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2014-10-25 10:39:34)
标签:
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
|||||||||||||||||||||||||||||||||||
科目:数学 |
教学对象:南阳小学四年级学生 |
课时:1 |
|||||||||||||||||||||||||||||||||
提供者:胡小青 |
单位:青阳县陵阳镇南阳小学 |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求两积之和(差)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教学目标 |
|||||||||||||||||||||||||||||||||||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在教学中努力构建“构建模型→利用模型→拓展模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追求创新的人格,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用智慧积木搭建“数学乐园”! 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故事情景引入“策略”一词,让学生理解策略一词的含义由此引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着“构建模型”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入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利用模型”在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系列活动中看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小节得出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再“拓展模型”出示问题再次验证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的实效性,最后巩固练习总结课堂。 |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分析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方法、决策、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课件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猜猜看今天要学什么知识? 师:你认为什么是策略? 师:说得很有道理。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师:象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说是策略。你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策略?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策略,你们去过果园吗? 师:好啊,下面就带着这些丰富的生活经验一起走进快乐的数学课堂。 |
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1:就是计划。 生2:方法。 生:把小石子衔到瓶子里,水位高了,这样就喝到水了。 生1:打仗的时候要用策略。 生2:玩游戏的时候要用策略。 生3:足球比赛的时候要用策略。 生: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
|
|
|||||||||||||||||||||||||||||||||
二、
师:今天的数学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芳家的果园,运用策略来解决果园里的数学问题。好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小芳家果园情境图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师:看小芳家的果园丰收了。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你能想办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吗? 按果树的种类整理(根据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 这种用表格来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列表法”,在信息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表格整理信息。列表整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列表。 (3)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解决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和“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从条件想起我们可以先算什么? 桃树怎么算?梨树怎么算?一共怎么算? 综合列式怎么列?
2.独立尝试,应用策略。 师:刚才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了信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能把这个问题和相关的条件列表进行整理吗?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填写黑板上的表格:
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比较一下,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生: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杏树每行5棵。 生: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生:…… 生: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分步列式 桃树:7 × 3 = 21(棵) 梨树:5 × 4 = 20(棵) 一共:21 +20= 41(棵) 综合列式 7 × 3+5 × 4 =21+20 =41(棵)
学生先独立在表格里整理信息,再解答. 同位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填写表格
|
(1)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补充,使情境中的信息涉及多个条件与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整理信息?怎样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了策略的价值。情境中的问题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解题就变成了学生的需要,能够逐步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条件和问题的对应联系,为下面的整理信息做好了铺垫。 (2)指导学生整理信息,使学生体验到了整理信息策略的过程。教师在半扶半放之中引导学生自主优化整理信息的策略,初步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简洁。 (3)运用表格分析、解决问题,师生共同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
|||||||||||||||||||||||||||||||||
三、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p58练一练 1、
(1)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 三年级:每班45人,3个班。 四年级:每班48人,2个班。 五年级:每班42人,4个班
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 出示:(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出示表格 五年级多少人?四年级多少人?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2、独立完成p58练一练第2题。 |
四年级:每班48人,2个班。 五年级:每班42人,4个班
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板演 分步列式 三年级人数:45×3=135(人) 四年级人数:48×2=96(人) 一共的人数:135+96=231 综合列式:45×3+48×2
答:三四年级一共有231人。 学生填表:
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板演 分步列式 四年级人数:48×2=96(人) 五年级人数:42×4=168(人)
少多少人 综合列式:42×4-48×2
答:四年级比五年级少72人。 |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用列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这一策略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
|||||||||||||||||||||||||||||||||
四、回顾总结,内化策略。 1.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出示课件
2.了解列表的应用,进一步体验其价值: 师:列表策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但可以整理信息,还可以统计数据、表示结果等等。 |
生1:我学会了用列表整理信息。 生2:列表整理信息清楚、简单,能一眼看出数量关系。 生3:解决问题要先整理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
1.本环节重点一是引导学生回顾列表的内容和形式,二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2.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反思交流,进一步体会了列表这种策略的特点和优点。同时为今后学习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埋下了伏笔。有关列表广泛应用的介绍,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
|||||||||||||||||||||||||||||||||
七、教学评价设计 陵阳镇南阳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
|||||||||||||||||||||||||||||||||||
|
项目 |
评 |
评 |
||||||||||||||||||||||||||||||||
|
A |
B |
C |
D |
|||||||||||||||||||||||||||||||
|
精神状态 |
1.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
|
|
|
|
|||||||||||||||||||||||||||||
|
2.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 |
|
|
|
|
||||||||||||||||||||||||||||||
|
3.发言响亮、清晰。 |
|
|
|
|
||||||||||||||||||||||||||||||
|
4.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
|
|
|
|
||||||||||||||||||||||||||||||
|
参与程度 |
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
|
|
|
|
|||||||||||||||||||||||||||||
|
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
|
|
|
|
||||||||||||||||||||||||||||||
|
3.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
|
|
|
|
||||||||||||||||||||||||||||||
|
4.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
|
|
|
|
||||||||||||||||||||||||||||||
|
5.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 |
|
|
|
|
||||||||||||||||||||||||||||||
|
参与效果 |
1.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
|
|
|
|
|||||||||||||||||||||||||||||
|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
|
|
|
|
||||||||||||||||||||||||||||||
|
3.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 |
|
|
|
|
||||||||||||||||||||||||||||||
|
4.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
|
|
|
|
||||||||||||||||||||||||||||||
|
学生姓名 |
|
班级 |
|
教师评价 |
|
|||||||||||||||||||||||||||||
|
|||||||||||||||||||||||||||||||||||
八、板书设计 |
|||||||||||||||||||||||||||||||||||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桃树:7
× 3 = 21(棵) 梨树:5
× 4 = 20(棵) 一共:21
+20= 41(棵)
|
|||||||||||||||||||||||||||||||||||
九.教学反思 1、自我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培养策略意识。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补充,把教材中分两次呈现的信息集中在一个情境图上呈现,并且还增加了多余的信息,让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改编后的情境图中如此多的信息,整理信息就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需要。学生就产生掌握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从而愿意主动掌握并运用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整理信息?怎样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考能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