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火车带我去朝圣

标签:
旅游大城阿育他雅泰国树缠佛头 |
分类: 驴行天下-外面的世界 |
不知道是谁最先翻译的“大城”,多少有点不明就里,因为不管从意思还是读音上来说,都差距太大。我倒是更喜欢“阿育塔雅”这样的音译,一听就充满了历史的质感。大城不大,只是曼谷以北的一座小城,不过更早以前却是泰国最鼎盛时期——阿育王朝的首都。说起泰国的古都,我最早知道的应该是素可泰,虽然有着绕口的名字,但是饱经沧桑的佛像与断壁残垣,在当时看来还是相当震撼。不过遗憾的是,素可泰不管离清迈还是曼谷都太远,所以大城就成了走进泰国历史更方便的选择。不过作为一个废都的失落,有的也只是那一眼望不尽的曾经辉煌。
从曼谷到大城,乘坐火车绝对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同泰国大多数不靠谱的交通一样,泰国火车的各种奇葩事让人记忆犹新。华南蓬火车站算是泰国铁路交通的枢纽,不过看起来依然和天朝的县城车站没有太大区别。刚买好车票,就突然感觉哪里没对,转眼一看车站里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生意都不做了,然后就听到嘹亮的音乐声响起,大家都朝着国王画像方向致敬,只剩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傻傻的站在车站中间。我想说的是泰国人民真的太爱戴他们的国王,以至于后来才明白每天早上8点的致敬是每个泰国人的固定功课。
泰国的火车都是灿烂的颜色,就像泰国给人的感觉一样,永远都是阳光明媚,不过准点率就实在让人捉急。虽然我们比较“壕”的选择了空调车,结果却遇上了设备故障,所以就看到工作人员不紧不慢的检修,然后发车时间什么的完全没人Care。等到好不容易修好之后,火车才慢悠悠的上路,一路走走停停,一直出了廊曼之后,才算正常的奔驰在田野上。
至于回程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龟速的火车让80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3个小时,让人急得完全没有脾气。其实想来泰国火车的慢是有原因的,特别是在城区,火车不仅跟铁道两边的房屋、街道触手可及,还要和汽车一起等红灯,所以乘客们也都在车边靠着,随时都可以跳车,方便离开,以至于晚上到华南蓬之前,车上的人差不多都跳光了。
吐槽完奇葩的泰国火车,还是回归大城。因为就像泰国人天生的乐观一样,小清新的大城车站连厕所都可以那么萌,所以还有啥不开心的呢?
穿过车站外的村落,还需要乘坐渡船。渡船不大,装载着来往的生活。
而游览大城,还需要租车。本来是想租机车的,可是之前没有骑过,所以还是选择了自行车。大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大,所以即便是骑自行车,时间也是完全够的。
至于大城,虽说都是些遗址,但是并没有荒郊野外的隐秘,遗址也不野生,倒更像是一大片的公园,成为慵懒时光的一个理由。各个遗址散落在大城岛内,著名一点的收50B,不过泰国就是这样,门票什么的全靠自觉,因为照国人的逃票理论来说,如果认真起来找,真的是有千百条路径可以选择。
Wat Maha
That算是大城最著名的存在,标志性的树缠佛头,依旧闭目含笑,被粗壮的菩提老树根包裹得愈加紧密。大抵是之前看过太多的图片,所以想象总是会比实际更加幽深一些,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幻灭的,说好的神秘其实只在自己构架的意境中,实际却曝露在入口不远处的一堵断墙之下,没有以为的深刻。
而更广阔的Wat Maha That倒塌过,又重建过,当青苔爬满红砖,佛像身首异处,终究在战争的洗劫与时间的腐蚀中,变成断垣残壁,苟延残喘成今日的痕迹。
Wat Rachaburana还处于修复阶段,高高在上的玉米塔被一堆脚手架支撑起,坏了观瞻,也没有人在上面工作。不过并不妨碍登上塔身,近看塔顶的雕塑,粗犷中还是有几分细腻。佛塔之中据说是有壁画,只是狭窄而陡峭的梯子让人望而却步。止步于此,正好瞥见一城的碧绿。
Wat Ratchaburana最让人深刻的倒是门口的警示牌,比如站在佛像的头上是什么鬼,未免也太调皮了~
至于散落于四周的小型砖塔与立柱,只是断壁残垣间的落寞,枝丫的古树未曾参天,却扭曲出诡异的形态。
所以时间虽然凌驾于任何一个王朝之上,但是却改变不了人们生活的轨迹,因此不管是相濡以沫的外国游人,还是端坐在遗址间听老师讲解的本国学生,都让人恍然间感知人生的美妙,那种流转于世间的平淡生活。
紧挨着的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看起来则没有那么历史悠久,高大的庙堂一如东南亚佛寺的巍然壮丽。寺内供奉的巨大青铜坐像,据说建于15世纪,曾经立于户外的风霜雨露,终究换来信徒共筑的庙堂之上,也算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一河之隔的Wat Phraram则是另一片遗址,佛塔在上倒影河中,成荫的绿树虽是清幽,却未必有太多凉意。终究没有步过对岸,因为审美疲劳症又犯了。
刚好遇见骑大象的队伍迎面走来,我想如果没有那纷乱的电线,也许数百年前的大城大抵就是这样的景象吧。
Wat Lokayasutha应该不能称作寺,因为它除了一座塌了一半的塔和大卧佛之外,基本已是一片蔓草,没有任何建筑物的存在。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小时候必玩的街机游戏《街头霸王》泰拳王Sagat关卡中的背景原型便出自这里。虽然当年很少选用这个角色,大抵因为角色是反派、招数不够酷炫,但是那个充满禅意的场景还是记忆犹新。现实中的卧佛像被露天放置着,披着一身黄袍,算不得特别庄重。追溯历史,其实卧佛也不是露天的,只是原有的佛殿毁于战争,泰国人也懒,一直没再修一座大殿,就让佛像这么露天敞着。
Wat Chai Watthanaram虽是LP上大城首选的推荐,但是离中心区有点远,所以去的人并不多。从Wat Lokayasutha辗转而去,在各种乡村小路间穿行,不仅邂逅Chedi Sri Suriyothai这样别致的佛塔,中途还遇到泰国军队的小哥,一番搭讪问路,竟然直接从军营旁边穿过。
大城边静静的湄南河,早已没有曼谷时的波涛汹涌,就像ATM机旁午休的汪星人,闲适得让人昏昏欲睡。
好在目的地没有让人失望,不枉费这一路的辗转。作为大城最为壮观的遗址建筑,Wat Chai Watthanaram保存得相对完整,不用在断壁残垣间凭吊,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片让人着魔的建筑群。众塔围囿的须弥山,中心佛塔独立天高,黄昏前的阳光不算炽烈,没有让人睁不开眼的大逆光,一切显得熠熠生辉。
踏入围墙之中,沿着规则的路径转塔而来。佛像自然是残缺不全的,大城遗迹中有太多无头的佛像,就像没有灵魂的主,等待众生的超度。小鸟肯定体会不到这种无奈,不然不会栖居于这片死寂的遗址之中。
倒是结伴游玩的小和尚,带来了一丝鲜活的色彩,嬉笑打闹间,全然没有出家人固有的深沉。我想小乘佛教大抵是没有大乘佛教那种拯救世人于水火的渡人之姿,既然自身修行才是入佛的宗旨,那么这些经过的残缺,也许只是存在的不同状态而已,所以在这里也不存在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佛教故事,什么一代大师,立下宏愿,复兴某某寺那样的慷慨激昂。
所以大城的最后一眼,依然是那种波澜不惊的平静,无论是夕阳下的湄南河还是暮归的车站,淡淡的小城总是能让浮躁的内心找到一些平和的存在。
最后上一些细节,合十的米其林玩偶、自制的简易冰淇淋、冰冻过不算甜的椰子还有华南蓬外好吃的炒饭,算是留给再去大城的一些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