学生都能听得懂。于是我就尝试用浅显的语言写篇文章,给长辈们普及一下吧。
首先要知道,先后发生的事物,不等于有因果关系。公鸡打鸣,太阳升起,我们都知道,太阳升起不是因为公鸡打鸣打出来的。
单拿这个例子出来说,大家都好理解,那就引申一下吧:
孩子高烧不退,老人觉得捂出汗了就可以退烧,于是就给小孩盖厚厚的被子,然后小孩昏睡了两天“果然”退烧了。那么,真的是捂汗导致的退烧吗?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不对吗?有两点该知道的是:1.孩子不是因为出汗才退烧,而是退烧过程中才会出汗。2.捂汗退烧不被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要知道,人体是有自愈能力的,这也是人体对抗疾病最重要的防线。很多疾病具有自限性,你就算啥药不吃,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慢慢痊愈。俗话说“不吃药一周好,吃了药七天好”,指的的就是常规感冒,堪称自限性疾病的代表。有一种病叫流行性腮腺炎,曾是常见的幼童传染病,会让小童脸肿得像猪头一样。中国民间偏方是在脸上写个虎字,因为“虎能吃猪”,一周后还真消肿了。奇妙不?实际上这是一种大概率可以自愈的病,你写别的字也无不可。
另外,别看新冠肺炎导致那么多人死亡,其实也属于自限性疾病,无数人啥药不吃也一周转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要知道安慰剂效应。
人类是一个神奇的物种,心理暗示有时可以作用到身体层面。二战中,有一次美军的麻醉药用完了,在伤员们痛苦的惨叫声中,军医Beecher无奈之下让护士给伤员注射生理盐水并骗他们说打的是麻醉剂。结果没想到注射了盐水后的伤员居然真的不叫唤了,让军医惊得目瞪口呆。
这可是个大发现!随后这名医生发表了历史性的论文《强效的安慰剂The Powerful Placebo》 ,他认为35%的病人或多或少都被安慰剂效应给影响了。精神会对肉体产生巨大影响,只要相信某种治疗能产生效果,就可能使病人的症状有所改善,这就是“安慰剂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验证一个医疗手段是否有效,国际公认的是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了。
l大样本在统计学上有个大数原则,取样数量越大,偶然性就越被稀释,也就越接近真实。所以你让病人试吃你开发的新药,参与的病人越多越好,样本越大越好。
所以,那种身边统计学,那种“我家隔壁老吴的二舅得了糖尿病多年后来服了某大师的偏方就好了”,现代医学是根本不采信的。
l随机
你专挑年轻人和病情轻的给药,大概率也会比给病重的老人和小孩用药效果好,所以挑选病人和分组时必须要做到随机。
l双盲
一种新的药物研制出来后,研究人员会招募一群病人来测试效果。被测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真正的新药,而另外一组对照组服用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没有任何药力的安慰剂。病人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甚至根本不知道安慰剂的存在,此为“一盲”;
工作人员把标记着号码的药盒发给相应编号的测试者,自己并不知道手中的药片哪些是新药,哪些是安慰剂,只有第三方知道,此为“二盲”。
如果对照组也好了,说明这个病可以自愈,跟吃你那种新药没多大关系。
只有用药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才能证明该药物确实有点东西,不是吗?
这个测试听起来很好理解,意义却很重大。它当然设计上有漏洞,但已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医学验证有效性的金标准。
它也是大量民间疗法和替代医学的照妖镜,老西医的放血疗法就是被这类测试给扫进垃圾堆的。
要知道,放血疗法可是脱胎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的疗法,是传承了上千年被无数病人亲测有效的疗法,是华盛顿总统至死都在接受的疗法。
说淘汰就淘汰。
这套鉴别真伪对错的理念,不仅用在医学上,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理性的思考问题:
我们这个保健品,吃了就能降血糖……
朱大师一对我发功,我就觉得头顶上在冒气……
马家媳妇就是因为坐月子时没吃鸡,从此落下了病根……
贴了两年的三伏贴后,我家小孩就再也不尿床了……
你个小姑娘大冬天不穿秋裤,等着老了得老寒腿吧……
我喝红糖水就是能缓解痛经呀……
旧的小提琴就是比新的小提琴音色好……
麦当当旗舰店的汉堡包,果然比其他店的好吃……
口服胶原蛋白可以美容……
我家宝宝就是因为出生后剃了好几次头,头发才越长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