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2011-08-05 11:43:42)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下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1)
教学内容:第12册83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
3、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意义
1、谈话导入:认真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你知道吗?你能举出一些整数、分数、小数的例子吗?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有哪些分类,你还记得吗?请举例说明。整数、负数和0的关系是怎样的?
2、回顾整数的意义
(1)追问:-1、-2…是整数吗?
判断:
A、自然数都是整数
B、整数就是自然数
C、负数比0小
D、负数都是整数
(2)排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个级、万级、亿级各包括哪几个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空:()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20000是由()个万组成的;49个亿、49个万个49个一组成的数是()。
3、回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你对单位“1”是怎样理解的?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填空:
(1)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桃,每份是8个桃的。
(2)某班学生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比男生少()/ ( ),男生比女生多()/ ( )。
(3)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 ),每份长( )米。
(4)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 () 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0份是()/ ( )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00份是()/ ()米.
4、回顾小数的意义
(1)你能将上面第4题中的分数改为小数吗?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组织交流思考方法,突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在单位换算中的运用。
5、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百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百分率、百分比
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作进一步思考
1、提出要求:你能在整数数位顺序表的后面接着排出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吗?
启发思考:你认为整数与小数有哪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小结:整数与小数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写数时都要从左往右一位一位写。
追问:整数比小数大吗?大于0小于1的小数有几个?
2、讨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
(1)一堆煤,第一次运走37/100 吨,第二次运走74/100 吨,第一次运走的是第二次的50/100
(2)东方小学的操场占地85/100公顷,大约相当于整个校园面积的49/100。
启发思考:你能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吗?
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3)提出要求:先填一填,再比一比
3/10=( )/100=(
0.3=0.()()=0.()()()
从中说明了什么?
三、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3题
1、完成83页的第1题
(1)学生填写在书上
(2)你是怎么想思考的?
0.5=
2、完成84页的第3题
先说说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出:“23:00”不表示数量的多少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数分分类。
-20
正数有:
负数有:
2、 6:5=
(
3、有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是合数中最小的奇数,百位上是自然数的单位,小数部分的百分位上是最小的素数,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4、11/13的分数单位是(
5、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6、20吨比25吨少(
7、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55,若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的新分数约分后是,原分数为(
8、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5,乙数是两数和的(
9、一个自然数的末尾加上两个0,所得的数比原数大396,这个自然数是( )。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84页第4题
2、完成相应的补充练习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本课时内容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概念较多,对于大部分内容学生都已遗忘,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系统整理,使学生将以前所学的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整理一下内容:
1.整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零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2.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表略)
4.整数、小数的读、写。
(1)读整数时要注意从左往右,一级一级读。读万级或亿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万”或“亿”。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0,但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写整数时要注意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2)读小数时要注意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照顺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写小数时要注意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5.正数和负数。
像+4、+7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7、-947这样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时小数的性质。利用小数的这一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7.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8.整数、小数的改写。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需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加上“万”或“亿”字即可。
9.整、小数取近似值。
一个数能准确表示实际事物或事件的数量,称为准确数。与实际数相近,但比准确数略多或少一些的数,称为近似值或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是取近似值的通常方法。所谓“四舍五入”,就是要根据被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来决定尾数的“舍”或“入”。
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还有“去尾法”和“进一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10.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约分和通分。
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约成最简分数。
通分是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11.百分数。
课前思考:
看了孙老师整理的概念,感觉很有条理很清晰,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很多知识点都有遗忘,所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交流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关于小数的性质,要让学生知道是在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小数点”的后面,其次,在表示精确程度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课前思考:
这节课涉及到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方面的一系列知识,比如整数的分类、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性质、数位顺序表、进率、位移规律以及这些知识之间一系列的联系与区别等。这些概念许多学生回忆起来都很困难。另外,这节课还有数的编码问题,学生在认识上会有些困难,还有第2题,教材上只有几个单位的换化,但是复习时,却要回忆一系列的单位及其进率。教材的习题都是以点带面,在高教导的设计里进行细化与丰富,毕竟是复习课不是练习课。
提供一些练习:
一、填空
1.
3.6千克=(
3700千克=(
2.小数点左边部分叫做(
点左边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3.
把1.6扩大100倍是(
4.
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
二、比较大小(填“>”、“=”、“<”).
10001○9999
○0.44
三、判断.
1.
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
2.
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3. 在0.4与0.6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4.
整数都大于小数.……………………………(
四、挑战自我:
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44,如果分子、分母都加上4,所得的分数约分后是,原来的分数是(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了总复习的第一课时,从复习结果看,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文字概念记不太清了,所以今天布置回家作用作业时,提示学生回忆下一节课的一些概念性质等内容,这样不至于上课时大部分学生总是瞪眼,影响教学的节奏,有备而来,应当好得多。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感觉学生有点茫然,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生,虽然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但都遗忘的差不多。比如,求“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每段长是6米的多少”这一类题目从五年级到六年级都反复出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不错,但是个别学生还是搞不清楚,还是要加强辅导。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4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5-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数的读写、改写和大小比较,进一步明确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数的读写、改写和大小比较,进一步明确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多位数
1、复习数的读写:出示第84页上第6题,要求学生写出这些数。
补充: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百、5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2、复习数的改写
说明:一个比较大的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请你将上面这些数分别用“万”和“亿”作单位进行改写。
学生独立改写,集体校对,回忆改写方法。
3、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说明: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请你将上面这些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2)练习:把199163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3)第85页上的第9题:先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指名回答。
(4)第85页上的第8题:先读题,理解要求,思考怎样算每户的拥有量,再口算,并将结果按要求取近似值填入表中。指名回答。
二、复习奇数等概念。
1、将1、2、19、30、75、368、100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复习认识:(1)将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2)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1、素数和合数三类。
2、口答: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20以内的素数有哪些?合数呢?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有(
3、将24分解质因数(
4、练习:第85页上第10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5、补充
(1)35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
(2)A=3×5×7;B=2×3×7,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有一蓝苹果,如果2个2个数,还多1个,如果3个3个数,也多1个,这蓝苹果至少有几个?
(4)有3段钢材分别长30分米、35分米、50分米,要将它截成一小段一小段而没有多余,至少可以截成几小段?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在教材的总复习这一部分,提供的复习思路是清晰的,提供的复习题也是较为典型实用的,但由于第一大部分有关“数的认识”所涉及到的数的概念相当多,所以还需要我们联系学生学习情况,将所要复习的这些内容作适当分解和重组。高教导在前一课时中主要复习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在本课时中主要就数的改写及数的整除中涉及到的倍数、因数及偶数、奇数、合数、素数等内容进行复习。这里还需补充2、3、5的倍数的特征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
复习内容的学习难度比前一课时有所增加,所以除了讲清每一个概念外,更主要的是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内化。针对复习难点,我补充以下练习:
1.一个三位数2□□,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三位数的末两位可以是哪些数?
2.某市汽车站1路公交车每隔6分钟发一次车,3路车每隔10分钟发一次车。早晨6时,1路、3路公交车同时发车,问经过多长时间1路、3路公交车又同时发车?
3.王老师的小灵通号码是一个八位数,如果从左往右数,第三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第四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第六位上的数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其余各位上的数都是偶素数。你知道这个电话号码吗?
4.把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
5.求出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8和24
课前思考:
每次看了孙老师发的帖子,就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好象有点被动,懒于思考,也懒于探索,也没有想的那么深,钻研的那么透。事实上教学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其实在六年级上学期我也帮学生整理归纳了素数和合数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些内容,不知道学生还能否有些印象,但从学生之前学的效果来看,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我将它分为3种情况:一种是倍数关系,一种是互质关系,一种是一般关系(提倡用短除法来做)。但是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仍然需要加强练习。
课前思考:
“数的认识”第二课时,主要是读数与写数和小数的一些性质与规律的内容,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结论(比如读写数的方法的描述)的完整概括有些困难,对于教材中的练习题,由于难度不大,学生的练习效果应该不会糟糕,教学时重点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高教导和孙老师增加的补充题,适当增加了点练习难度,让课堂多一些味道。
课后反思:
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来看,单单求一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经过复习都能掌握,但是在求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就遇到了困难。其次,把奇数、偶数、素数、合数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学生的判断就有错误了。书上的内容确实很简单,对学生来说基本没问题,但在做补充习题第4小题时,要求用下列所有卡片组成符合条件的小数时,两个班都有一部分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把所给的卡片全部用上,尤其是在填写最小的两位数时,不少学生写了0.25。仔细回想一下,在五年级也遇到过类似的题目,学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复习课反而让我感到比上新课来的困难些,仍然需要和学生一起努力。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读数与写数和小数的一些性质与规律学生掌握的还行,主要问题出在 “倍数、因数”方面的知识,这个地方的概念比较多,虽然布置学生复习了,但是实际教学时学生还是有些生疏,新教材中就没有用“整除”这一概念来说明“倍数与因数”的意思。看来,抽空一定要把前面的教材翻开来看一看。
课后反思:
本课时复习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很多学生对于因数、倍数、素数、合数等内容已遗忘得差不多,所以在今天的课上先重点复习了这些概念,然后逐一完成相应的练习。复习过程中,我较多地关注了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对于这部分内容没有真正理解,结果就在练习过程中屡屡出错,特别是应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是不知道该如何思考。抽空还是要辅导这些学生,否则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会更大。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6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1-14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等互化
表格出示:给出其中一种,要求转化成另外几种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说明转化方法。
0.35
二、分数、小数有关性质及其关系
出示:12÷(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填写时从哪开始思考?运用了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第86页第12题
独立完成,说明填写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第1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大,越来越接近1.
第2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小,越来越接近0
2、第86页第13、14题
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
四、补充练习
填空题
1.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2.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
3.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
4.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5.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6、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7.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8.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
9.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
最大的小数单位与最小的质数相差(
A.
1.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
A.
2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A.
增加100倍
4.
3.999保留两位小数是(
A.
3.99
5.大于0而小于1的数(
A.一个也没有
判断题。
1. 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
2.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3个0,原来的小数就扩大1000倍。
…………………………(
3.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4.
1.666是纯循环小数。……………………………………………………………
5. 两个不相等的数,它们的和一定大于它们的差。………………………………
(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这节课的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少,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的互话可以让学生适当的进行总结。在完成书上第14题时,也可以让学生求一下圆心角的度数。高老师补充的习题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再安排时间交流,感觉复习课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得采取点措施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思考:
1.本节课侧重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的排列规律的能力,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使学生在估计和验证的过程中锻炼估计数的大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方法价值。
2.复习第11题时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指名学生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并适当总结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3.第12题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填空和思考,认识到:第(1)题中的小数,后面的总比前面的大,而且越来越接1;第(2)题中的分数,后面的总比前面的小,而且越来越接近0。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数的排列规律的能力,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4.复习第13题时,学生估计是有一定的难度,也比较容易产生分歧。教学时不必急于提示答案,可以让学生先把自己的估计结果在图中标出来,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5.复习第14题时,先让学生说说小华家的几项支出中最多的是什么?排在第二位的是哪项支出?如果用分数表示,该项支出占总支出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在图中标一标。
课前思考:
本课时中需要帮助学生复习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借助高教导补充的这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对以上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课堂上还要针对学生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针对学生分数意义和百分数意义学得不太扎实,我想可以补充这方面的练习。如:
小李、小刚和小红进行一百米决赛,小李用了0.3分,小刚用了1/4分,小红用了17秒,(
加工同样一个零件,甲要7/1`5小时,乙要11/12小时,两人相比,(
已知4/5>7/(
5÷12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3.48,这个数最大是(
在x/5(x为自然数)中,当x(
课后反思
今天的复习课,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借助教材“数的认识”中“练习与实践”部分的第11题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然后再集中练习了其余的习题。一节课的练习量应该说比较大了,所以高教导设计的这些练习都没有时间了,要在后面的课中挤时间出来练习一下。
从学生练习情况来看,第1题这一类型在数轴上填写小数、分数的练习,学生也很容易出现错误,错误原因是对于小数、分数的意义理解存在问题,以后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第10题这样的练习也是学生容易做错的,如第1题要求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些学生没有掌握方法的话就会遗漏或重复。随后在摆出的这些两位数中寻找素数、合数、奇数、偶数时,个别学生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在后面的复习中还要不时复习这部分内容。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题目比较多,学生也没来得及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题目,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关于“纯小数”这一概念,我以前没有和学生提过,所以基本上学生都不了解。每次看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和补充的题目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自身的不足,就像这个“纯小数”的例子。就借此机会和学生讲解了一下“纯小数”和“纯循环小数”的区别。但让我欣喜的是有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概念,确实,很多时候我低估了学生的水平。
“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在复习回顾的这一阶段中,我想很应该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生,实在是很郁闷!
课后反思:
学过老师们的课前思考与课后反思,觉得由于自己对数的认识的复习的条理自己不是很清晰,因为有很多知识点是交错纵横的,所以没有按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来设计复习过程,可能多多少说影响了组内老师复习效率,很抱歉。然而,在做练习时,教师要将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进一步整理拓展,比如:结合a+1=b,说明a和b是相邻的自然数,它们是互质关系,互质关系除了相邻自然数还有1和任何自然数、还有质数与质数,除了这些外,还有是要看情况的,比如合数与质数也有互质关系的,比如2和9,还有合数和合数,比如14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