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透的边城,平淡又炽烈

标签:
旅游湘西凤凰沈从文沱江 |
分类: 驴行天下-鄂湘渝 |
当走出铜仁机场的时候,其实是拒绝的,在这个几乎没有灯光的黑暗山谷里,横亘着的机场甚至还没有县城的车站大,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闪过......湘西,果然是出土匪的好地方......
灯火辉煌的沱江,是进入凤凰的第一眼,虽然已是深夜,但是霓虹闪烁的县城,依然不合时宜的点亮了一整片黑暗。因为预订的客栈位于沱江上游,所以并不需要进入古城,摸着沱江边的石板小路,便陌入街巷。客栈并不难找,可是大门紧闭,打电话也没人接听,问了问周围的客栈,竟然也都三缄其口。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客栈门突然开了,老板睡眼惺忪的看着我们,疑惑我们为何这么晚才到,我们也是一脸懵逼,因为成都过来的航班就只有这么晚一班,老板更懵逼的反问你们坐飞机过来的啊......后来才知道原来凤凰人真没把铜仁机场当一回事,虽然离凤凰不到40公里,但是人家压根就觉得那是贵州的。好吧,睡觉先。
说到凤凰古城,有个人总是回避不了的,那就是沈从文。我想大多数人对于凤凰的想象也多是源自他的小说《边城》,虽然书中的边城并不是凤凰,而是川湘交界的茶峒,但是不可否认沈先生行文间多少有些家乡的影子,是的,沈从文的家乡就是凤凰。《边城》我是拜读过的,但是可惜并没有读完,寡淡的故事总是让人提不起兴致,现在想来依稀也只记得“翠翠”之名。
沈先生的墓地就在客栈不远的听涛山上,虽早有所闻,但没想到探访的过程却并不顺利,一度沿着石板路走到了另一个山头,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沈老的墓地竟如此低调,低调得没有坟冢,甚至没有墓碑,只有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歌中唱到忠孝东路走九遍,那么花上一天时间把凤凰走上三遍倒不为过。第一遍,在乍暖还寒的清晨,踏着回龙阁的小路,沿着沱江微波轻拂的倒影,走向那个陌生却又有点抗拒的古城。
早知道凤凰是古镇旅游商业化的重灾区,但是眼前的凤凰好像并没有那种让人厌恶的熙来攘往。三两人走过静谧的石板路,庙堂里传来烟火的幽香,古塔上点缀着精致的浮雕,城墙内开出惬意的小花,鲜艳的油纸伞撑起一整条街巷。古城依旧未醒,庭院深深,大门紧锁,但乡土的日常,并没有在沧海桑田中消逝,浮躁的不过是人心罢了。
当然,最中意的凤凰依然是沱江与吊脚楼。镇远虽相似,但舞阳河水蜿蜒出的只是逼仄的窄楼;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固然千回百转,却少了些漫江碧透的姿态;而平遥、丽江、婺源什么的,则完全是其他形态的古镇了。所以只有踩着跳岩,听着潺潺的水声,环顾着两岸依山就势的吊脚楼,才算是打开凤凰最完整的视野。当然,跳岩的乐趣远不止于此,那些抬头低首间的淡定与迟疑,就像是踏着琴键,踩出一曲心底的内心独白。
如果你想撑一支长篙,泛舟而下,倒也未尝不可,毕竟当年凤凰圈地的门票,就是包含了沱江泛舟的,大概经营者也自知凤凰那些复原的故居、旧屋是撑不起上百的门票价格的。只是当古人一叶扁舟的浪漫,也被今人物化成一种商品之后,浪漫好像也不那么浪漫,就像江边吊脚楼上千篇一律的吊椅秋千一样,终究变成了一种批量化的迎合,成了攻略书上的“必玩”、“必吃”,最后发现不过又体验了一次别人相同的经历而已。
余秋雨曾说过:“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所以为了避免被丧失自我,还得去更高的山上,呵呵。小黑是在路上“捡”到的,山道上狭路相逢,小黑完全不像惯常的野狗一样扯着嗓子嘶吼,以吓退不速之客,而是默默的成了我们的向导。
东岭上的八角楼,大概是凤凰古城附近的至高点,爬起来也并不轻松,弯弯曲曲的小路,青石板时断时续,差不多40分钟才算到顶。本以为八角楼是一处废弃的观景台,结果刚靠近就发现楼里面有两个老头,悠闲自在的在里面打牌,一盏破旧的灯、一台电视机、几把椅子,构成了全部家当,敢情这是要收门票的节奏啊......果然,老头头也不抬的瞥了我一眼,说到门票10块一人......不过既然都爬上来了,总归还是要去看一下的,于是一番讨价还价后四个人25块成交。


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一阵猛爬,直达顶层,不过八角楼明显还只是个半成品,回廊啥的都没有铺设完整,到处都是乱糟糟的。极目远眺,才发现凤凰县城竟也如此巨大,古城只是沿着沱江的一小部分,更广阔的凤凰基本上填满了这片山间的盆地。当然,八角楼对于拍照来说还是太高了一点,想要拍到古城的全景,其实另有它地,这里先卖个关子。



第二遍的凤凰,在稍显闷热的黄昏前,这个时候游人渐多,已经不是清晨那个静谧的小镇,因此这一遍更多的是拾遗。避开那些熙来攘往的主街区,古城深处的背街陌巷更容易有所斩获。
走在青石板路上,泛着黄昏来临的幽光,老建筑经年累月的质感愈发澄清,透过历史的转角,是城楼的不羁沧桑,是文庙的飞檐斗拱,也是朝阳宫的鲜艳宫墙,即便是那些并不久远的岁月,依旧镌刻着时代的痕迹。
转回沱江边,古城热闹非凡的生意已然展开,就连跳岩也排起了长队。好在黄昏的光影明丽了许多,一改清晨稍显沉闷的阴天,太阳也隐隐跃出云层,倒影出一片温润的境地。
正好刚才挖的坑,现在可以补上。话说来之前就一直在网上看各种拍古城全景的攻略,机位的选择倒是很多,但是实地走下来却并不尽如人意。唯有此处,也就是东岭下的迎晖摄影之家,几番打探下来,貌似是个不错的视角,于是拉着小伙伴又一次奔向东岭。只是山下看着一目了然的地方,进入里面就变得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方向感还是不错,循着不知名的岔路,找到也不算困难。可是,这个地方竟然已经废弃,铁将军把门,甚至都没有留一个攀缘的空隙,哎,只得打道回府。没想到在山道岔路口,又意外发现了一家观景客栈,于是厚着脸皮去问前台可否上楼拍照,接着就有了下面的照片。
第三遍的凤凰,已然入夜,就连清冷的沱江,也注定了疯狂,所以晚上的凤凰,大概是最不像凤凰的时候。从一盏花灯点亮,到两盏水面成双,再到一大片晃晃悠悠灯火迷离的夜。
想来,凤凰等国内大热的古镇被诟病的最多的,大概也是那些昔日的与世无争,转眼成了把酒言欢与艳遇之城,就像城市生活的延续乃至附属,渐渐背离了古镇宁静致远的想象。之于我而言,倒并不反感古镇夜晚的喧嚣,毕竟谁也不想在一个清冷的小镇度过一个无趣的晚上。也许灯红酒绿不过是故事的开场,最有味道的还是与黑夜的对话,即便我是一个不喜欢闹的人,也不妨碍我在吊脚楼的对岸,听一曲渐渐泛黄的民谣,一点点迷惘,一丝丝忧伤,一段段惆怅,一些些彷徨,在夜晚寻找着方向。
所以,夜晚的凤凰,未尝不是与昨日的一次告别?那青石板上缓缓流过的时光,一如寒灯中微微涤荡的沱江,时光如此,不紧不慌,不消不长。
后一篇:芙蓉镇的日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