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2014-11-13 22:45:57)
标签:

水月观音

华严洞

茗山寺

安岳石刻

圆觉洞

分类: 驴行天下-四川盆地

【空山静寂又见佛】

 

最后两天去到了安岳石刻
所谓即行即思、即心即佛
也算是本次旅行的压轴之作

 

从资阳出来
高速路持续着无车的状态
一路飞奔至乐至,转行319国道
国道弯急车多,只能耐着性子驾驶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窗外一闪而过的除了田园屋舍外
更多的是漫山遍野的柠檬树
安岳是柠檬之乡,怎一个酸爽啊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抵达安岳已接近中午
安岳老城与新城界限分明
一条宽阔的主干道从中隔开
各自营生着固有的世界

 

安岳石刻是个大的概念
不像敦煌、云岗、龙门那样
买了门票就可以进去尽览无遗
相反安岳石刻几乎遍及全县
散落在各个乡镇山坡的隐秘处
记得远方网上曾有这样的描述
“寻他千百度,得来就一处”
其实对于安岳石刻来说是非常贴切的
因为整个过程就像寻宝一般
往返于川中丘陵的田园之间
揣测着各种岔路小道引路而上
最后收获的都是原生态的宋唐精品
当佛像一一呈现之时,也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

 

午饭后,直奔县城50公里外的石羊镇
这里相对集中了安岳石刻几处重要洞窟
不过所谓的集中,其实现在看来也是零散的很

 

过龙台镇,道路转入了县道
坑坑洼洼的路面实在是颠簸不堪
安岳石刻虽成名已久,但拜访者寥寥
大抵与这难以到达的交通和过于分散有关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毗卢洞是此行的第一站
也算是最好找的地方
因为紫竹观音实在太有名
很多时候都被看作安岳石刻的标志
即便如此,混乱的标识依然让我们迷路
好在遇见了归来的香客指明了道路
洞窟并不栖身在靠近石羊镇一侧
而是要绕行山上,转到丘陵的背后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停车场里空无一车
在热闹的黄金周的景区也算是另类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门口贩卖香火的婆婆昏昏欲睡
看着我们的到来,立马来了精神
跟随着,推销着各种香蜡钱纸
只是在我看来,石窟终究是历史遗迹
而不是庙宇宫观,在此烧香多少显得有些怪异
但在当地人看来,这里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见佛烧香、遇神祈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而我们这样单纯背相机而入的,反倒成了另类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紫竹观音的雕刻技艺
自然高妙,而且保存完好
算是中国北宋石刻的珍品
不过她之所以那么有名
还在于观音潇洒的姿态
相比庙堂之上的庄重佛像
这尊水月观音造像显得随性自在
惬意的翘着腿,俯瞰世间种种
不像菩萨,倒更像是个普通人

 

其实初看之下
会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因为相异于心中固有的思维
不过静下来体会
一切又变得自然而然
记得曾经在文献中有看到过
这样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描述
印象最深的便是“观世音,遂宁人”
当时窃以为这样的描绘
完全失去了菩萨高高在上的超脱感
现在看来其实不管是宗教还是传说
其实最初都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存在
而菩萨即人,只是赋予了异于常人的理想罢了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紫竹观音像背后
有一洞名曰千佛洞
这样的称呼虽有些泛滥
不过千佛的称号并非虚名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洞窟也非洞,木结构宝顶架构
留出一个天井,光线甚妙
透过天光,直面佛像,肃静如谈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洞旁另起一窟
并无专门介绍
不知是否为新建
佛像腆着小胡子
披着香客敬献的红布
倒很像藏区喇嘛的形象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大抵是水月观音名声太大
反而盖住了以此命名的毗卢洞
柳本尊本是密宗第五代祖师
石窟所刻十炼修行图便是重要的密宗教义
虽然在整个观赏的过程中
都在不断脑补柳本尊和密宗
但是整个洞窟所体现的神圣感
自是从造像栩栩如生的神态中,便能深刻感知到的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华严洞的探访
是此行真正找路的开始
出石羊镇,还零星可见指示
进入村道之后一切就只能猜测
沿小路而去,很快便蜿蜒丘陵之上
不断的经过岔路,心里也越走越没有底气
不过直觉加运气,竟也鬼使神差的寻得华严洞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华严洞与毗卢洞相比
就更加的算是少有人至
看守洞窟的是一对老夫妻
孤独的居住在洞窟相连的木屋之中
一台破旧的电视运转着空山仅有的声响
却有一种超然于世外的平静

 

大抵是今天唯一的游客
老夫妻念叨着与我们闲聊
我不太听得懂婆婆的话语
不过能大概猜出都是与佛像相关的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透过堂屋仅有的微弱光线
洞窟内显得有些阴冷和潮湿
即便如此,华严洞内展现的
依然是一个精妙绝伦的佛教胜境
就像天然阻断了外界的纷扰
独自繁华着斑驳岁月的瑰丽

 

华严洞设计得非常巧思
洞中正面端坐着华严三圣
左右两边各为五尊菩萨坐像
洞窟顶部大刻一鲜红的“唵”字
还有更多看不太清晰的细节点缀
构成了洞窟神秘而完整的空间

 

再细看佛像本身
虽已然有些残破
色彩也斑驳得脱落
却圆满的洒脱出一种大自在
算不得威严,亦不尽是慈悲
融入了宋人现实的精神理想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大般若洞紧邻华严洞右侧
两层木楼盖掩着洞窟本身
中开一小门,登楼即可平步于洞中

 

大般若洞规模不及华严洞
光线也更暗,昏黄的光影下
其实都看不太清晰,只觉得到处很黑
最大的佛像倒是大度而丰润
只是漆黑的面部下也看不清喜怒哀乐
周围的小佛像则残破不堪
几乎都没有了佛头,孤零零的佛身端坐
愈是细看愈是觉得不寒而栗
所以也没有久呆便离开阁楼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后来网上脑补资料才晓得
这原来还是一个儒释道三教归一的窟龛
这也印证了四川地区石刻的哲学基础
即没有三教合一,就没有彻底中国化的四川石刻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与孔雀洞的邂逅算是意外
因为孔雀洞本没有在计划之中
缘起双龙镇问询茗山寺的去路
路边一大姐想了很久
直说是去报国寺吧
于是热情指路芸芸
寺名有异并未怀疑
因为经常宣传资料上的名称
都会与当地实际地名区别

所以一路直奔报国寺
只是即便是当地名称
其实沿途也没有任何指示
就这样又开了很久才发觉问题
再度询问路边村民才知两寺非一地
前者方向已错,而后者已经错过

 

于是只得返回着边问边走
然后就发现了极不起眼的孔雀洞
原来孔雀洞就位于报国寺的山下
之前仅有的资料都是
说其栖于农家灶台前
处于完全原始的状态中
而现在升级为全国文保的孔雀洞
已经独立围栏出了一方之地
只是铁将军锁门不得而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靠近大门,犬吠不止
仅有的一龛孔雀明王洞
孤单的蜷缩在楼阁下
大概是久受之于人间烟火
明王熏得焦黑,黑一块的白一块
倒是座骑的孔雀显得活灵活现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山旁的小路直通报国寺
路旁散乱的雕塑着一些佛像
一看便知是今人所为
没有厚重的雕刻技艺
只剩下浮夸的颜色和造型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真正的茗山寺在双龙镇的另一方向
路人只是说从XX大队那里拐弯上山
却不知我们外人又何从知晓哪里是XX大队
于是再度指明是两个石柱相夹的岔路
才终于有了个具体指向性的方位

 

上山之后岔路依然众多
不过按照老乡的说法
遇见岔路选择上行的总没错
于是就这样一直开到了小山深处
道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
在一条土路小径前戛然而止
未见有寺庙,更不要说摩崖石刻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还好这时遇见了一个老大爷
犹如救星一般的出现在了山间田地
老大爷应该是劳作归来,背篼里堆满了枯枝
赶紧挥手询问之,老大爷看到了我们
立马健步如飞而来,话匣子就此打开
原来茗山寺就在小路尽头
要去那里只能是弃车而往
老大爷年轻时应该是在外面闯荡过
对于我们这些外人显得并不陌生
先是询问我们来自哪里
他以为我们是考察的文物工作者
然后又讲起了以前他去成都的情形
最后又谈回到茗山寺的摩崖石刻来
当地政府花了大量资金维护云云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其实这一路而来
都要感谢老乡们的指引
如果没有他们
真要想探访到这些深山中的国宝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沿小路前行不远
可见一木结构房屋
内有一贴金的千手观音像
心想这丑陋俗气的造像
该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茗山寺吧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然后就遇见了此行
唯一和我们一样的游客
他们也是两个人
从更深处走了出来
于是急忙上前一番寒暄询问
结果他们也在找茗山寺的石刻

 

再走不远,就可以看见茗山寺大门
粉红的外墙砖刺眼的得如同农家乐
旁边立有全国文保单位的牌子
可是还没有看见摩崖造像的身影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再朝山寺另一侧走
就发现一个多檐的青瓦屋架
里面是一圈风化严重的摩崖造像
虽然残破,但是一看便知是古物
然后一切就此断章,仅剩一条小路通往山下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同行者有些犹豫不前
于是我一人继续探路而下
结果这一脚就踏入了宋朝
目之所及是法相庄严的佛像
精美绝伦的周缀于绝壁之上
残存的颜色又勾勒出非凡的意境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急忙返回寻同伴们前来
大家都被眼前精美的佛像所震撼
继续前行才发现,其实每隔数米就有一龛造像
或安详静坐,或优雅站立,或凝望远方
岁月风蚀的波纹镌刻在崖壁上
以宋的姿态,俯看着人间的来来往往

 

这里没有更多介绍的展板
也无从知晓这些雕塑的真实身份
但是慈眉善目间所传递的安宁
恰合佛教之于普通生活的祈愿
静而矗立,久久凝望,时间仿佛停止
耳畔似有低声吟唱的梵乐回荡
瞬间便已忘却尘世间的喧嚣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这样的惊喜一直到
又一座多檐木屋的出现才结束
小屋紧锁着,只能贴着门上的缝隙
才能勉强看清内屋的景象
里面成排雕刻着四五尊菩萨造像
相较于刚才曝露在外面的略小
但是保存更加完整,造像借力于垂地袈裟的支撑
构筑出力学与美学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小道的尽头连接着茗山寺的另一侧
刚才来的时候竟然没有察觉到,一切恍若隔世
悠悠远远的好像才从宋朝穿越回来

 

夕阳西下,黄昏的光影慵懒的洒在山头
长路漫漫,荒草绵绵,绿树幽幽
这一路而来就像经历了一次遥不可及的朝圣
归途纵然不舍,依然感到如偿所愿的满足
我想这样的心境正是空山所传达的念想
毕竟在静寂中,我们才能与心灵贴的更近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第二天的行程就要轻松很多
无论圆觉洞还是千佛寨都离县城不远

 

圆觉洞明显是经过一番打造的
作为安岳唯一的4A级景区
这里一切看起来都是崭新的
所以更像是一个大公园
尽管如此,这里依然游客不多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入园,绕过蹩脚的仿古建筑
直奔圆觉洞的摩崖造像本身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石刻分立于云居山两侧
名为北崖、南崖,以北崖为佳
北崖又以西方三圣石刻最为壮观
说是西方三圣其实又不尽准确
因为三尊佛像分别为一释迦和二观音
并没有西方三圣中的大势至菩萨

 

姑且抛开这些佛教的理论
这三尊造像自是北宋石刻的精品
三圣未聚,各自分离,独守一龛

 

和昨日所见石刻造像相比
这三尊佛像明显还要精致很多
佛像尽管高达六七米
但是无论面容还是华服衣折
不可谓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更可贵的是佛像残存了大部分色彩
远远望去,如同瓷器一般的质感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真正的圆觉洞则位于三圣之间
翘檐阁楼为门,洞内光线稍显昏暗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步入洞中,便可见三身佛与十二圆觉菩萨
只是造像面部黝黑,涂抹着蓝目红唇
看起来有种说不出来的恐怖感

 

后来脑补才知圆觉洞毁于文革
现在所见的佛头,大多数为后人新加
只是这种修补,是不是也太不用心了呢
活脱脱的营造出地狱般的惊悚之感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不过万幸的是,位于高处的西方三圣和舍利塔
逃过了这场文革劫难,我们今时才得以一睹风采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转道云居山另一侧
晨曦透过树林
映出晨光的温馨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南崖造像则雕刻在陡壁间
营造出上下两层连绵的石窟
窟龛都不大,小巧玲珑,内容丰满
可惜佛像大多风化严重,加上文革浩劫
洞窟中的佛像又大多失去了头颅
所以只剩一片残缺中叹息与感怀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这样的残破在千佛寨更甚
穿过安岳老城,驶入城边连绵的山势
避开城中喧闹的交通与嘈杂拥堵的街道
千佛寨倒是隐匿在城外的宁静之地
在不经意的转角后,岔路幽僻得毫无提示
还好已经习惯安岳石刻躲躲藏藏的不走心
在路边停车后,步入凹凸不平的山路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步行不远可见一座新修的庙宇
名曰千佛寺,几个僧人各自忙碌着
看墙上的公告,过几天这里会有一场开光大典
现在的庙宇很多时候敛财多于信仰
使得本来让人平静的地方变得浮躁起来
不知道这座寺庙最终命运如何
能否营造出真正服务于信仰的自留地来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寺庙背后的山上即是千佛寨
千佛寨的石刻比不得之前所去的石窟
里面几乎没有一处大而壮观的雕刻
可能与这里是安岳开凿最早的地方有关
但这里的石窟规模又是安岳石刻里最大的
窟龛绵延整片山林,即便只是步行不赏景
完整的走上一圈也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

 

沿山观之,这里的窟龛大多风化严重
各种无头的石刻残破中充满诡异
蔓延在林木幽静、青苔满怀之地
很多时候几乎又与山石重新融为一体
洞窟看上去仿佛是天然生长出来似的
想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轮回
时间琢磨出形象来,然后又将他们抹去
一切源于自然,又终将归于自然中去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这样想来
如果有些东西终将消失
那不如就顺其自然
保护纵然是必须的
但更重要的是不去破坏
话归如此,还是要回归石刻本身
盛唐以来,巴蜀石窟遍地开花
然五代乱世之后,唯有安岳和大足
还留存着中国石窟艺术的火种
将这样的历史又延续了400多年
那些经过文革浩劫,被人砍了头的石刻
尽管看起来不免悲哀,但也算是历史的使然
真没有必要像圆觉洞那样
画蛇添足的弄个丑陋的头来
粗暴而极不相称的粘合在佛像上
徒增一种拙劣的雕刻质感
今之安岳,不比宋时安岳
大抵经过了世事的浮躁
已经难以延续高超技艺的传承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阳光透过山林
一切如同梦想照进现实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蜀中】行:静寂如初(四)
至此,七天的旅行已是尾声
尽管没有太多让人惊艳的风景
却是一次难忘而充实的怀古之旅
就像文章标题所写:静寂如初
至蜀中行,走过千百年来平实的生活
空山依旧静默,只留下世事疲乏
唯有保持住内心的平和,方能相继最初的信仰

攻略部分

【自贡篇】

关于交通:
1.成都到自贡约200公里,车程为2小时。自驾的话建议选择成自泸高速,因为相较成渝高速而言,距离更近、路况更好,但节假日成自泸高速的二峨山隧道容易拥堵,可以选择避开这段高速。
2.成都到自贡的班车在北门车站乘坐,车费87元,车程约为2.5小时。在高铁未开通前不建议选择火车,因为火车的时间实在太长,需要将近5个小时。
3.自贡到仙市古镇的班车在自贡火车站乘坐,车费3元,约15公里,车程30分钟。
4.自贡城区公共交通较为发达,景点间不管公交还是打车都很方便。只有恐龙博物馆稍远,但是也有公交车直达。如果是自驾前往恐龙博物馆,则不同绕行自贡城区,在高速大山铺出口下高速,即可到恐龙博物馆。

关于景区:
1.自贡城区的景区主要分为盐业、恐龙和彩灯三大主题,游完全部景区至少需要2天的时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安排具体行程。但需要要注意的是,自贡彩灯只在春节前后的灯会期间才能看到,平时则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园。个人最推荐恐龙博物馆和盐业历史博物馆。
2.恐龙博物馆位于城东郊的大山铺。门票42元,学生证半价,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博物馆由于修建较早,可以参观的地方并不多,几乎所有的展览都集中在恐龙遗址所在的大型展馆内,其他的部分则比较鸡肋。需要注意的是,展馆二楼的珍品馆只有特定日子和重要节日才对外展出,所以能否看到还需要碰运气。
3.燊海井距离恐龙博物馆较近,可以安排在一起游览。门票22元,学生证半价。整个燊海井园区由于很小,所以游览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如果对井盐业不是很感兴趣的,建议可以直接略过。
4.LP上推荐的自贡老城区徒步线路其实很有意思,串联起市区的主要景点,又同时可以体验老自贡的盐味。经亲测,对LP的线路有所修正,可以作为参考:妙观寺-富台山隧道-滨江路-自流井老街-同兴路-彩灯公园-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王爷庙,走一圈大概需要半天多一点的时间。
5.自流井老街本来是最能体会老自贡情怀的地方,只是目前处于拆迁期间,只有街口的“老街兔”依旧红火。老街之内则已经拆得七零八落,不过还是建议可以走到老街尾端的观景台和自流井遗址看看,这里毕竟见证了自贡的历史,不知道以后重新打造后又会是什么样子了。
6.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位于老城釜溪河畔,又称为西秦公馆,算是自贡城区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建筑。门票20元,学生证半价,游览时间1小时左右。个人觉得建筑本身比展览更精彩一些,特别是各种雕梁画栋的雕刻,很适合小细节的拍摄。
7.从自贡出发,仙市古镇行程可以安排半天时间。古镇本身不大,所谓的“五庙、一祠、三码头”其实多已损毁,仅有南华宫、天上宫和陈家祠堂还保存完整,值得一看。另外拍摄仙市古镇全景,可以在入街的医院楼顶,那里算是古镇的至高点。

关于住宿:
1.自贡城区住宿比较多,多集中于新城区丹桂大街沿线。我们在自贡的两天都是选择的七天酒店汇东中心店,国庆期间是147元,酒店对面即是人人乐超市,还是非常方便。酒店有地下停车场,不过费用偏高,以小时计费。

关于餐饮:
1.自贡好吃的很多,不过盐帮菜都比较辣,在整个四川来说都算是极重口味之地,不喜辣的TX可能会比较恼火。
2.自贡美食首推兔子,最有名的即是自流井老街街口的老街兔,兔子主打鲜锅和冷吃两种口味,不吃辣的TX可以选择玉米嫩兔。两人的消费差不多在80-120元左右。
3.自贡美食比较集中的街道是同兴街,沿线餐馆很多。每天晚上6点以后,这条街沿街还会摆出大排档,吃货们可以慢慢选择。

【荣县篇】

关于交通:
1.自贡到荣县约60公里,车程为40分钟。自驾的话可以走新建成的乐自高速,路况非常好。只是需注意荣县高速出口到城区的连接线并未完全通车,需要提前左转进城,而不是根据路牌的指示。
2.自贡到荣县的班车在自贡汽车客运总站乘坐,车费11元,车程约为1小时。
3.荣县虽为自贡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但是大多数景区并不知名,处于初略开发状态,所以除了荣县大佛和镇南塔较好到达外,其他的景区包括花龙沟竹海、高石梯森林公园、桫椤谷等,基本上都没有公共交通可以到达,只能选择自驾或者包车前往。

关于景区:
1.荣县大佛位于县城东面,沿大佛路即可到达。门票60元,无学生票。景区除了可以登楼一观大佛外,还可以爬上大佛所在的山头,不过由于遮挡较多,所以也没有太多的风景可言。
2.荣县大佛到镇南塔有小路直达,路不是很好找,从面朝大佛景区的右侧小路上山,不过道路很泥泞,而且岔路较多,还是建议从荣州路一侧的登山道上山。
3.花龙沟竹海距荣县县城约35公里,自驾建议经乐自高速前往。从长山竹园出口下高速,然后沿省道305线至长山镇,过镇之后要注意看花龙沟的标牌,岔路很不起眼且很窄小,非常容易错过。岔路口到双龙水库路况一般,但是起伏不大,过双龙水库后则基本上是狭窄的盘山路,错车很困难,要提前做好准备。从岔路口到花龙沟竹海停车场这一段约15公里,要开接近40分钟左右。花龙沟竹海无门票,停车是每车5元。从停车场下到沟内约需走30分钟,沟内有三家农家乐可以休息和用餐。竹海里面处于比较原始状态,有简单的土路,驴友可以从花龙沟穿越到高石梯森林公园那边,全程大约需要3-4小时。

关于住宿:
1.荣县城区住宿的地方不是很多,多为招待所和普通旅馆。我们在去哪儿上预订的小天鹅宾馆位于老城荣州路上,比较方便到达,且有免费停车场,一晚房费是80元,算是性价比相当高的。

关于餐饮:
1.荣县的美食不多,在网上找了很久,只看到有推荐井边馆的麻辣鸡。店铺位置不好找,位于西街惠友超市旁边巷子离,反正我们是找了很久,百度地图上定位的惠友超市位置也有问题。关键是到了之后,人家还需要预约,每天是定量的,所以最后也没有吃到,所以也不知是否有传说中一般好吃。
2.其实荣县西街夜市的路边美食就足够多,主打砂锅和各种小吃,味道还是不错。

【资中篇】

关于交通:
1.荣县到资中约124公里,车程约1.5小时。自驾全程高速,经乐自高速、内宜高速,再重回成渝高速即可到达。
2.成都到资中的班车比较多,五桂桥汽车站、东站汽车站和商贸城汽车站均为滚动发车,其中五桂桥汽车站班次最多,车费50元,约151公里,车程为2小时。

关于景区:
1.资中除了牛佛和罗泉两个古镇较远之外,其他的景点基本就集中于重龙山附近。
2.重龙山位于县城东北,门票2元,重龙阁登楼5元。景区主要包括永庆寺、重龙阁和北岩石刻三大部分,游览时间1小时左右。个人最推荐的是北岩石刻,天气好的话,登重龙阁也是不错的选择,永庆寺就比较一般。
3.资中古城位于重龙山麓,包括状元街和文、武庙。其中文庙和武庙保留了完整的清朝建筑,为全国文保单位,值得一看。资中文庙门票20元。

【安岳篇】

关于交通:
1.资阳到安岳约120公里,车程为1.5小时。自驾的话走遂资眉高速到乐至,再转319国道前往,高速和国道各占差不多一半的路程。319国道路况还可以,就是大车较多,弯道比较急,还需要小心驾驶。
2.成都到安岳的班车在五桂桥汽车站乘坐,车费68元,约175公里,车程约为3小时。今年年底成安渝高速通车后,则从成都可以高速直达安岳县城,车程缩短到2小时左右。
3.因为安岳石刻分布太散,几乎遍及全县乡镇各处,所以更适合自驾游。如果公交方式出游则需要随机应变,很多村庄班车通勤不稳定。公共交通仅能到达石刻附近的乡镇,只能从石羊镇或八庙乡等大一些的乡镇包车前往。
4.大足石刻离安岳石刻石羊镇片区只有30多公里,如果不返程的话,可以将大足石刻安排在下一段旅程之中。

关于景区:
1.安岳石刻非常分散,各类石窟造像保护单位就多达70处,散落在各个乡镇。其中全国文保单位有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和木门寺,洞窟规模都不大,每一个景点基本上20分钟以内就可以逛完,比花在路上的时间少得多。
2.对于普通旅行者而言,可以就根据上述9处全国文保进行行程安排,不过就只是这9个地方其实也很难走全,我们两天时间最终也只走了其中的6处,如果是公共交通,则更加困难了。这9个地方除开玄妙观,大致分布在三个片区,一个是安岳县城周边,包括圆觉洞和千佛寨;一个是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镇附近,包括毗卢洞、华严洞、孔雀洞和茗山寺;再就是县城北面35公里的八庙乡沿线,包括卧佛院和木门寺。
3.圆觉洞是安岳石刻唯一打造过的景区,也是最好到达的地方,位于县城南面1公里的云居山麓,乘坐四方碑方向的公交车可以到达。门票20元,学生证半价。景区虽然比较大,但是最值得一看的仅是面积不大的北崖石刻,其中又以西方三圣造像最为有名。另外景区还仿制了安岳其他几个比较有名的石刻造像,包括水月观音和八庙卧佛等,时间不够的TX可以在这里顺便看看。
4.千佛寨离县城有3公里,位于县城西侧的大云山上,可以乘坐开往城西乡的班车前往。景区很不显眼,建议提前要给司机说清楚。千佛寨以前是要收门票的,不过目前好像因为千佛寺还在整修,又没有收费了。千佛寨造像规模虽然较其他几处更大,但是石刻造像多是很小的佛龛,且风化严重,观赏价值并不高,更适合寻古探幽。
5.毗卢洞是安岳石刻名气最大的窟龛,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镇,著名的紫竹观音像就在这里。安岳县城有直达石羊镇的中巴,车程约1.5小时,中途林凤镇段的路况比较差。镇上有毗卢洞的指示牌,不过到小山处即终止,需要绕行丘陵之上,到山的另一侧才是景区。毗卢洞门票16元,学生证半价。
6.华严洞离石羊镇有4-5公里,镇上有路牌指向,但是县道后的山路只能靠猜,岔路比较多,不过大致方向是朝山上走,遇见路人可以多问问。毗卢洞门票12元,学生证半价。景区只有两个窟龛,包括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个人觉得华严洞虽没有毗卢洞特别,但是很有大隐于世的感觉,还是值得一看。
7.孔雀洞位于石羊镇以南18公里的双龙街乡,洞窟很不起眼,从乡上沿公路走约400米的右侧小山包即是洞窟所在。路旁没有任何指示,需注意观察中式的亭阁建筑。百度地图上没有孔雀洞的地名,建议导航明王殿会更准确一些。孔雀洞无门票,但仅余一窟,加之之前常年受灶火烟熏,所以观赏度不高。旁边新增有几窟,均为今人所作,有狗尾续貂的即视感。洞窟背后的小路上山即为报国寺,寺里保存有北宋年间的经目塔值得一看。
8.茗山寺则相较于前面几个洞窟更难寻找,不过非常值得去,很有世外桃源之感。驾车的话建议从双龙街乡往石羊镇方向行约500米,右侧有一双石夹道的小路上山,则可以直达茗山寺。反正路很不好找,又没有任何有用的路牌提示,需要多问路人。上山后则遵循岔路走上的原则,基本就问题不大,尽头是一片空地,有土路上山。如果从华严洞出来直接往顶新乡方向行车的话,则到乡上之后,就没有公路,只能徒步翻山前往茗山寺。百度地图上标示的茗山寺错得比较远,建议导航以民乐村为准。茗山寺也不要门票,摩崖造像位于寺庙两侧的崖壁上,真正寺庙内的则都是新建的佛像,不值一看。

关于住宿:
1.安岳老城区住宿的地方更多,但是因为街道狭窄,多不方便停车。所以我们最后选择的是新城区靠近县政府的安岳宾馆商务楼,房费是148元,有地下停车场免费停车。酒店房间非常大,设施配置也很齐全,而且房间都配有电脑,虽然用处也不是很大。

关于餐饮:
1.安岳米卷是安岳的特色风味小吃,不过我们这次因为行程的关系没有吃到。
2.安岳新城县政府对面商场背后有一条美食街,本来我们准备晚上到那里去吃的,不过却被宾馆楼下的大众串串香吸引。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饕客颇多,排起了长队,这在县城还是不多见的,所以临时决定选择这家。不过小店实际的味道并没有很惊艳,唯一有特点的味碟很像重庆小面的口感,但仍然算是中上水平的串串香。
3.安岳是著名的柠檬之乡,喜欢酸爽的TX不要错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