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的日与夜
标签:
旅游湘西芙蓉镇米豆腐永顺 |
分类: 驴行天下-鄂湘渝 |
其实原本计划的湘西并没有张家界,而是深入德夯、里耶、永顺等大山深处的古寨旧里,只是没想到一番研究下来,瞬间就没了任何兴致,且不说那些同质化的古街陋巷,但凡有一点名气的地方,都被圈地成景,门票之贵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就拿最期待的老司城来说,本来也就是个保存一般的遗址,新近捆绑申请成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竟然也飞涨到150+?!所以有时候真的觉得,在中国哪里还有什么世外桃源,不过只是书中的一厢情愿罢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既然以湘西之名而来,总归要留个念想。虽然我一直在德夯和芙蓉镇之间徘徊不定,但小伙伴们基本都坚持去芙蓉镇。说到芙蓉镇,倒算不上陌生,但确实也没有看过刘晓庆和姜文当年拍的那部同名电影,因此情怀上并没有太多的执念,而当王村借旅游之名变成芙蓉镇的时候,内心其实也是拒绝的。
从凤凰到芙蓉镇,必须要到吉首转车。老旧的吉首车站发往芙蓉镇的班次也不多,所以超载就变得理所当然,于是只得挤在过道中的小板凳上,手脚不一会儿就麻了。邻座的学生们倒是一路兴致高昂,一直聊着东部的高铁,自豪得也是不要不要的。
颠簸了将近2小时后,芙蓉镇总算是到了,不过车站并不在古镇内,还需换乘当地的面包车。此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是芙蓉镇定的客栈,之前因为房型的问题,来回打过几次电话,本以为房东是个难搞的中年妇女,没想到实际却是一个热情的大姐,经营着一整栋农村豪华江景房。我们在这里订了两间房,但是却承包了一层楼,两个房间外由一个视野极佳的观景阳台相连,中间是一个客厅,更不用说机麻、吊床、电视啥的。
特别是晚上,坐在阳台的板凳上,江风拂面甚是凉爽,一边仰望星空,一边畅谈人生,或者光绘个天使,培养一下艺术细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生中第一次看见萤火虫也是在这里,小家伙若隐若现的光芒就这样肆意的划过漆黑的夜空。
第二天清晨的阳台外则是另一番景象,远山躲进烟云之中,江面荡出大片涟漪,舟楫往来依依,静谧而恬淡,我想这幅光景,大抵才是心中念想的湘西吧。
说完了客栈,还是回归芙蓉镇。因为没有故事加持,所以芙蓉镇最吸引我的点,其实只在于这是一座挂在瀑布上的古镇。站在客栈外小山上废弃的城楼里眺望,虽然还看不到瀑布,却也能感知这座青山怀抱、三面环水的幽谧小镇的平静生活。
当然,走近这种生活,还得循着小路,深入古镇之中。溪州铜柱是镇里的国宝,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是不可小觑,一整栋略显昏暗的展厅,便都是为它而设,只是观赏性略弱。在我国古代,铜柱的作用大抵用作疆界的标志,所以此尊国保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铭文上。公元940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最终成就此“定州之柱”。
沿着青石板路往下,穿过码头的风雨长廊,走过碧波荡漾的酉水,便来到了心念念的大瀑布前。
当然,挂在瀑布上的不止民居,还有大名鼎鼎的土司行宫。说是行宫,其实整组建筑都是建在悬崖上的,依山就势、飞檐翘角,并不像常见的宫殿一般规整气派。据说土司王之后,这里还曾被土匪盘踞过200年,就连之前大热的电视剧《湘西剿匪记》也在此取景。不过介绍说此酉阳宫建于明朝,在我看来多少还是有些牵强,毕竟粉饰一新的建筑本身,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种复原。
而土王桥以上的日常,则更多的是在老爷子贩卖的技艺中,在铜柱广场飘扬的旗帜下,在土王祠冷清的香火里,没有了潺潺流水的生活气息,流淌了再久终究也只是一个无聊的躯壳。
当然,古镇之所以为镇,还在于那些曲折的陌街深巷,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据说,电影《芙蓉镇》中的刘晓庆就是在这条街上卖米豆腐,所以街上的餐馆也大都借着电影之名,最后也搞不清到底哪家才是当年真正的原型。
我以为芙蓉镇最让人动心的时刻还在黄昏时,那些日落下迷人的色调,将整个山头也铺上一层金色,没有街上熙来攘往的游人,小镇回归静谧的日常,直到夕阳的余辉落尽远山。
晚饭后的消食,赶上古镇之夜,诡异的灯光打在瀑布上,营造出一种不合时宜的鬼魅。一路寻得的观景台,位置也是够偏,不过刚好可以从另一侧打量整个芙蓉镇。观景台的一侧,有当地剧团在排练,看着陆续有大队男男女女过来,也许晚上上演的忽悠戏码又要开始了。
走出芙蓉镇,在街角意外碰见了久违的坝坝电影,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一架长凳搭起观影的全部,无论是长者、青年,还是熊孩子,电影把大家聚在一起,或是嬉笑打闹,或是拉着家常,上演的电影也不是什么大片,传统的乡土剧,演着演着就开始尬歌,仔细听来竟然还是湖南本地的花鼓戏,看得大家也是乐呵了嘴。
前一篇:读不透的边城,平淡又炽烈
后一篇:没有阿凡达,这里还是张家界(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