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人多便秘(纯中医文章,慎入)

(2012-03-06 12:54:14)
标签:

便秘

中医

承气类

健康

    便秘(Constipation),定义不用解释了吧。严格意义上讲,便秘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疾病都见便秘,比如西医学中的肠梗阻。我见过一例直肠畸形患者,也是以便秘为主症的,如果不用甘油来润滑,根本不能排便。对于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摄入膳食纤维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便秘”只是这种症状,前提是经检查无器质性和神经性病变。

    今人多便秘,很大一部分是情志因素所致,与“气”的运行密切相关,长期情志不舒、久坐少动,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今人常受旅途劳顿,食无定时,憩无定所,也可导致气机逆乱而秘。古人多泄泻啊。几千年来,病也是在变化的。

    以上简单分析了功能性便秘最多见的病机。病因可以有很多,在这不一一说明了,你们都明白了。

    今天的重点是功能性便秘的证治分型。我想你们应该很清楚,看我以前的文章,我分的证型更细,多种证型可以并见。我习惯这样。还有得啰嗦一句,以后别说“上火长痘”了。这让我觉得我写的文章一点用都没有。

    一般来讲,中医学讲便秘分为:热秘、冷秘、气秘和虚秘。热秘和气秘是最多见的。“腑以通为用”,不通的后果可想而知了。

 

    一、热秘类

    《伤寒论》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为峻下之剂。

    《伤寒论》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一般来讲,调胃承气汤最常用。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在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热秘类里主方还是《伤寒论》阳明病篇中的三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最常用,可加减。小承气汤可加量服用以观察效果。《伤寒论》中偶见“大承气汤主之”这句话,可见其病严重程度。应用大承气汤一定要慎重。

    关于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区别,在这不做论述,各位同行都很清楚了。简单说来,热和糟粕相结,热重者宜调胃承气汤,燥屎重者宜小承气汤,热和燥屎都重者宜大承气汤。但是规范的比较三承气汤至少可以写6000字以上。《金匮要略》中也出现过大承气汤证,还有阳明脉的问题,是否见谵语的问题,还有潮热问题,等。

    根据《伤寒论》原文总结下三承气汤在症状上的区别:大承气汤主症见燥屎、谵语、潮热、腹部实坚痞满、手足湒然汗出,不能食,脉迟。小承气汤见大便硬、腹大满,能食,脉滑。调胃承气汤见不大便、腹坚而满,蒸蒸发热、心烦。

 

    《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丸证也是属于阳明病范畴的,但是不是单纯的阳明腑实证。原文可见,麻子仁丸主证有趺阳脉浮而涩,小便数。证治分型讲就是脾约便秘,也可以说是胃强脾弱证。脾虚,不能替胃行其津液,胃强,脾反被胃所约。这一点,我希望都注意。其实一般便秘吃麻仁胶囊是可以的,但是只是缓解。中医不讲“对症下药”,我们是“对证下药”的。仅有少数医书是见是证即用是方。

     宣白承气汤证,把这个放在这,我总觉得有所不妥,因为宣白承气汤的主证并不只是便秘,更主要的还是肺系疾病。但是肺与大肠相表里,可见便秘。《温病条辨》卷二,宣白承气汤主治阳明湿病,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宋老师说过用宣白承气汤的病例后,我也用了一次,效果甚好!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阳明病见舌上白苔者,应该考虑用小柴胡汤。

 

     二、冷秘

     阴寒内盛或者阳虚,导致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职。

     济川煎证。济川煎出自于《景岳全书》,主治肾阳虚便秘。主证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景岳全书》载:“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济川煎证也可放到虚秘里面讲的。

     冷秘实在少见。若见脾肾阳虚证,则考虑用《注解伤寒论》中的附子理中丸加减。但是脾肾阳虚证见便秘的很少,大多都是泄泻。胃肠安丸证也是,大多都是泄泻,偶见便秘,因为有巴豆,所以也可用。胃肠安丸治疗泄泻是通因通用。

 

     三、气秘
     气秘这个,我觉得可以不药而愈。情志问题、饮食问题和休息问题调理好了就行了,总之一句话“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气秘其实也可和热秘并见,调胃承气汤或者麻子仁丸加减,具体加减要看症状和体征。还是那句话,中医的灵活性不为外人道也。调畅情志无非就是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等。适量运动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至于大早晨起来就喝一杯白开水的做法,是有悖于辨证论治的。设想下,如果一个寒湿内盛的人长期喝下去会怎么样。我不脾虚,我也不便秘,但是我习惯早晨起来喝咖啡,当然不是美式咖啡啦。不过我这种过激行为,你们还是不要学的。还有就是过食肥甘厚味,有热也有气郁。中国人的肠胃就是受不了那么多动物蛋白和脂肪的。

 

     四、虚秘

     除了之前说到的肾阳虚便秘用济川煎。还有脾阳虚便秘、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等。

     黄龙汤证。该黄龙汤出自于《伤寒六书》。主治肠胃燥热,气血两虚。下利清水,神昏谵语,腹痛拒按,身热而渴,神疲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沉细数者。方中以大承气汤之大黄、芒消、枳实、厚朴荡涤胃肠实热,急下存阴;人参、当归双补气血,扶正以助祛邪;桔梗宣肺而通大肠;生姜、大枣、甘草和胃气而兼调诸药,共奏抉正攻下之功。

     温脾汤证。温脾汤出自于《千金要方》,主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增液汤和增液承气汤证。同是出自于《温病条辨》里的两个方子。增液汤中大剂量用玄参、麦门冬、生地,以清热凉血,补阴润燥,用于肠燥津亏便秘,也可以用于阴虚便秘。增液承气汤方含增液汤加大黄、芒硝,增强了泻下通便力。

     很明显,增液汤和增液承气汤的便秘是以大便干燥为主的。但是我们看《伤寒论》第238条的大承气汤方有“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脾虚的时候才见这种症状,所以不能盲目地用攻下之法。你们中间肯定有人有过这种经历吧。它并不是像三承气汤那样完全的实证。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少阴病急证时,需要急下存阴时那必是用到三承气汤,具体用哪个就看症状了。

       

      额!总觉得今天文章写得仓促,有时间再写吧!而且这个方子讨论的问题太多了,三承气汤要命啊,有问题请去请教胜楠同学吧!http://s.xnimg.cn//imgpro/emotions/ali/50.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