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心情

标签:
文化传承感怀历史寻找年味寻找记忆文化 |
分类: 旅游散记 |
凡是来上海的游人,都会惊叹上海的今昔巨变,用沧海变桑田来形容,可以说毫不夸张。单从城市的建筑来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巍巍然地直指云天,构成了没有温度和绿意的一片片“森林”,生生地给人一种高峻、冷硬的距离感。这种变迁,大大减少了百年上海的暖意与风情,也让传统的中国年失去了旧时的淳朴、亲和、舒心的味道。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为这样的变化深感遗憾和失落。
虎年前夕的夜晚,徜徉于上海的老城隍庙、外滩和南京东路,我寻找儿时街巷的年味、城市的喜气、心情在发现的惊喜中起伏。走在城隍庙的古街上,一排排红灯笼在夜色中散发着暖暖的光晕,让幽幽的小巷平添了祥和的气息,给人一种安稳、恬静的感觉;九曲桥畔,一串串的珠灯妆出了一树又一树的金枝玉叶,一条条的“霓虹彩线”曲曲弯弯地剪出了古建筑的飞檐翘角和雍容华贵的身影。“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色,让人恍如隔世,仿佛进入了古时皇家宫廷、名门望族的节庆庭院,年味十足且气派非凡;从湖心亭茶室里传出的不绝如缕的丝竹之声,十分贴切地传递着过年特有的悠闲、喜庆的味道,听来感觉特别的舒心畅意、鲜滋乐味……
只可惜,随着夜色的浓重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多到了如流如潮,虽然是热闹之极,但游玩的兴趣却大打了折扣。我只好选择离开,沿着南外滩朝南京东路走去。漫步于外滩“万国建筑”群中,望着一幢幢在大型射灯的光柱里,或明黄高贵、或冰蓝清丽、或雪白纯洁的大厦,我发现白天罩在建筑上的历史云烟,此时幻出了朦胧的意境。这意境,让建筑变成了琼楼玉宇,那斑驳迷离的光影亦把街市衬托的流光溢彩,一下子让人难分天上人间。如梦似幻地走在马路上,感觉天空格外地高、星月格外地亮,心情格外地爽,孩提时对生活的童真感悄悄地滋长了出来……
我不得不感慨:历时三十多年的上海灯光工程,难能可贵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风韵。让人们在灯光中重温旧时的记忆和感觉,亦不愧是一件与传承文脉有关的事情。老上海人和游客,尽可以通过霓虹和灯光重新触摸到百年上海那温暖、绵厚的气息和质感,重温“十里洋场”的繁华与情调。从而从视觉到精神层面感觉一个既现代又悠久的上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