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遗弃物 = 炸弹

标签:
炸药恐怖巴黎安检杂谈 |
分类: 我的文章 |
可疑遗弃物 = 炸弹
——不明物件的危险性
今天,你若在法国的公共场所捡到了一个什么包,千万不要认为是什么天上掉了馅饼。
你若是捡了包,你该想到要去的地方不是失物招领处,而是马上报警。
报警就是报警,不是报告警察叔叔,你在马路边捡到了一分钱,或者捡到了一万欧元,而是报告警察,发现了一个疑为炸弹的不明物件。
随着世界范围的恐怖行为升级,反恐怖行动也在步步升级。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上海为了办好世博会,全就加强了安保措施。即便在奥运会结束两年后,在北京每次坐地铁时,还是都要机器检查随身携带的包,就更不用提上火车了。上飞机过安检时则是连水都不让带。
接二连三地,法国最近遭遇了多次不明遗留物件的威胁,每一次都是虚惊一场。先是在举世闻名的艾菲尔铁塔,有人发现了一个包,于是所有观光客被请迅速请下铁塔,警察加狼狗加精密仪器,一起行动,发现是个普通的旅游包,不知是谁丢失了;再有一次在RER的圣米歇尔车站,有发现一个无主的包,保安人员如临大敌,立即疏散过道的人,致使严重影响上下车乘客的流动,当然也影响了正常交通,结果,过了一会儿,两个黑人小伙子过来认领他们的包,说是刚才有事情离开了一会儿。后来,又有一次,巴黎郊区某车站动车组的铁轨上上发现了一个包,起形状酷似液体炸药,这个月台,连同附近几道月台全都封锁起来,任何人不得靠近。整整两个小时之后才解除警报,原来是洗发用的香波,还是一场虚惊。
我自己就碰上过两次虚惊一场的场面:一次,与夫人一起刚参观完犹太人生活文献资料中心,下了地铁7号线的玛丽桥站,刚进月台就赶上一列很空的列车。正在庆幸运气不错时,却发现车一直就停在站里不动了。过了一会儿,广播通告说,前方正在处理某一件疑似爆炸物事件,列车要等一段时间再开。我们等不及,只得换到附近的另一条地铁去(巴黎的地铁站分布密如蛛网,差不多隔三四百米就会有一个站)。还有一次,也是类似情况,火车迟迟进不了站,到了站台上,发现四处都有荷枪实弹的军人和警察,在那里执勤,想必已经如临大敌了。
这件事,我想在中国不太可能发生,你只要离开自己的旅行包一会儿,可能就会有小偷盯上,下手,甚至拿走。当然,也有可能有人会大声喊叫:“这是谁的包啊?这是谁的包啊?”然后想办法找车站人员寻找失主。出租车上发现乘客丢的包,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拾金不昧,失主大为感动,一谢再谢;一是等失主发现已经太晚,司机把它给咪了,失主如果没有记住监督电话什么的,只得自认倒霉。
其实,安全的概念这时候是最重要的,此时此刻,你根本就不要考虑别的,什么学雷锋做好事,什么拾金不昧。而应该大喝一声,无主异物,有危险!
你想一想,检查了半天,什么事都没有,岂不耽误大家的工夫吗?不,在价值判断的对比上,人的生命还始终是第一位的。
那么,干脆实行公交全面安检得了?但,这也不行,一是不现实,其次也不必如同惊弓之鸟,当然,更重要的,自由的原则不得被侵犯。于是,警方和安全保卫部门,就得微妙掌握分寸。我坐地铁时,就不时听到广播说:“乘客们,为了大家的安全,如有发现无主的物件,请迅速通知警方或安保部门。”据说,2010年以来,法国警方已经有402次发现可疑遗弃物
我在北京的地铁中看到过一种闷罐子一样的物件,不少人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我好几次“很聪明地”解释说,应该是个保险罐。把不明物件扔进里面,先把罐子封死了再说。万一是炸弹,在里面爆炸不会影响到外面,因为它皮厚。万一不是,也可以缓一步再说,拿到别处再作处理。
那一天赶上欧洲遗产日,我前往左岸的瓦雷纳街参观法国总理府。排队进门要过安检,那阵势令我回想起在北京进人民大会堂的严谨细微。过了安检门,以为没事了,谁知道一个宪兵要求我拿出背包中的水瓶,让我喝了一口随身带的水。我明白,那是要证明确实是水,不是液体炸药,也不是什么能毁容的硫酸。不过,令我又有不解的是,他另外还让我把照相机拿出来,打开一下。我心里想,莫不是参观总理府不让拍照?
错也,他只是让我自己检验一下,经过安检门之后,并没有影响照相机的功能罢了。安检当然重要,但温馨的人文关怀也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