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散记(图带文)——之二:凯恩斯和布里斯班

标签: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旅游文化 |
分类: 我的文章 |
澳大利亚的国旗,左边是英国旗帜加一颗七角星,右边就是南十字星
(南十字星就在那棵大树的上方,正南方向就在右边第二棵小树那里。而大树左上方最近的两颗亮星可以作为参照系.它们之间直线的中间垂直线延长,到南十字星首尾两星直线的延长线的交叉点,就是正南方)
感觉到是在南半球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四月份,从气候上说,应该是夏天结束,要从秋季过渡到冬季去。但那里的人还是把最热的一月二月份叫做spring,把稍稍偏凉的六月七月份叫做winter。
生活在南半球,毕竟跟在北半球有所不同。平时生活中好像并无感觉,但还是有那么几点会被注意到。
首先是,越往北方走天气越热,反之,越往南方走越冷。我们到达悉尼,正是秋色宜人的季节,但去了北方的凯恩斯后,就觉得不是春秋,而是夏天,非要短衣短裤地才舒服了,再到靠南的墨尔本,一早一晚还是透着一丝凉意。
其次是,太阳依然从东方升起,到中午会稍稍偏北,到晚上依然从偏北移到西方下落。
再是,到了夜晚,当我们眺望星空时,会发现跟在北半球看到的星辰图有很大的不同。仰望星空,所见的是一个个陌生的星座,而一些本来熟悉的星座,也改变了位置。其实应该是我们观星人的位置变了,星座依然还在那里,你看过去的角度不同了。能在中国看见的北斗七星,这里见不到,因为北斗星的角度已经被地面挡死。
记得那一天看月亮,阴历是二月廿五,一弯明亮的残月挂在空前,但那残月不像在中国见到的那样是“C”,而是两个弯钩朝上的“︶”。不禁使人想起了刘欢唱的一首歌中的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澳大利亚这里最著名的星座是南十字星。它的形状,人们可以在澳大利亚的国旗上看到。澳大利亚的国旗,左边是英国旗帜加一颗七角星,右边就是南十字星。我把这个星座的星相想象为汉字“卞”:上面点上有一颗,一横两端各一颗,竖底下一颗,都比较亮,而右下的一点那颗比较暗。跟北斗星有指北的功能一样,南十字星有指南的功能:以上面点上的那一颗和竖底下的那一颗之间的距离(从地球上肉眼看去的距离)为1,向下延长4.5倍的距离,就是正南方。
很久没有看到如此明亮的星空了,何况还是在南半球。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夏天纳凉时,在院子里看银河,辨认牛郎织女星……
从悉尼飞往凯恩斯的飞机上
空中拍摄到的彩虹
布里斯班市的河北岸:商业区
为布里斯班世界博览会而建的文艺表演场地,居民免费活动的地方
南岸文化公园
以上两幅都是北岸
布里斯班街景
街头卖艺者
在布里斯班,很多的鸟都不怕人,这只鹤堂而皇之地来到了食品店前.等吃呢!
在国外,难得一见的孔子像,在布里斯班的文化公园内,我手中拿的是一片豆荚
准备去潜水,先在淡水游泳池做一番练习,如何换气,如何在水下做手势……
摸到了一个水母(?),小黑鱼从边上游过
大鱼从眼前一晃而过,待伸手去摸,已经晚了
回来了,才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昆士兰 州的车牌,白底红字,上书"阳光之州"
从袋鼠角鸟瞰布里斯班
这是一个摩门教的教堂
超市中的蔬菜,价格便宜
热带水果,有的还真叫不上名字来
与土著在一起,他们现在专门在旅游点为观光客做表演
土著的一种乐器
仔细看,莲叶上还有一条小蛇(一头大一头小,反正不是大蚯蚓)。
我要乘坐的直升机,上去之前,先来一个"走你"的航母style
直升机上的仪表,我很幸运地坐在了pilote身边,左下是我的右脚,右下是他的右脚
空中看大堡礁的“绿岛”
(绿岛以及附近的浅海,全是珊瑚礁)
海中的珊瑚礁,从空中也看得一清二楚
(直升机返回陆地时,看到的海岸线)
大声喧哗是否坏习惯
澳大利亚的旅游业很成熟,我们一行跟其他中国旅游者一样,享受的是普通澳大利亚国民和其他各国平常旅游者一样的待遇,没有丝毫特殊的例外。我说特殊,指的是特殊照顾或特殊歧视。
在澳大利亚旅行期间,每到一个景点,都发现有很多的中国游客,多是成团的组织来的,看来大都素质不低,例如,根本见不到有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和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中国游客。兴许是到了外国,格外注意了一些,也可能不敢造次。乱扔垃圾的只见过一次,是在海边,有人冲洗完脚上的细沙后,把擦脚的纸巾往不远处的垃圾筒扔,没扔进去……
要说小毛病,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公众场合大呼小叫。无论在机场,在商店,在餐厅,在宾馆,总是那么好一些中国游客不顾旁人,大声的喧哗,高声地喊人,或者放肆地大笑……我想,这些小毛病,改起来恐怕很不容易了。我们中国人可能会觉得,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和在公共场所抽烟等行为确实是坏习惯,但在国内大家都在做,不见有什么罚款和处理,所以就自觉地学坏了,而大声说话不是什么坏习惯,所以即便到了国外,还是经常可见。我团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子,典型就是个大嗓门,不分场合。高音喇叭简直就没有停止的时候,在飞机上,在景点,在餐厅,总能听到她的嚷嚷:“快来,这里有XX,”“瞧,这是我拍的照片,不错吧!”“刚才有过去了一个XX,你没看见……”我本来觉得这女子只是个爱说话的人而已,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的,她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公众场合的意思,无论哪里都以为是在自己家里(chez soi)呢。我们团里有一个年轻的知识女性,在广播电视台工作,特爱说话,时时唠叨,但她几乎就没有过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过,我想,她肯定知道,大声喧哗是个坏习惯。
看来,文明不仅要靠教育,更要靠熏陶。你在新加坡、澳大利亚住上半年试试,坏毛病都会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