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散记(续八)——三语的北京奥运会:法、英、汉
(2008-08-22 08:32:30)
标签:
北京奥运会散文杂谈 |
分类: 个人日记 |
奥运散记之(续一)到(续八)已并入奥运散记本文
8月21日
我注意到,在奥运会的正式场合,如开幕式(闭幕式也应如此)、各项比赛的颁奖仪式上,现场播音员都要用法语、英语和汉语重复广播。
为什么是这三种语言?
汉语是东道主的语言,自然不必说,是应该说的了;英语是最通用的国际语言,也不用费话,是要说的。而法语,倒是可以费几句口舌,谈一谈它的。
《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规定: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如果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国际奥委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法语。在法国贵族顾拜旦倡导下建立的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初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法语。现任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是比利时人,也属"法语人口"。如此看来,奥运会上说法语是理所应当的了。但也不尽然,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法语在奥运会中的地位实际上有所下降。
为维护法语的地位,2007年,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以落实《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的规定。这几天,我们确实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看到了法语、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播告
在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后,包括拉法兰在内的国际“法语人士”对北京奥运会使用法语的做法感到很欣慰,认为,这是北京实现了奥运会使用法语的郑重承诺。
确实,在奥运会上说法语很有必要,不仅在比赛场馆内方便了说法语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而且通过实况转播,可以在世界上赢得数以亿计的知音。
另外,随便说一句,法语、英语和东道主语言三重播报,应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但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只使用法语和英语,因为英语就是东道主的语言。而在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则用了四种语言,除了法语和英语,还有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因为巴塞罗那地处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而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的一个大民族。这就好比,假如有一天(假如真的有一天?!?!),奥运会要在中国的乌鲁木齐举行,使用语言中恐怕就要加上维吾尔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